觀點投書:為什麽說美國副總統無知又無禮?

筆者認為,美國副總統范斯稱中國農民為“peasants”引發外交風波,凸顯語言中潛藏的階級與文化偏見。(美聯社)

在美國新政府中,副總統範斯(JD Vance)的表現時常很搶眼。4月3日,範斯參加了一個訪談節目。在談到中國農民時,他使用了peasants一詞,中文可譯為「鄉巴佬/鄉下人」。這激怒了中國網民,引來罵聲一片。以至中國外交部對此進行了評論:這位副總統的話無知又缺乏禮貌,令人詫異,也感到悲哀。

為什麽說範斯既無知又無禮呢?外交部發言人沒有詳細說。要解釋清楚還需費些筆墨。

輿論的焦點集中在英文peasants一詞的使用上和翻譯上。中國方面對範斯使用peasants來指稱中國「農民」很不滿意、甚為憤怒。原因是peasants除了表示「農民」的中性意思之外,還可表示「鄉巴佬、沒教養的鄉下人」之意,具有較強的貶義色彩。

「牛津詞典」對peasant的解釋是:(1)(特別是在過去,或在較貧窮的國家)擁有或租賃一小塊土地的農民。(2)(非正式、不讚同)粗魯、行為惡劣或受教育程度低的人。

「劍橋詞典」對peasant的解釋如下:

(1)擁有或租賃一小塊土地並在其上種植作物、飼養牲畜等的人,尤指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社會地位低下的人。這通常用於指過去生活的人或生活在貧窮國家的人。(2)未受過良好教育或粗魯且行為不當的人。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新英漢詞典」對peasant給出的兩個義項是:(1)農民(常指非英語國家的自耕農或雇農)。(2)莊稼人;鄉下人。

作為美國的副總統,範斯明知peasants具有貶義但還照常使用,口吻中的優越感及對中國人的歧視一覽無余。說範斯缺乏教養和禮貌一點兒都不為過。

不過我們中國人自己將「農民」翻譯為peasant已經有許多許多年。幾十年前筆者初中學的英文課中,「農民」就是翻譯為peasant,當時還隱隱約約覺得基於其發音這個詞的拼寫有點奇怪。

在中國翻譯界的歷史上,「農民」等於「peasant」曾經是約定俗成的固定翻譯。在詞典編纂,英語教學,對外宣傳等領域,使用peasant一詞表示「農民」比比皆是,司空見慣。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工農聯盟」中的「農」就翻譯為peasants:allianc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工農兵聯合起來」譯為「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unite;「到工農兵群眾中去」被翻譯為 Go among the 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相關報導: 夏寶龍恐嚇美國農民將為貿易戰埋單 川普關稅政策引中方強烈反彈 更多文章

不過,peasants如今已經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最近一些年,在中國官方的文件翻譯中或官方的英文媒體中,提到中國農民時,peasants已被farmers一詞取而代之了。例如「增加農民收入」翻譯為 increase farmers’ income;「中國農民擁抱智能農業技術」的英譯文中也用的是farmers:Chinese farmers embrace smart agriculture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