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產業力拼跨出海 大馬檳城議員提3建議:台灣進場絕佳時機

公民幫推協會10日邀集台灣與馬來西亞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深入剖析台灣醫療產業如何走向國際。(黃天如攝)

台灣的健保制度與醫療品質早已在國際享有盛名,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的2025《醫療照護指數》,台灣以86.5分高居全球榜首;然而在國際醫療市場上,台灣卻仍難見其蹤影。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表示, 此次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科技類股首當其衝,在這場史詩級的暴跌中受傷慘重,讓外界開始思考,除了科技產業,台灣是不是應該善用生技撐起另一片天。

今(10)日長期關注政府政策的「公民幫推協會」,以「台灣醫療產業新南向發展論壇」為題,邀請了多位來自台灣與馬來西亞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深入剖析台灣醫療產業如何走向國際。

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黃建興表示,台灣醫療的水準已獲全球認證,但產業化與國際化腳步明顯落後。他強調,唯有透過政策支援與業界主動出擊,才能讓台灣醫療走上國際舞台,成為下一個經濟成長引擎。

清福醫院院長王炯琅分享,過去台灣醫療輸出多停留在「個別技術轉移」,缺乏制度性、系統化的長期經營。他提出「以醫帶商」的策略,主張以醫療服務為平台,以醫院據點為核心,建立系統性輸出模式,結合當地人才培訓與場域示範,不僅輸出台灣醫療技術,也能帶動醫材、藥品甚至高端設備廠商共同出海,開拓東南亞百億市場商機。

陳建州則指出「台灣醫療品牌出海、台灣藥品醫材供應、台馬醫療連鎖拓展、台灣醫療東協爭光」,他強調,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協會已在吉隆坡設置醫療服務據點,協助台灣醫藥品取得馬來西亞准證,並優先在台馬合作院所使用。

前馬來西亞檳州行政議員鄧章耀表示,當地醫療市場近年快速成長,也吸引了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多國的資本持續進入,特別是檳城已成為醫療旅遊熱點,市場對高品質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正是台灣進場的絕佳時機。

鄧章耀也建議,台灣可以針對以下幾大領域進行合作,第一、智慧醫療與DRG制度輸出:馬來西亞政府將於2025年第2季對《私人醫療保健法》進行修訂,運用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系統來規範私立醫院收費項目與標準,尋求解決馬來西亞醫療保健問題的最佳系統。台灣長庚醫院在DRG和智慧醫療方面擁有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與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醫院代表和保險公司分享。

第二、再生醫學與細胞療法:馬來西亞生技市場成長迅速,細胞療法和外泌體療法的需求不斷增加。例如馬來西亞生物科技公司ALLCELL來台尋求合作。台灣可以利用技術優勢,例如《再生醫學法案》通過後的產業成熟發展進入東協市場。 (相關報導: 不用再害怕照大腸鏡!口服「魚肝油大小」膠囊內視鏡 揪出腸道隱疾 更多文章

第三、本土化與清真認證:考量穆斯林市場的需求,台灣醫療機構已調整醫療服務與產品,設置祈禱室、提供清真認證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