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624—705 AD),除了自己當皇帝,她嫁過兩位皇帝又生了兩位皇帝,有關她的傳奇軼事,千百年來常是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武則天與夫婿唐高宗合葬於乾陵,因為大陸官方明令不得開挖、人們不知道她帶走了什麼寶物,可我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一尊「武周時期」的思惟菩薩像,線條優美、四肢修長、作沉思狀,讓我驚喜不已。佛教在唐代的發展於武則天時達到頂峰,佛教慈悲為懷但武則天心狠手辣,我感覺非常矛盾,也許她本就是個在矛盾和衝突中鋪陳野心的女子,緊抓住愛情是她的起步,這當中堅毅、膽識和謀略,缺一不可!
武父商人起家「押寶」李淵 母親楊氏出身隋代宗室
除了這尊尺寸不大的思惟菩薩,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當中、通高17.14米的「盧舍那大佛」,傳說是以武則天為原型,大佛法相莊嚴平和,嘴角那一抹淡淡的神秘微笑顯出自信從容,充分展現武則天的性格特質。

武則天崇尚佛教和她母親楊夫人有關,楊夫人出身隋代宗室,她好讀文史書籍、愛學習、也信奉佛教。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本來是木材商人,經商有成,可當時商人地位並不高,他便從軍去,想用戰功提高身分地位,也因此認識了後來成為唐高祖的李淵。
武士彠慧眼識英雄「押寶」李淵押對了,這也讓他在李淵開創大唐後一路升官當到了工部尚書。兩人交情好到在武士彠喪偶後,李淵還作媒、介紹出身名門的楊夫人給他為妻,生下武則天等三個女兒。母親愛學習,父親頭腦精明企圖心強,顯然武則天完全遺傳了父母的基因。
武士彠去世時,武則天才12歲,兩年後接到入宮令,母親憂心不已,因為她知道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要得到皇帝喜愛何其艱難,大多數宮女都在宮中虛度一生,但武則天入宮臨上車前回頭望了母親一眼說:「見天子庸知非福?」---您怎知道見天子不是好事呢?可見少女時的武則天就已很有勇氣。

唐太宗不喜歡武媚娘 入宮12年不得志
武則天的「則天」兩字是她死後的尊號,她稱帝改國號「周」又自取名字「武曌」,「媚娘」這名字則是她進宮當才人時,唐太宗(598—649AD)幫她取的。在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持「武則天講座」的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蒙曼說,其實「媚娘」此名來自於隋代的流行歌曲,很通俗很隨意,也顯示唐太宗沒特別在意她,直到太宗過世,武則天仍然是「才人」、12年沒晉升。
但擁有雄心壯志的武媚娘怎甘於被忽視?「獅子驄事件」就是武媚娘想在皇帝面前求表現的例子。她在唐太宗帶女眷出遊時,自告奮勇要幫他駕馭ㄧ匹性情暴躁、名叫「獅子驄」的馬,說自己需要鐵鞭、鐵鎚和匕首,若馬不聽話就鞭牠、鎚牠甚至殺了牠;唐太宗心一驚,覺得這小女子好狠呀,所以只淡淡說了句「妳好勇敢」,即使這武才人平日苦練唐太宗所喜歡的王羲之的字、寫得一手好字想討好皇帝也沒用。 (相關報導: 陳羋妡觀點:我在博物館遇見商鞅,嘆他讓秦國富強卻死得淒涼! | 更多文章 )

後世史家因而多認為唐太宗並不喜歡武媚娘,他喜歡的是長孫皇后這種端莊穩重、有能力有分寸的女子,太宗也喜歡像徐賢妃(徐惠)這種聰慧、有學問又關心國家大事、能建言的女子;我想太宗恐非完全不喜歡她,而是或多或少受到「唐三代後、女主武王」預言的影響,否則武媚娘也沒機會在唐太宗重病時在旁服侍。當然,此時的武才人已轉移目標,她要拿下的對象是太子李治(唐高宗),甚至大膽到在唐太宗病榻前和李治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