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9日是「台灣無酒日」,但根據國健署2023年調查,國中生在過去30天內有喝酒的日子中,通常一天喝1杯以上的比率高達65.5%,較2021年的調查63.3%不減反升。且分析國、高中平日喝酒的原因,44.7%都是「因家人、朋友及同學或其他人喝,而跟著喝酒」,由此可見,家庭是拒酒的第一道防線。國健署警告,青少年仍在發育階段,飲酒的年齡越小,越容易增加成年後的危險行為或酒精相關疾病的風險。
根據國健署2023青少年吸菸暨健康行為調查,過去30天內飲酒率,國中生為11.4%,較2021年14.1%降低;而高中職生為30.4%,較2021年30.6%降低。
另調查發現其中,過去30天內有喝酒的日子中,通常一天喝1杯以上的比率,國中生為65.5%,較110年63.3%略升;而高中職生為75.4%,較110年76.3%下降。顯示年紀小的國中生不喝酒則矣,一喝就更難控制。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國健署進一步分析顯示,平常喝酒的原因,國中生及高中生皆為「因家人、朋友及同學或其他人喝酒,而跟著喝酒」(皆占44.7%),顯見拒酒文化更應由生活周遭的家庭及學校落實,建立無酒精的支持性環境並培養孩子拒酒之生活技能。
尤其,家長在過節聚餐時也應避免飲酒過量,或以茶或無酒精飲料代替,以身作則不讓孩子接觸或看到飲酒,實踐「無酒、節酒、零酒精」概念,減少青少年因好奇想嘗試飲酒,以降低青少年飲酒率及未來對酒精的依賴。
青春期是行為改變及大腦建構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大腦特別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早期飲酒不僅會與成年後更高的飲酒頻率與酒精攝取量有關,也會增加酒精依賴、心理健康和社會危害的風險。研究指出,「在14歲之前開始飲酒的人,對酒精依賴性為20歲以後開始飲酒者的4倍。」 (相關報導: 澳洲萊豬再加2批!食藥署強調「殘留量合格」:每天吃也健康無虞 | 更多文章 )
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青少年應避免或停止飲酒,並儘可能不飲酒或延後飲酒的年齡,選擇以茶水代酒,不出入可能出現飲酒的聚會場合,或改以其他娛樂或運動等方式,達到自我管理避免飲酒,保護自身健康的權益。
風傳媒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酒後請勿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