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孩子1人過動症「真正治療不到3%」 專家提醒:別讓他們困在症狀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今(25)日邀請專家學者記者會,呼籲終止兒虐,擁抱孩子的不一樣。(黃天如攝)

一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ADHD)因為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坐著做功課,還拼命尖叫吵鬧,無論如何制止都沒用,最後家長竟拿針去刺孩子的嘴唇。根據統計,我國ADHD盛行率近10%,其中卻只有2%接受診斷、1%接受完整治療;更甚者,許多家長因為不知所措,不僅拿孩子沒辦法,自己也情緒失控,到最後甚至可能衍生令人無奈又心碎的兒虐案件。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今(25)日舉辦「擁抱孩子的不一樣,特殊需求兒少教養策略」邀請多位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分享他們面對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妥瑞氏症、憂鬱症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並分享正確處遇與教養策略。

最特別的是,專家中現任苗栗縣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督導的林彥宇,本身就是ADHD過動症兒。他分享,自己從幼稚園開始就有症狀,數不清有多少次,老師在前面上課,他卻自顧自地追著窗邊蝴蝶跑出教室,讓老師及同學當場傻眼。

林彥宇說,他到小三正式確診,但他的父母聽從沒有根據的謠言,說什麼過動症的藥物有毒性,吃了會成癮等,所以沒有讓他吃藥,以致於他在成長過程中,無論面對學業、交友、愛情…都吃了不少苦頭,真的是一路跌跌撞撞的才走到今天。

他說,直到30歲的那年,他鼓起勇氣問媽媽,當初為什麼不讓他吃藥?媽媽才說,爸媽真的很愛他,所以很怕他受到傷害。某次媽媽故意囑咐他到離住家僅5分鐘距離的商店買醬油,沒想到他竟一路走走晃晃的走了2個小時,都還沒買到醬油;而當下他的媽媽其實就在背後一路跟著,且邊走邊哭,不知他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幸大三實習那年,林彥宇負責輔導的孩子也是ADHD,且規則服藥控制的很好。於是他也去精神科求診,並開始靠藥物控制,結果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確實改善不少,也順利結婚自組家庭。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表示,除了像ADHD這樣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另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為6~8%,而我國6歲以下兒童發展遲緩通報數僅占4.3%,接受療育者更只有2.7%,顯示許多有發展遲緩狀況的孩子尚未接受評估或療育。

更甚者,因家長不願面對兒少的特殊狀況,或對發展遲緩、特殊身心狀況的辨識不甚理解,以致對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並且在孩子無法達成父母期待時,透過打罵等方式管教。 (相關報導: 政院通過「特別條例」撥補健保200億 邱泰源揭用途:對安定性有很大幫助 更多文章

張秀鴛呼籲,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特質,特殊需求孩子只要盡早發現,妥善運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社區療育服務單位、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家庭教育中心等相關醫療、教育資源,未來發展也能跟一般孩子一樣,別讓孩子困在症狀中,盡早尋求協助,陪伴孩子走出特殊需症狀的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