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英國廣播公司 文章列表
#
英國廣播公司
約 2,25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VIP
大國博弈
川普宣佈美中關係「全面重置」:我無意傷害中國!堅持撤關稅才上談判桌,多位專家認「習近平贏了第一回合」
在美中公布「日內瓦會談聯合聲明」後,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大戰快速降溫,美國總統川普12日更在白宮表示「美中關係全面重置」、「關稅不太可能回到145%」、「我們無意傷害中國,但中國正在受到很嚴重的傷害,他們很高興可以跟我們對話。」川普還說,週末可能會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屆時雙方可能發表更多協議事項。「第一回合習近平贏了」北京與華府12日公布的聯......
國際中心
2025-05-13 10:00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專欄
觀點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紐約觀察》川普2.0「百日新政」淪為「百日亂局」,美國霸權或將加速衰落
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在密西根州沃倫市舉行集會,慶祝其重返白宮執政滿100日。在此期間他共簽署了142項行政令,遠超二戰後歷屆總統在首個執政百日內簽署的行政令數量,川普自詡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百日新政」,並且宣告這是美國黃金時代的開始。但與川普自我感覺良好截然相反的是,美國廣播公司(ABC)、《華盛頓郵報》以及市場研究公司易普索(Ipsos)聯合民調結果顯示,僅有39%的受訪者認可川普的執政表現,創下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同期最低紀錄。
花俊雄
2025-05-13 08:00
VIP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BBC大哉問:華府與北京終於開始談判,但為什麼是現在?
在雙方相互放話、對嗆的階段過後,全球兩大經濟體終於在瑞士開始會談,世界各國無不希望美中貿易戰出現緩和跡象。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美中雙方都試圖將對方形塑得更為窘迫,但這個星期兩國代表卻都坐到了談判桌上,並且宣稱「是對方要求這麼做的」。既然自己底氣十足、是別人哭天搶地,那麼為什麼還要配合對方進行協商呢?
國際中心
2025-05-11 13:28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還記得《絕地任務》跟超經典的VX神經毒嗎?傳奇色彩歷久不衰,惡魔島成影視題材大熱門
美國總統川普4日表示已下令重啟並擴建位在加州外海、俗稱「惡魔島」的聯邦監獄。此地傳奇色彩濃厚,是不少影視作品的取材地點,包括電影「絕地任務」(TheRock)。
中央社
2025-05-05 14: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一文看懂》美國烏克蘭礦產協議「7大關鍵點」:從主權保障到軍援承諾
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美方將可獲取烏克蘭部分自然資源。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協議內容7大重點,包括未規定烏克蘭償還「債務」、美國對俄羅斯態度更強硬等。
中央社
2025-05-02 16:32
新聞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人物》川普影子下的駐中大使 帕度能撐起美中新冷戰前線?
美中新冷戰態勢日益鮮明之際,美國參議院4月29日通過前喬治亞州參議員帕度出任駐中國大使的人事案。這名川普親信、政商背景交織的強硬派人物,將成為下一階段美中角力的前線代表人物。
王秋燕
2025-04-30 17:0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徐勉生觀點:澤倫斯基應該向教宗懺悔
教宗方濟各於4月21日逝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6日前往梵蒂岡參加喪禮。澤倫斯基專程前往是向方濟各致哀,還是向教宗懺悔呢?
徐勉生
2025-04-28 07:00
新聞
國際
軍事
為了換取暫時和平 基輔市長:烏克蘭恐得被迫向俄國割讓領土
烏克蘭首都基輔市長克里契科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刊出的訪問中說,烏克蘭為了換取與俄羅斯的「暫時」和平,可能不得不割讓領土。
中央社
2025-04-26 08:10
新聞
國際
VIP
文化
藝文
大國博弈
回不了的故鄉》教宗方濟各走遍68國,獨缺阿根廷—「怕被政治利用,成為鬥爭的象徵工具」
教宗方濟各在位12年,走訪全球68個國家,從戰火中的中東到天寒地凍的東歐,卻從未回訪土生土長的家鄉——阿根廷。不是忘了,也不是無人邀請,而是他害怕被政治勢力利用,淪為政客鬥爭的象徵工具。
王秋燕
2025-04-23 12:40
新聞
國際
全新顏色「olo」現身!只有在實驗室才能看見的新色彩,究竟是「科學突破」還是「主觀感受」
一組科學家聲稱,他們發現了一種人類從未見過的「新顏色」。
BBC News 中文
2025-04-23 10:00
新聞
國際
歷史
文化
天主教的十字路口:方濟各走後,改革也將終止?為何說下一任教宗難以延續自由派路線
梵蒂岡21日宣布,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Francis)病逝,享壽88歲。在這國際局勢動盪的時刻,外界原先預期方濟各會發揮重要的影響力,畢竟全球有14億名天主教徒,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在政治上完全聽從宗教領袖的指引,但即使是那些強烈反對教宗立場的人,也難以無視他的意見;方濟各的離世,等於讓世界在最混亂的時刻失去了一位擁有強大「軟實力」的領袖。
李岱青
2025-04-23 07:07
評論
國際
財經
軍事
專欄
黃一展觀點:美烏稀土協議─資源換援助背後的算計與台灣的啟示
雖說目前美國關稅戰話題正熱,但我們也別忘了仍在打的戰爭…不久前,美國就烏俄停火的目標,計畫與烏克蘭達成一份稀土礦產開發的協議,這事在國際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就在2025年2月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飛到華盛頓,和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碰面,但兩人的火爆交鋒,顯然為停戰埋下許多不確定因素。
黃一展
2025-04-17 07:10
風生活
國際
財經
亞洲成最大受害者!關稅風暴何時停止?川普一句話給答案
美國2日公布對等關稅措施,總統川普表示,要解決美國對中國、歐洲及其他許多國家的「巨額財政赤字」,唯一方法就是關稅,他還宣稱,這些國家如今已為美國帶來數百億美元,「總有一天人們將意識到,對於美國來說,關稅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在對等關稅措施後,台股和港股一度重跌超過9%,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跌幅近6%,日經225指數則大跌逾7%,但為什麼亞洲對美國關稅反應如此強烈?
中央社
2025-04-07 13:14
VIP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BBC大哉問:台灣手裡還剩什麼籌碼,上得了美國的談判桌嗎?
在台積電宣布對美增加投資1000億美元後,曾讓台灣抱持「川普的關稅大刀不會砍過來」的希望—至少也會換一把小刀或木刀。不過當「解放日」來臨,台灣還是吞下了高達32%的關稅,比日韓歐洲都還要高出一截,幾乎與作為美國頭號戰略對手的中國(34%)相當。雖然吳釗燮臨危受命赴美協商,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探討台灣還有何籌碼、還上得了美國人的談判桌嗎?
國際中心
2025-04-07 09:43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川普「對等關稅」掃蕩全球 俄羅斯被豁免,正從美中貿易戰獲取紅利?
不論敵友,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國徵收「對等關稅」,以對中國課徵高達54%的總稅率最為嚴厲,中方也立刻採取所有美國進口商品課徵34%關稅強硬反制措施。不過,俄羅斯卻意外被川普政府豁免,甚至可能成為這場貿易關稅戰中最大的地緣經濟受益者。
王秋燕
2025-04-07 08:50
新聞
國際
歷史
多諷刺的巧合!尹錫悅因查辦閨密案成名上位總統,卻與朴槿惠「相同結局」垮台
將時間倒回至2022年3月9日,一個檢察官出身的「政治素人」,最終以0.73%極微弱差距勝出,當選南韓第20任總統,這個人不是別人、他就是在4月4日迎來彈劾罷免宣告的尹錫悅(YoonSukYeol)。
李靖棠
2025-04-04 18:52
新聞
華爾街蒸發102兆,歐美股市哀鴻遍野!川普誇稱:手術已結束,病人會更好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2日公布影響廣泛的對等關稅計畫後,投資人做出回應,歐美股市3日重挫,最慘的苦主首推美國股市:標普500創下2020年6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華爾街日報》更指出,川普的「解放日」壯舉,已讓美股市值蒸發3.1兆美元(約合新台幣102兆元)。
國際中心
2025-04-04 08:19
新聞
國際
緬甸強震30小時傳來好消息!第二大城倒塌公寓救出30歲女性生還者
在緬甸毀滅性強震發生30個小時過後,法新社等記者看到救難人員29日從瓦城(Mandalay,緬甸第二大城,又稱「曼德勒」)一棟倒塌的公寓廢墟中救出一名生還婦女。
中央社
2025-03-30 08:47
新聞
國際
范斯宣布率團參訪,格陵蘭總理不歡迎!痛批「川普具侵略性」,質疑「白宮國安顧問來幹嘛」
川普第二任期才經歷兩個多月,新政府亟富野心的大動作頻頻震動國內外局勢,而川普也再度拾起對丹麥半自治領土格陵蘭的野心,重申美國在未來可能會接管格陵蘭,同時宣布副總統范斯率領的高層代表團本週將訪問格陵蘭。格陵蘭總理艾格德譴責美國高層的訪問計畫具「高度侵略性」,美國與格陵蘭的關係也跌至新低,川普則堅稱此次訪問帶著善意,並非挑釁之舉,且稱美方代表團有受到邀請。
劉俞妗
2025-03-26 19:00
新聞
國際
川普下令關閉教育部大門:又是跟錢有關?6大問答帶你看懂華府最新爭議
為了實現競選承諾,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20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關閉教育部、將教育權還給各州,並已指示教育部長麥馬洪(LindaMcMahon)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達成目標。
李岱青
2025-03-22 08: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