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不領觀光考卷,國民黨早已交出答案

國民黨提出「觀光先行」策略。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照,蔡親傑攝)

面對美國32%高關稅,國民黨率先提出實在、具體的「聯合對策」,力求突破困局。其中第二項「擴大內需、觀光先行、產業升級」,不僅是應對外部壓力的關鍵手段,更是帶動台灣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明確指出,面對關稅戰帶來的出口困難與投資縮手,必須從「擴大內需」著手,以觀光產業為破口,快速帶動內部消費與地方經濟循環。他具體建議:開放國際觀光客來台旅遊,給予一個月免簽證待遇,並積極恢復陸客來台觀光。這些政策不只是口號,而是基於現實、符合產業需求的「實在解方」。

結果民進黨怎麼回應?不是檢討對策內容,而是先批一句「文不對題」。但有趣的是——就連民進黨自己任命的交通部長陳世凱都說了:觀光產業對景氣變動極為敏感,其所受衝擊不容忽視。

交通部已經把觀光列為關鍵觀察指標。觀光帶動的不只是旅館和飯店,而是整條食、宿、行、購、娛的產業鏈。簡單來說:一個觀光客到來,等於讓夜市復活、計程車多載幾趟、導遊有工作、伴手禮店重新點燈。這些錢,最終會進入在地經濟,讓中小企業喘一口氣。

朱立倫提出「一個月免簽」、恢復陸客等具體政策,就是看準觀光能最快帶動內需消費。這些不是口號,而是讓業者、地方、人民都能「有感」的解法。

更何況,陸客過去是台灣觀光最大、產值最高的市場。平均停留時間7.5天,是日韓旅客的兩倍。一個陸客的消費力,等於兩個日韓客、三個東南亞客。專家甚至指出,10個觀光客可以創造1個就業機會——若陸客回到440萬人次水準,等於可以創造44萬個就業機會。

這些數據擺在那裡,民進黨不是不知道,而是不願承認。只因為是國民黨提的,就先貼標籤、潑冷水。觀光產業的重要性,連自家交通部長都點頭,卻因為政黨不同就立場翻轉,這不是為了台灣,是為了民進黨。

關稅戰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長期博弈。台灣若不能從內部找到支撐動能,只會被捲入更大的危機。國民黨所提出的「觀光先行」策略,是面對國際壓力時的聰明選擇;是讓人民受惠、產業受益的實際路線。民進黨若繼續無視現實、拒絕對話,不但無法領導國家突圍,反而會拖累整體經濟往下沉淪。

台灣現在要的是破局,而不是繼續原地打轉。國民黨把問題拆解、把對策列清楚,這才是負責任政黨該做的事。與其冷嘲熱諷,不如好好抄一抄「標準答案」。 (相關報導: 僵局有解?國台辦:不反對觀光小兩會溝通,但反對阻撓陸客赴台遊 更多文章

*作者為政大政治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