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觀點 文章列表
#
觀點
約 34,66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吳俊宏觀點:台獨運動的幸與不幸
1970年代我在綠島政治犯監獄,和一批台獨難友關在一起,我當時正潛心研究左派理論,深深被馬克思理論的嚴謹邏輯分析所折服,而反觀周圍的台獨難友,理論水平不高,分析能力也有限,當時我就斷定左派最終將在台灣取得勝利。不過出獄後,和我當年想像的相反,台獨勢力不斷地發展壯大,終至打倒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取得執政地位。
吳俊宏
2025-05-18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黃士修觀點:當法律人出現了「SSB」,物理世界將變得瘋狂
川普說,美中若能開放市場,有助於「UnificationandPeace」。
黃士修
2025-05-18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李禮仲觀點:憲法保障訴訟權─從鄭文逸案看最高法院「無害瑕疵」的爭議
台商鄭文逸爭取大同公司經營權而被控炒股,雖經最高法院判刑確定並發監執行,但其司法救濟過程引發廣泛爭議。尤其最高法院認定本案不適用新施行的刑事訴訟法鑑定制度,並容忍高院判決多達14項瑕疵而仍以「無害瑕疵」駁回上訴,是否構成對憲法第16條所保障人民訴訟權的侵害,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李禮仲
2025-05-18 06:30
評論
國際
政治
財經
專欄
許詠翔觀點:各國「不能說的秘密」讓關稅戰上下交相賊白耗社會成本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談判代表在台北時間12日談出個結果的消息傳出後,一大堆小粉紅(包括滯台的那些)敲鑼打鼓高歌「北京抗爭大勝利」的動作,讓筆者頗有徐克電影《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白蓮教信徒「我們把黃飛鴻的雨傘打斷了」那幕的既視感。
許詠翔
2025-05-18 06:2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科技
商業
觀點投書:經長率138家台廠赴美掀投資潮─數年內台灣半導體產業將被搬空?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美國製造業復興浪潮下,經長郭智輝率領多達138家台灣企業前往美國參加「2025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InvestmentSummit)」,成為本屆峰會規模最大的外國代表團,標誌著台灣對美國投資的趨勢和決心。然而,這波投資熱潮也引發外界質疑:台灣是否正朝「幾年內搬空半導體產業」的方向前進?
李玉辰
2025-05-18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 拜媽祖應學習媽祖慈悲為懷的精神
一年一度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是台灣宗教界的盛事,數十萬信眾參與,媒體更密集報導。各黨派的政治人物,不管其本來的宗教信仰為何,也都來了。但政治人物拜媽祖與其說是祈求保佑,其實是做動作給選民看的。更主要的居心可能是,爭取媽祖信徒的認同感。所以,媽祖遶境除了祈福保平安外,更有濃濃的政治味。
陳文卿
2025-05-18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黃呂錦茹難以司法反攻?
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因涉「罷雙吳」連署案遭到二次羈押,此案不僅是政治攻防焦點,也讓外界質疑司法中立性偏頗,成為426凱道「戰獨裁」遊行的催化劑,而臺北地檢署仍在遊行前抗告羈押,在遊行後傳出新北市黨部再遭搜索,似乎透過遊行運動無法壓制氣焰。顯然,必須回到司法體系才有機會先行止血。
蔡威
2025-05-18 05:4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善用超徵稅收創造安全環境,吸引逃離川普的美國人才
台灣財政部公布2024年全年度稅收超徵金額高達5,283億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新高,引發朝野政黨與各界對這筆鉅資的使用方向展開激烈討論。統計近4年稅收超徵情況,2021年超徵4327億元、2022年超徵5237億元、2023年3860億元、2024年5283億元,累計超徵1.87兆元,平均每年4677億元。特別是2024年的超徵稅收破5千億,創歷史新高。
謝東森
2025-05-18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觀點投書: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史百週年是密不可分的
適逢鳳山農民組合百週年,來懷念、紀念簡吉。有學者說過每十年就是黃金十年,難怪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它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意涵古人經過多年苦讀,只要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無人不識。放諸現代社會,指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舉成名。
貝洛雅人
2025-05-18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鹿角不能撿,綠鬣蜥不能殺─台灣自然保育法的荒謬現形記
在墾丁國家公園,若你彎腰撿起一根自然掉落的鹿角,你可能會吃上一張3,000到15,000元的罰單。依據《國家公園法》,這樣的行為屬於「採集自然資源」,違法。
Crazy熊
2025-05-18 05:30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改變全球對越戰觀點 究竟是誰拍下傳世經典照片「燒夷彈女孩」?
著名的越戰「燒夷彈女孩」(NapalmGirl)是攝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但由於作者身分存疑,世界新聞攝影(WorldPressPhoto)今天暫停認定拍攝者身分。這張改變全球對越戰看法的照片攝於1972年,顯示一名驚恐的9歲女孩在路上赤裸逃離燒夷彈攻擊。
中央社
2025-05-17 20:10
評論
政治
專欄
李大壯觀點:兩岸關係與中美博弈─理解今日地緣政治中的關鍵力量
我看到香港《南華早報》4月21日採訪中,嚴安林教授展示了他對中央政府對台政策和原則的深刻理解。自1980年代末以來,嚴教授一直專注於台灣問題的研究,涵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層面,並見證了台灣政治環境的多次變遷,我馬上對嚴安林教授的觀點與深度洞察產生了共鳴。
李大壯
2025-05-17 07:1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韋安觀點:美國捍衛美元霸權最後一張「王牌」
「晶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貨幣戰爭。」「中國經濟越強,本幣結算越廣;本幣結算越廣,美元霸權就越危險。」「晶片美元,不創造貨幣需求,而是阻止他人創造。」「這不是晶片封鎖,而是一場對『非美元交易圈』的預防性打擊。」⸻
韋安
2025-05-17 07:00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經濟
AI
張瑞雄觀點:人工智慧的末日預言與真實挑戰
當「AI教父」GeoffreyHinton公開警告人類未來三十年內可能面臨10%到20%的滅絕機率時,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一場攸關人類未來走向的嚴肅對話。他與一些學者接連發聲,警告AI的失控風險、呼籲建立如同原子彈時期的風險評估機制,已讓「AI是否會毀滅人類」從邊緣議題推向全球公共政策的核心。
張瑞雄
2025-05-17 06:40
評論
政治
專欄
鄧鴻源觀點:《經濟學人》的憂慮是杞人憂天
《經濟學人》這篇名為〈一場關於台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的評論文章指出,有三項關鍵變數,正在動搖台海這種「嚇阻平衡」的基礎。首先是不可否認,在川普統治下,美國在台海的嚇阻力正在流失。
鄧鴻源
2025-05-17 06: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商業
觀點投書:非核家園的神話,民進黨還要繼續護航嗎?
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推動《電業法》修法確立「非核家園」政策,整個立法過程沒有完整評估,無視反對意見,以國會多數強行通過,導致今日產業界擔憂台灣的供電穩定,造成政府龐大的財政黑洞,甚至帶來國防安全的危機。
黃仲廷
2025-05-17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520週年回顧-當務實台獨只剩口號,換不到主權,還送走了護國群山
民進黨執政將近九年,在取得執政權之前,如果認為國民黨司法不公,貪腐治國,罪大惡極,請問到目前為止,執政黨所做所為又跟國民黨有什麼不同?今天高舉黨國大旗,全力捍衛中華民國黨國體制國王新衣的又是誰?
洪錦鈺
2025-05-17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警惕「綠色統戰」—中華民國派莫成「假反共、真台獨」的花瓶
419「拒絕統戰,守護台灣」凱道集會甫落幕,「青天白日滿地紅」與台獨鯨魚旗在總統府前同框的畫面引發震撼,媒體與社群紛紛以「藍綠攜手、全民反共」定調。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感嘆「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形容「好美、好震撼」。然而,從旗幟來源到動員脈絡,這場「表演」更像是個台派的「統戰」舞台,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團結。
許正豪
2025-05-17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城市的抉擇─當都市更新撞上文化資產保護
臺灣正快速邁入都市更新的浪潮。從台北城南的老社區到高雄鹽埕的老市場,「都更」幾乎成為城市發展的代名詞。然而,這場改革卻同時帶來一道尖銳的難題:當老舊建築變成文化資產,誰來判斷它的價值?
徐聖傑
2025-05-17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被恢復的「光復節」對現行「中華民國臺灣」的定位影響
自5月9日國民黨、民眾黨版《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三讀通過後,朝野不意外地再度陷入各種言論對抗的狀況中。只是多數的意見都在到底程序應該如何、到底誰才重視勞權,或者哪個假日應放或不應放的爭執之中,筆者無意在當前國內政爭的框架裡看待此事,僅從筆者個人對執政當局在國家定位層面的推測做以下試論。
聖夏伊科巴勒
2025-05-17 05: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