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中拉關係再近一步,美國後院會起火?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各國外長和代表。(中國外交部官網)

長期以來北京都在宣稱美國對中國採取各種霸凌的措施,包括從經濟、文化、外交等,還有人權方面。美國從毛澤東時代就被視作是中共的政治假想敵,這也使得中美關係在近十年來出現不同程度的拐點。然而伴隨著川普第二執政期的開始,對於北京來說,這是中國與拉美國家地區關係更近一步的絕佳機會。一些中國民間學者認為,中拉關係的增進突顯美國在這個地區越來越受到拋棄,但是對於北京來說,獲得政治支持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的支持,則變得至關重要。

在出席此次位於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上,出現了兩位與台灣有著邦交關係的外交官員,但是綠營聲稱這不代表政府。這就很疑惑的一點是,如果不代表政府那麼這兩個人到底代表誰?難道個人來參加一個政治會議?

這樣的表述顯然得不到任何有力的觀點支持。北京從來不會在一個毫無任何政治關係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和精力,這樣不符合中共對外統戰的策略。同時,對於那些參與會議的拉美國家的外交官來說,這不是有利可圖的時候。

這場會議是北京與華府在拉美地區的又一個外交主戰場。習近平在開幕會上也暗批美國的不作為,雖然兩國也進行了所謂「十分友好」的談判,習近平稱,「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霸凌霸道只會孤立自身」。他還說到「雙方團結協作、勇於擔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苗得雨11日在北京的媒體吹風會上也表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人民追求的是獨立和自決,而不是所謂的『新門羅主義』。」這裡指的是,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美國對拉美外交政策,史稱「門羅主義」。

這樣的表述,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大陸官員和中共喉舌上。早在去年11月份,黨媒《光明日報》就刊發了一篇題為「新門羅主義的虛偽外衣和霸權實質」,文章稱「歷史上,美國抱持『門羅主義』,通過干涉內政、威逼利誘等方式,迫使拉美國家服從美國利益,導致拉美國家經濟衰退、社會動盪。近年來,美國更是借『推廣民主』之名四處推行『新門羅主義』,打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從『門羅主義』到『新門羅主義』,是美國『強權即公理』行事風格的延續,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

對此,旅澳中國政經學者司令在受訪時表示,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交易問題的這個回合看來是打了個敗仗, 勢必會在其他場合進行努力以挽回敗局,北京感覺這次的拉美共同體會議就是好的機會,凸顯了中國外交「見縫插針」的特點。

司令還表示,拉丁美洲眾多國家在對美國的立場上不可能鐵板一塊,這就給了它可以利用的機會,搞論壇開會是它的強項,中國對這些活動 雖然一擲千金,但是卻樂此不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在外交場合拉攏、滲透和賄賂 拉丁美洲的諸多官員。配合被玩得爐火純青的統戰策略,那些本國發展急需資金的小國經不住誘惑,就很容易掉進中國給它們設下的發展陷阱之中。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的資料顯示,中國與拉丁美洲的商品貿易額去年幾乎達到了5190億美元,約為10年前的兩倍。

在過去數十年的時間裡,中國與拉美成為最為密切的夥伴關係。包括這次巴西總統盧拉訪問中國,中國民營汽車製造企業長城汽車的老總魏建軍還給盧拉介紹了長城新款車輛。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賴清德520就職滿周年 陸國台辦批民進黨「製造危機、蠱惑民心」 更多文章

在教育方面,北京持續讓各地高校擴大對巴西和拉美地區國家的交流,包括提供和增加國家公派獎學金計畫的數量和數額。對於北京來說,拉美國家作為美國的後院,在與美國的較量中處於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