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壯觀點:兩岸關係與中美博弈─理解今日地緣政治中的開鍵力量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話語權逐漸增強,而美國單邊影響力有所減弱,兩岸關係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看到香港《南華早報》4月21日採訪中,嚴安林教授展示了他對中央政府對台政策和原則的深刻理解。自1980年代末以來,嚴教授一直專注於台灣問題的研究,涵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層面,並見證了台灣政治環境的多次變遷,我馬上對嚴安林教授的觀點與深度洞察產生了共鳴。

回饋與分析:海峽兩岸暨香港的多樣聲音

嚴安林教授是中國大陸備受尊敬的台灣問题專家之一。做為1993年海峽兩岸歷史性會談中大陸代表汪道涵的前親密助手,嚴教授經常被北京方面就兩岸政策諮詢,並參與官方會議。目前,他擔任上海台灣研究會會長及上海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同時也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前副院長。

較早前分享了嚴教授的採訪剪報後,來自大陸、台灣和香港的不同聲音揭示了對台灣問題的多角度看法。大陸的朋友將其視為政策訊號的反映,台灣個別學者則感受到了某種程度的偏離,香港的觀點則希望這不僅是個人立場的表達。

核心議題:中美新動態下的兩岸關係

嚴教授分析了當前中美關係如何影響兩岸政策。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聲望日益增強,北京的話語權已今非昔比,而美國的單邊影響力則有所減弱。在這種力量重塑的背景下,兩岸關係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我特別贊同嚴教授在採訪中提到的一個重要資訊:「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央政府將繼續盡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大陸學術界人士可能將這種觀點視為「鴿派」,雖然我不是學者,但做為當代中國人,最大的希望是看到民族復興,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並希望兩岸同胞在和平共赢的基礎上走向統一。

中國人民與美國底線:理解與尊重的重要性

對於嚴教授的觀點,我想提出兩點個人看法和憂慮:首先,台灣的政治人物必須客觀地去瞭解與讀懂中國大陸人民的「底線/紅線」。我曾在2000年帶領一世界青年總裁協會的代表團訪問北京,得到當時的副總理姜春雲的接見。他在回答一個美國團員的問題時表示:「我們中國政府不怕任何外國人,只怕中國人民,因為我們是『人民的政府』。」這表明台灣政客必須理解什麼是中國人民的「紅線」。

曾有台灣民進黨的核心成員告訴我,經過陳水扁時期的教訓,台灣民進黨絕不會越過美國設定的「紅線」。但我要友好提醒他,自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實際上一直是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雙邊事務。若北京不能接受的局面出現,華盛頓單方面也難以保護台灣的安全。因此,控制這種平衡是一門藝術,而今天像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這樣懂得中國政治和中國人民的美國政治人物已經不多了。 (相關報導: 陳偉華觀點:核嚇阻失效?印巴戰爭啟示錄 更多文章

*作者為中華新時代智庫基金會(香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