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史百週年是密不可分的

二林事件的戰友簡吉與李應章(簡吉與日據台灣農民運動特展官網)

適逢鳳山農民組合百週年,來懷念、紀念簡吉。有學者說過每十年就是黃金十年,難怪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它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意涵古人經過多年苦讀,只要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無人不識。放諸現代社會,指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舉成名。

又「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台上表演的時間只有一分鐘,但為了台上這短短一分鐘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或以上的努力,以此來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無論是參加考試或奧運會比賽,需要付出無比的刻苦努力。在歷史上每隔百年,就會有特別重大、特別與教會有關的事情發生嗎?而且,正是落在如今的「20年代」。

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宗教改革;17世紀20年代,大量清教徒從英格蘭移居北美,成為新舊大陸的重要分野,同一時期基督信仰(含天主教)隨荷蘭與西班牙的擴張,首次傳到台灣。「台灣農民組合」運動在90週年,文化部特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台灣農民的革命之旅」回顧展,緬懷簡吉對這塊土地的貢獻。

大眾教育基金會預定於5月20日-11月30日在高雄市立史博物館,舉行牛背上的鬥士-簡吉與鳳山農民組合百週紀念特展。台灣農民組合運動者簡吉先生,1903年生於高雄鳳山,日本時期擔任公學校教師,因發現學生家長受到製糖株式會社壓迫。故致力於農民運動,捍衛台灣農民權益,他成立鳳山農民組合,隨後結合全臺各地農民成立臺灣農民組合,積極從事農民運動,勇於對抗高壓剝削,深獲台灣民眾敬重。

簡吉原先在公學校擔任教職,後來因為察覺農村生活的困難、農民被壓榨的處境,自覺不能坐視不管,否則自己的工作只是「領月俸的盜賊」。於是然辭去教職,組織「鳳山農民組合」,開始為農民的權益奔走。為了聲援日本的農民運動, 1928 年 12 月 30 日,農民組合最盛大的「第二次全島大會」在台中市初音町樂舞台舉行。日本官方記載,參加者有全島代議員162 位,來賓 130 名,旁聽者 350 名至 450 名。

這一次的大會是在日本警察的高度壓力下進行的。簡吉仍當選為中央委員。1941 年底簡吉出獄的時候, 已是 38 歲。這一次的牢獄之災,足足坐了十年,一天也不少。從 1926 年投身農民運動,他的青春歲月,有 3 分之 2 以上在獄中度過。

1926年之後各地的農民組織陸續成立,1928年,簡吉和謝雪紅、林木順結識,共同促成台灣共產黨成立。當時正值紅色革命席捲全球,作家楊渡說,浪漫情懷如簡吉,「是位藝術家,但是身處革命的時代中,所以也被捲入革命之中。」 (相關報導: 到65歲才發現不能領退休金!財政部點名做錯1件事下場慘,投保多年錢全沒了 更多文章

他也有語言的天份,精通日語,會音樂能拉小提琴,被稱為「拉小提琴的革命家」適逢今年鳳山農民組合百週年,農民先鋒簡吉。以兩位學者的看法。蔡石山認為,簡吉的貢獻在台灣歷史代表的意義,不只限於農民運動,更代表了爭取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的歷程。他說,「對於台灣現在的自由,和農民應獲得的權益,簡吉是先鋒(pioneer)。他提醒了農民,「儘管我只是個小小的農夫,我們也有應得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