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陳羋妡觀點 文章列表
#
陳羋妡觀點
約 2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見武則天文物,探她那女皇路起步時的愛情謀略!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624—705AD),除了自己當皇帝,她嫁過兩位皇帝又生了兩位皇帝,有關她的傳奇軼事,千百年來常是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武則天與夫婿唐高宗合葬於乾陵,因為大陸官方明令不得開挖、人們不知道她帶走了什麼寶物,可我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一尊「武周時期」的思惟菩薩像,線條優美、四肢修長、作沉思狀,讓我驚喜不已。佛教在唐代的發展於武則天時達到頂峰,佛教慈悲為懷但武則天心狠手辣,我感覺非常矛盾,也許她本就是個在矛盾和衝突中鋪陳野心的女子,緊抓住愛情是她的起步,這當中堅毅、膽識和謀略,缺一不可!
陳羋妡
2025-05-10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故宮文物力挺台灣數十載,誰懂它這一路的難?
近來川普關稅讓「中國製造」的貨品火遍全網,歐美消費者發現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產品,大多是中國廠商製造的,於是各種挺「中國製造」的短視頻紛紛出現。要說「中國製造」的魅力,千百年前就已風靡其他國家了,像瓷器、絲綢、茶葉等等,如今中華文物更是歐美多家知名博物館收藏亮點。台北故宮典藏的698,887件/套(最新統計)文物,多年來吸引大量觀光客來台灣,佔故宮參訪人數七成以上;因為衍生的文創商品太受歡迎,不肖廠商仿冒時有所聞,一年多前發生的故宮歷年來最大侵權案,目前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故宮堅持告到底。
陳羋妡
2025-04-26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我在博物館遇見商鞅,嘆他讓秦國富強卻死得淒涼!
談到秦始皇的功業必定要提他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後,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對後世貢獻厥偉。然統一度量衡的鼻祖,得追溯比秦始皇早100多年、戰國時期秦孝公的大良造「商鞅」。日前去上海博物館看展,仔細研究了國寶級文物「商鞅方升」,以202.15CC(立方公分)為一升,是商鞅變法、統一度量衡時所監製的標準量器。於是我腦海自然浮現他讓秦國走向富強之路,死後屍身卻被處以車裂示眾、相當悽慘,令人不勝唏噓!
陳羋妡
2025-04-12 05:50
評論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他捧過曹操頭骨?中國考古權威唐際根釐清曹操疑塚真相!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英雄?奸雄?還是梟雄?很多人看法不一。2008年考古隊發現的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並在2009年被認定為曹操墓的過程,也是充滿雜音,質疑者認為傳說中曹操生性多疑、有72疑塚,如何斷定這就是曹操墓?參與發掘曹操墓著力甚深的中國考古權威唐際根教授,10多年來努力研究、釋疑,現在質疑的聲音幾乎沒有了。
陳羋妡
2025-03-15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陳羋妡觀點:從擺攤少年到頂流藝術經紀,曾明楠經營藝術自成一格!
認識鍾鼎國際藝術負責人曾明楠緣於我跟他買了一幅畫,爾後在經常交流中,發現他經營藝術頗為另類,知名藝評家、中華文創學會理事長黃河便曾稱讚他:「不靠業界慣常使用的資源而闖出一片天,非常難得。」秉持這種經營風格曾明楠已走過了25年,現在他把這些年來曾代理或經紀的藝術家作品,在台北舉辦重點展覽「楠山藝術節」,內容涵蓋油畫、雕塑、書藝等等類別,國內外20位藝術家從80多歲到20多歲,頗有藝術傳承的意味,也是開年後第一場藝術盛會。
陳羋妡
2025-02-15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從化工到故宮書畫權威,何炎泉的藝術人生很理性…
很多讀文史科系、喜歡中國書畫文物的人總嚮往能進故宮博物院任職,當我知道故宮書畫文獻處長何炎泉竟是台大化工畢業的,不免感到好奇;再加上他的著作《書法這麼美》,和我之前讀的一些書法評論很不一樣,全書充滿科學實證研究精神,提供我欣賞書法藝術的全新視野,因而更想探究在理性與感性之間,他何以能如此游刃有餘。
陳羋妡
2025-01-04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註冊「台北故宮」是自我矮化?誰是傷害故宮的人?
日前國民黨立委黃健豪「爆料」國立故宮博物院擬用「台北故宮」赴對岸註冊商標是「自我矮化」,在媒體跟進報導下故宮正式發聲:「…《台北故宮》為增列商標之一,作為阻卻第三方濫用本院名義的維權使用…」故宮也澄清至今並無去對岸註冊計劃。這位立委明知現實狀況,卻為博聲量刻意在假日為難故宮人員,他真的關心故宮嗎?
陳羋妡
2025-01-01 06:5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芯凝觀點:圓明園「龍首」回到中國?台灣收藏家首度揭露龍首購藏秘辛!
兩岸文物圈傳出重磅消息:流失160多年、清代圓明園12生肖之一的「龍首」,已經自法國回到上海,正由專家進行檢測確認中。多年來外界不斷揣測龍首下落,如今龍首的藏家現身了--是出自台灣古董世家的周海聖,他和加拿大籍上海收藏家孫偉中,共同在2018年法國一場拍賣會上、以300萬歐元(約2400萬人民幣)拍下這尊龍首後深藏至今。目前在上海初步檢測報告趨向正面,周海聖跟我談到這段購藏過程時充滿情感…他衷心盼望龍首「驗明正身」後、在今年龍年回到他原來的地方!
陳芯凝
2024-05-25 05: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專欄
陳羋妡觀點:傷害台北故宮的「中國廈門公司」竟是台灣廠商?到底誰賣台?
舉世聞名、受世人尊崇的「台北故宮」竟然被「中國廈門公司」嚴重侵權,據媒體報導,台北故宮將進行法律訴訟,媒體沒報導的是、這家廈門公司主要股東其實是台灣人,但可能有福建官方的人相挺。讓我特別感慨的是,近日藍白合讓藍營一片歡欣鼓舞,但那些總是自稱和對岸關係良好的藍營政治人物,幾個月來沒有一個人對此事表達過關切!
陳羋妡
2023-11-18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台灣還有多少人記得孫中山的生日?
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不確切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天已不再是「國定假日」,沒放假似乎記得他生日的人也漸漸少了。僅管我對孫中山領導革命事蹟頗為熟悉,但並未好好研究他和台灣的關係。在今年孫中山誕辰前夕,實地走訪了國父紀念館,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紀念他。
陳羋妡
2023-11-12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陳羋妡觀點:鄭愁予的鄉愁灑落金門高粱瓷──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是詩人鄭愁予的名句,曾說鄉愁是詩膽的鄭愁予很喜歡金門,在金門留下許多和酒有關的詩句,甚至入籍金門;目前正展出的「金瓷一甲子」特展中,見鄭愁予在砲彈形狀瓷器上留下的墨跡,或許是金門高粱的酒醇醉人吧,書法也特別有韻味。
陳羋妡
2023-10-28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乾隆的Snuff、和珅的寶!鼻煙壺風靡中外的故事!
清宮劇中常見朝廷高官或大家族的老爺,私下琢磨事情時,用鼻就著手指上的粉末,使勁兒吸上幾次,似乎就精神多了!的確,吸鼻煙是清朝士大夫以上階層流行的時尚,相應而生的鼻煙壺則是清代獨特的工藝,深受皇帝和王公貴族的喜愛,乾隆朝的權臣貪官和珅,被嘉慶皇帝抄家時就搜出2000多個精美鼻煙壺。台北故宮正展出的「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我觀察到很多民眾對小小的玻璃「內繪」鼻煙壺很好奇:究竟是怎麼畫的呀?
陳羋妡
2023-04-21 13: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台灣第一小黑犬帶路,尋找前輩畫家筆下的台南風華!
近年有關南科的議題很夯,除了台積電進駐,國科會的資料也顯示2022年南科產值已超過1.42兆台幣。亮麗成績之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南科還有全台灣最密集的考古遺址,存在距今約5000年前先住民生活遺跡、以及有黑犬為伴的證明…,現代科技與古老文明的交會讓南科別具魅力!然而,這種榮耀感仍難掩我台南朋友們臉上一絲鬱卒,主因最近台南負面消息太多了,甚至被外界形容成「盛產黑金」,這讓家族世居台南、對家鄉感情深厚、總是以府城文史底蘊為傲的朋友們,情何以堪?
陳羋妡
2023-04-01 13: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清康雍乾三朝外銷瓷現身北投─歐洲製瓷秘方的源流
國立歷史博物館於2018年7月閉館整修,今年邁入第五年,館方表示會力求在今年年底重新開館。主要來自河南博物館的6萬件館藏,閉館期間的安置問題曾引起各界高度關切,當時館方說會移藏到故宮博物院、中研院史語所等處。日前在台北「北投文物館」內,我發現正展出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外銷瓷中,有多件展品是借展自歷史博物館,讓我驚喜不已,真的是好久不見!
陳羋妡
2023-03-18 13: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孔子後代是台灣型男,他揭開孔府瑰寶神秘面紗……
「至聖先師」孔子逝世至今2500年,孔府血脈延續不輟,在世界上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家譜之長已經列入金氏世界紀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還有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有著和文獻中描繪的孔子同樣的濃眉、大耳以及高個子,英姿勃發、氣宇軒昂,他可是道道地地在台灣出生成長的型男。孔垂長今將傳家瑰寶展現在大眾面前,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和影像,呈現出孔府清晰的傳承脈絡,難得一見。
陳羋妡
2023-03-04 13:5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沉睡南海數百年,海底寶物醒來的樣子…
近日南海爭議再起,從文物角度看這片廣闊的海域,實存有眾多古沉船。1752年,一艘隸屬於當時海上貿易霸主--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蓋爾德馬爾森號」,因觸礁沉沒南海,在海底沉睡230多年後被尋獲,船上大批中國瓷器和黃金重見天日。喜歡研究的我,若干年後也輾轉擁有其中數件青花瓷器組,彷彿親眼見證那段值得探究的歷史。
陳羋妡
2023-02-18 13: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陳羋妡觀點:遇見摩羯男蘇東坡─
新春伊始,又有國寶級的書法可欣賞了!台北故宮展出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致知縣朝奉尺牘〉,為蘇東坡存世墨蹟當中晚年最晚的書信,是他寫給好友杜孟堅的信,素有「絕筆」之稱。才高八斗卻仕途多舛的蘇東坡,何以致此?是個性使然?暫且不去論證個性和出生時星座的關聯性,同為摩羯座的我,先試著穿越時空理解他。
陳羋妡
2023-02-04 13:45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最「不務實」的工作者,卻已活了三千年
最近政壇上對「務實」兩個字多所討論,熱愛中華文物、只管古人政事的我,腦海立即浮現的卻是最「不務實」的文物--青銅器,3000多年來,它們扮演祭祀用器、傳承和現今展示的角色,恰如其份、恪盡職守;低調,不張揚的個性,散發出沉穩踏實的魅力,雋永迷人。
陳羋妡
2023-01-28 14:2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陳羋妡觀點:護國神山裡的「護國神山」,你一定沒見過!
近年因台海情勢變化而出現「護國神山」的說法,是台積電?還是台北故宮?或兩者皆是。「護國神山」,顧名思義就是能讓國家長治久安的依靠,在古老的中國「朕即天下、即國家」的思維中,很多皇帝都希望能有「護自己」的長生不老之道,也在尋找護國神山。台北故宮典藏的青銅器中,源自「漢武帝」的護國神山就很有故事,而正在故宮南院展出的特展,篤信道教的大明嘉靖皇帝,他為求長命、尋仙求道的「護國」方式更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
陳羋妡
2023-01-22 14:2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陳羋妡觀點:「混血學霸」康熙帝,愛找洋人畫琺瑯!
多年前曾去滿清「祖厝」--瀋陽故宮參訪,導覽員用一串順口溜來形容滿文字讓我印象深刻:「中間有根棍兒、兩邊都是刺兒、加上圈和點、就是滿文字兒。」好有趣但好像很難學呀,心想康熙皇帝的滿文、蒙文、漢文程度都那麼好,與他的出生和教育肯定有關吧!眾所周知,他的「多元學習」也包括長大後學習西洋科學,從台北故宮正展出的「風格故事—琺瑯彩瓷特展」可知,康熙皇帝不但重用西洋傳教士當幕僚、老師,更邀集這些傳教士和民間高手,共同推動畫琺瑯工藝,作品精彩極了!
陳羋妡
2023-01-15 15:2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