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密西根州沃倫市舉行集會,慶祝其重返白宮執政滿100日。在此期間他共簽署了142項行政令,遠超二戰後歷屆總統在首個執政百日內簽署的行政令數量,川普自詡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百日新政」,並且宣告這是美國黃金時代的開始。但與川普自我感覺良好截然相反的是,美國廣播公司(ABC)、《華盛頓郵報》以及市場研究公司易普索(Ipsos)聯合民調結果顯示,僅有39%的受訪者認可川普的執政表現,創下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同期最低紀錄。
川普政策「自廢武功」,支持者成為最有力反對者
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指出,川普顛覆了美國數十年來的傳統價值和政策,包括用人惟親、破壞法治和三權分立、放棄以資源扶助低下階層的大社會政策等,而最重要的,是外交關係上放棄做為民主等核心價值捍衛者的角色,而單方面以「對等關稅」為名推動高關稅,更是打破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建立的國際貿易規矩,這是「自廢武功」,但又無助美國本土經濟,更令美元貶值9%的錯誤政策。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10位專欄作家從貿易戰略、拉美移民遣返政策、機構拆解、對華博弈、美印關係、外交原則、歐洲右翼聯動、巴基斯坦豁免、非洲援助削減到中東僵局,多維度回顧和評估川普重返白宮後的移民國際動作。文章指出,川普的貿易策略混亂無序,削弱了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對拉美移民的大規模遣返引發地區反彈;中美關係陷入惡性循環,而北京則借機推進內部自力更生戰略;儘管美印關係保持表面友好,但潛藏摩擦已現;在歐洲,川普對歐盟的敵意反而加速了歐盟內部凝聚;在中東,川普未能實質推動新的地區秩序。總體來看,文章整體展現出一個特點鮮明但代價高昂的「川普2.0」全球政策輪廓。透過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細緻觀察,《外交政策》的評論勾勒出川普第二任期初步外交圖景:激進,對抗,交易至上,但在制度破壞與戰略推進之間,愈發失衡。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印巴交火,台海預演?
|
更多文章
)
4月26日出版的一期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評價川普百日政績,封面中做為美國國鳥的白頭海鵰全身纏滿繃帶,3根羽毛墜地,《經濟學人》以此嘲諷美國已傷痕累累。文章標題為〈川普是革命者,他會成功嗎?〉文章開宗明義指出,川普第二任期躁動的頭100天,所產生的影響比本世紀所有總統更為深遠,甚至超過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川普正帶頭進行一項革命性計畫,目標是急速重塑美國經濟、官僚體制、文化菁英機構、外交政策、貿易戰略,甚至是美國本身的理念。文章指出,川普深受他的選民支持,在共和黨選民中的支持率高達9成,他在公務員。媒體、大學等各方面四處出擊,但幾乎沒有面臨阻力,這場以「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為中心展開的革命,運作方式是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來扭曲或違反法律,中心理念代表的是不受約束地擴大行政權力。文章指出,若這場革命持續下去,可能走向獨裁主義,目前美國確實為變成獨裁國家留下空間,國會在共和黨掌控兩院的情況下,在一般規則外設立許多例外情況,讓總統能夠透過宣布緊急情況來啟用。
川普上任百日激發了強大的反抗力量,其中最大的勢力來自債券及股票的投資人,儘管這些人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支持川普,但出於川普的經濟舉措造成債市和股市「跌跌不休」的現實。如今他們已成為川普最有力的反對者,他們擔憂關稅損害經濟,不受控制的預算赤字及無能的政策可能導致美元崩潰。
如果經濟持續惡化。《經濟學人》指出,另一股反抗勢力恐怕是包括共和黨人在內的選民,儘管川普成功抑制非法移民,不過他在全美的支持率。下降得比任何一任總統還快,甚至超越第一任期紀錄。《經濟學人》內部模型顯示,川普去(2024)年底在大選中拿下的每一個搖擺州中,如今他的支持率全數低於50%。文章稱,多數美國人並不希望展開革命,許多人喜歡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論調,但只有1/4的人願意到這些新工廠工作,他們希望公平貿易,但不希望混亂,更沒有人喜歡關稅戰可能引起通貨膨脹。
4月26日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畫了一隻滿身繃帶、羽毛散落、神情警覺但顯得疲憊的白頭海鵰,象徵著美國在川普第二任期初期經歷劇烈衝擊後的傷痕纍纍。(取自經濟學人網站)
美國優先淪為美國風險,百日新政堪稱史詩級失敗
川普也可能在國會碰到問題,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佔有百年來最微弱的多數,賭盤押寶民主黨有8成機會在明(2026)年期中選舉中贏回眾議院,屆時若川普持續透過行政命令執行政策,恐遭民主黨阻撓;另一方面,共和黨在參議院還差7票,才能免遭「阻撓議事」(filibuster)手法杯葛。
《經濟學人》指出,川普面臨的最後一個抵抗勢力是法院。川普政府可能在關稅、解雇公務員、關閉政府機構等富有爭議的行動上敗訴,屆時他奉行的行政權理論將受到法院的挑戰和質疑。
儘管川普可能遭遇多方勢力阻撓與反撲,《經濟學人》評論,川普已經對美國的制度、盟友關係、道德地位造成永久傷害,在剩下1,361天的後續任期內,他是否可能以更猛烈的態勢打擊行政或學術等機構,利用已經泛政治化的司法部迫害對手,煽動恐懼及衝突;在國外,他可能在加拿大、格陵蘭及巴拿馬發動破壞聯盟的挑釁,猶有待觀察。
在川普執政百日之際,多家國際主流媒體紛紛以「混亂」、「報復」、「孤立」、「分裂」評價其政績。《紐約時報》刊登多達15篇社論,統一標題為:〈從1月20日起,每一天都感覺一片混亂。〉有分析認為,川普政府的政策不僅未能帶來預期中的穩定增長或國際聲譽的提升,反而為共和黨中期選舉前景蒙上陰影,也使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領導地位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美國輿論認為,重返白宮以來,川普試圖一一剷除對總統權力的傳統限制,瓦解美國的「立國根基」。美國國內政治對立加劇,社會分裂更甚;國際上引發市場混亂,擾亂全球秩序。不論以任何標準看,川普政府「百日新政」已淪為「百日亂局」,實為「史詩級失敗」。
同時川普的關稅政策層層加碼且朝令夕改,發起一場「史上最愚蠢關稅戰」,給世界也給美國帶來極大衝擊,遭到強烈反對和反制。路透社與易普索集團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61%的美國人不支持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印巴交火,台海預演?
|
更多文章
)
此外,川普政府在對外政策上絲毫不掩飾美國的貪婪;多次表露對格陵蘭到和鄰國加拿大的領土野心,反覆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覬覦烏克蘭稀土礦產,提出「以礦產換援助」。美國學者認為,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強盜思維和交易主義的結合」。百日裡,川普政府在一件事上「有所建樹」──「製造史無前例的破壞和混亂。」《華盛頓郵報》專欄文章這樣寫道。分析人士指出,攪亂世界經濟、破壞全球秩序、加劇不確定性,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已變為禍及世界的「美國風險」。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發表文章評論川普新政,悲觀地感嘆:「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擔心美國的未來。」(資料照,陳明仁攝)
美國走向流氓國家,中國建立經濟引擎有更多選擇
4月1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著名的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一篇文章,題為〈我從來未如此擔心過我們國家的未來〉。佛里曼寫道:「現在,全世界都看到了川普的美國正在變成什麼樣子:一個由衝動的強人領導的流氓國家,背離了法治和其他美國憲法原則以及價值觀。」佛里曼指出,美國的民主盟友將不像以前那樣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因此美國不得不向他們提供更高的利率──這將波及美國的經濟,從汽車付款到住房抵押貸款,再到以犧牲其他一切為代價償還國債的成本。川普總統反覆無常的決策和邊境稅是否會導致全球投資者回避美元和美國國債?因為債券收益率持續飆升,美元持續走軟──這都是信心喪失的典型跡象,這種信心喪失並不一定要很大,就會對美國的整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佛里曼認為,川普不斷的咆哮和斷斷續續的瘋狂關稅並不是一種戰略──在《中國製造2025》提出10周年之際,與中國對著幹,更不是一種戰略。如果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真的相信自己愚蠢的言論──北京只是在「拿著一手爛牌虛張聲勢」,那麼請告訴我白宮什麼時候舉辦撲克之夜,因為我想去押錢。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經濟引擎,這讓它有了更多選擇。
中國政府──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將如何利用其產生的所有盈餘?它會把資金投入到更具威脅性的軍事上嗎?它會把這些錢投資到更多的高速鐵路和通往不需要那麼多公路的城市的6車道高速公路上嗎?還是投資於更多的國內消費和服務,同時在美國和歐洲以50-50的股權結構建立下一代中國工廠和供應線?我們要鼓勵中國做出正確的選擇。但至少中國還有選擇。
對比一下川普正在做出的選擇。他正在破壞美國神聖的法治,他正在拋棄美國的盟友,他正在破壞美元的價值,他正在粉碎國家團結的任何希望。
佛里曼認為,如果川普不停止他的流氓行為,他將摧毀所有使美國強大、受人尊敬和繁榮的東西。因此,佛里曼感嘆:「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擔心美國的未來。」
*作者為全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榮譽主席,曾任職聯合國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