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下一步藥品?專家憂缺藥、價格上漲 籲健保署做好準備

川普對等關稅海嘯衝擊全球政經局勢。(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實施對等關稅,並表示很快就會就晶片和藥品課稅,令外界擔心未來國內會出現缺藥潮。有專家認為,台灣對於進口藥品為零關稅,預估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缺藥潮;但也有專家分析,美國此舉勢必會讓藥品製造的成本上漲,進而提高售價,呼籲健保署應有所因應,否則一旦健保給付價格低於藥品成本價,藥品就有退出台灣市場的風險。

台灣藥學會及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康照洲指出,美國進口台灣的大多是比較昂貴的新藥,如癌症用藥等,而台灣進口藥品本來就是零關稅,預計不會受影響。但可以預期的是,美國對各國加徵關稅後,物價勢必上漲,未來美國藥品也會因為成品提高而漲價。

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分析,目前台灣進口自美國的藥品關稅為零,但美國原料藥最大供應國9成來自中國大陸,原料藥若面臨高關稅壓力,美國藥廠生產藥品成本勢必上升,連帶導致全球藥品價格上漲,一旦台灣健保給付趕不上藥價上揚成本,藥品就會退出台灣市場,造成缺藥的風險。

康照洲認為,實情就是目前根本無法評估是否會有缺藥的問題,「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搞得世界大亂,誰也說不準」。他呼籲食藥署和健保署盡快盤點列出只有美國有的藥品清單,哪些是非得從美國製造進口,哪些又是歐洲、跨國藥廠也有類似的藥品。

美國是台灣西藥製劑最大出口國,根據「2024生技產業白皮書」,2023年台灣藥品出口美國淨值高達新台幣185.39億元,在這波關稅戰中也可能受到衝擊。康照洲說,因為台灣進口藥品是零關稅,談判空間較大;國內藥廠包括保瑞、永信、東洋都有外銷,其中保瑞在美國還有設廠。像如此在美國當地直接設廠的藥廠,就不會受到此波川普關稅之亂的影響。

台灣藥物基因體學會理事長張偉嶠表示,台灣在學名藥、非新成分新藥領域具有一定實力,生產製造相對穩定,其風險主要來自於原料藥的來源與價格,但原料藥並不來自美國,各國供應鏈高度仰賴中國與印度。

張偉嶠補充,當全球供應鏈出現壓力,若川普對於中國及印度藥品原料藥實施加徵關稅政策,推升美商取得原料藥的價格,隨之影響美國製藥業的藥品生產成本,新藥的價格自然就會提供高;除非健保願意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否則,台灣便可能面臨新藥供應中斷或新藥短缺的風險。 (相關報導: 台積電恐被罰10億美元?護國神山剛入列「注意股」 川普又威脅不做一事就課100%稅 更多文章

健保署回應,若因全球供應鏈生態改變,導致生產成本遽增,廠商可以「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第35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