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早發現發展遲緩的兒童,國健署自去年(2024)7月起推動「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發展篩檢服務」。根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過去8個月來已篩檢逾27萬人次,其中約1.7萬名兒童篩檢結果疑似異常,比例約6.2%,需轉介到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一步評估。而為縮短等候評估的時間,國健署今年擴大補助全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至88家,希望能讓家長和孩子盡量能在1個月之內拿到初評綜合報告,以利盡速展開早期療育。
家住新竹的小凱在1歲2個月時,由開業醫小兒科專科醫師師麥建方使用兒童發展篩檢量表進行篩檢,發現在手抓積木、拿筆塗鴉等精細動作表現不佳,在語言認知和社會情緒發展方面,也未能完全達標。麥醫師除提供小凱爸媽親子共讀的衛教資訊,並協助將小凱轉介至住家附近的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門診進行初步評估,評估結果小凱在精細動作方面確實有發展遲緩的情形,因此聯合評估中心提供衛教指導與銜接早期療育。
依補助時程讓孩子接受發展篩檢
4個月之後,小凱進行下一年齡階段的兒童發展篩檢時,雖然其精細動作有所進步,但仍未達同年齡應有的標準。另外也發現其他發展領域也顯示異常,經由篩檢醫師與評估醫師共同討論,並由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再次評估,並提供聯合評估綜合報告書,為小凱安排更適切、完整的早期療育課程。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為瞭解兒童發展狀況,需要家長與專業人員通力合作,平日由家長進行「發展監測」,觀察記錄孩子發展情形,並依補助時程帶孩子接受「發展篩檢」,一旦經篩檢有疑似發展遲緩,就需要進一步接受「發展評估」。
林真夙說,一旦發現疑似異常,除了基層醫師會轉介到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一步評估之外,第2個也會通報社家署的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通報,好讓孩子可以及早銜接早期療育。
國健署擴大補助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而為了因應聯合評估需求增加,國健署今年擴大補助,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85家增加到88家,其中由較大醫療院所承接的「重點中心」,也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今年的17家,以提升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量能,縮短等候評估時間,預計全年可服務4萬3957人次疑似發展異常的兒童。
林真夙說,國健署擴大補助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目標,是希望能讓這些發展篩檢疑似異常的兒童,都可以在1個月內拿到初評的綜合報告書,以利及早發現發展遲緩情形並及早療育,更要提醒家長應積極讓家中寶貝進行篩檢。 (相關報導: 川普對等關稅下一步藥品?專家憂缺藥、價格上漲 籲健保署做好準備 | 更多文章 )
國健署說,為有效利用聯合評估資源並減輕評估人力負荷,當孩子進入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後,聯合評估中心醫師將依其專業進行初步判斷區分,若為「疑似單一遲緩兒童」,將由單一科別醫師進行單科或單項發展評估,並依評估結果開立發展遲緩證明書;若經聯合評估中心醫師判斷為「疑似多重發展遲緩兒童」,則將儘速安排「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以及早銜接後續醫療處置、社會福利或特殊教育等早期療育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