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環境變遷 文章列表
#
環境變遷
約 45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高雄
端午連假新玩法 跟著高分署走讀高屏3大永續秘境
隨著全球永續浪潮興起,旅行不再只是走馬看花,更成為實踐環保、支持在地的方式。面對即將到來的端午連假,您是否也想規劃一趟既有趣又有意義的旅程呢?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長期透過「多元培力就業計畫」,支持在地團體發展兼具生態、文化與觀光價值的低碳行動。今年端午,高分署特別精選了高雄、屏東三條獨具特色的永續遊程,邀請大家一同出發,感受不一樣的在地風情。
陳逸群
2025-05-02 15:20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白米飯怎麼吃最健康?醫師公開3作法:煮飯前加1步驟,可減少無機砷風險
白米一直以來是大家食用的主食,隨著氣候暖化與環境變遷,原本被視為日常主食的白米,如今卻暗藏健康風險。中西醫師黃獻銘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稻米中的「無機砷」含量可能因氣候與灌溉條件改變而增加,若烹煮不當,長期攝取恐提升癌症與慢性病風險。他也分享簡易的「預蒸再煮法」,提醒民眾透過正確料理方式,把風險降到最低,吃得安心又健康。
施俞婷
2025-04-30 12:00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未來恐無冬季、颱風更猛 趙恭岳示警:這時台灣將沒有10度低溫
龍應台基金會於今(19)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舉辦「不尋常對話」論壇,邀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以及資深媒體人蘭萱以《奪地、搶水、爭能源—氣候變遷對和平的威脅》為題,探討氣候變遷對國際政治、社會所帶來的生活衝擊與挑戰。
蔣帆威
2025-04-20 09:00
風生活
國內
品味生活
詐騙防制
詐騙機房分成三線 假檢察官最厲害 每天檢討優化詐術
小王(化名)從事詐騙機房長達十三年,前後進出詐騙產業四次。他之前在中國大陸作案,後來因為大陸對詐欺犯的刑期很重,他回到台灣「開桶」(詐騙設點),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便被警方破獲。
王學呈
2025-04-17 16:45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大國博弈
「50年沒見過如此險境!」蘇起:民進黨操弄5大迷思,台灣危局已火燒眉毛
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9日受民眾黨政策會邀請,在其主辦的諮詢會議以「川普新方針,『抗中不保台』」為題發表演講。蘇起直言,從蔡英文到賴清德,民進黨利用5大迷思操弄民意,致使台灣陷入他入行50年來沒見過的險境,不只美國救不了台灣,賴政府竟然連關稅風暴都毫無警覺,「台灣民眾只有自求多福了!」
兩岸中心
2025-04-09 20:16
新聞
政治
不尋常對話》為水也能開戰?氣候變遷成戰爭導火線 趙恭岳19日開講解析台灣挑戰
全球極端天候加劇,資源短缺引發衝突,從中東的水戰爭、孟加拉的國土危機,到湄公河的水權之爭,氣候變遷正成為爆發戰爭與動盪的隱形催化劑。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表示,我們必須警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環保問題,而是國家安全與全球穩定的核心挑戰。
張大任
2025-04-01 09:00
地方新聞
新北
Show time! 新北紀錄片奬28部入圍作品揭曉 4月17至19日公開提案會 優選可獲35萬拍攝基金!
2025新北市紀錄片奬今(31)日公布初選入圍名單,今年總收件數共計81件,經初審評審團選出28部入圍創作。題材包含環境變遷、生態維護、自我認同、性別議題與族群關懷等內容,延續新北市紀錄片獎一直以來多元包容的精神。新聞局也將在4月17、18及19日,比照國際競賽規格辦理公開提案會,每一組優選影片團隊,都將獲得新臺幣35萬元拍攝基金。
李梅瑛
2025-03-31 19:04
新聞
政治
藍白提修法為核電廠延役開綠燈 范雲指一問題仍無解:核能才不是世界趨勢
核三廠二號機即將在今年5月除役,由於換照須在執照屆滿前5年提出申請,因此無法延役,民眾黨團及國民黨立委為此提案修正「核管法」相關法案,擴大換照申請期限。核安會主委陳明真今(31)日表示,若核電廠要延役,核安會無法保證多少時間內能完成審查換照。由於三黨缺乏共識,最後修正案保留送院會協商。
許詠晴
2025-03-31 14:59
風生活
旅遊
商業
台灣知名旅行社突宣布熄燈!開業50年走入歷史「歇業原因曝光」,只營業到這一天
位於台北市的昇漢旅行社,專門經營日本及各國人士來台的旅遊業務,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近日卻無預警傳出歇業的消息,因日本市場復甦緩慢,加上兩岸關係不明,將於4月30日停止營運。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3-30 12:42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呂政璋觀點:從對立到合作的政商關係─台灣的「馬斯克」在哪裡?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Trump)與科技巨擘伊隆·馬斯克(ElonMusk)之間的關係,從最初的對立到如今的緊密合作,充分展現了政治與商業之間的複雜互動與利益糾葛。這種關係不僅影響美國的政策走向,也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這也引發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台灣是否有可能出現像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不僅能夠影響全球市場,更能顛覆既有的產業格局?
呂政璋
2025-03-30 07:0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重磅回歸 凱基人壽分紅保單創新局 「We Share We Link」與客戶分享美好 連結幸福
為提供民眾更全方位保障,昔日分紅保單領導品牌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宣布重返市場,提供消費者分紅保單更多元投保選擇。凱基人壽長期財務表現穩健,讓保戶有機會參與公司的經營成果分配,真正落實「WeShareWeLink」分享的精神,讓保戶享有保障之餘,也能共享企業成長紅利,兼顧人身保障與實現資產穩健增值。
唐可欣
2025-03-26 17:35
風生活
即時
新知
南投
台灣發現最新特有種!秒列「極度瀕危」全球剩數百隻,1繁殖行為很獨特
台灣生物多樣性再添新成員!台灣師範大學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於3月20日正式發表台灣特有新種—「魚池琴蛙」(Nidiranashyhhuangi)。這種體型嬌小的蛙類因獨特的繁殖行為與極度受限的生存環境,目前全球僅存於南投魚池鄉兩處棲地,族群數量估計僅剩300至700隻,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龔渝婷
2025-03-26 16:11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新加坡如何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國─地緣挑戰與戰略布局
一、北海航線的開通對全球航運之影響
郭武嚳
2025-03-24 05:40
新聞
新新聞
《共森》特展登場!齊柏林基金會攜手全家再續環境公益計畫 守護台灣森林
在國際森林日這個極具意義的時刻,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與全家便利商店攜手打造的第六檔影像主題展《共森》今(21)日正式開展,邀請民眾深入探索人類與森林共生的永續之道。這場特展不僅是兩大機構「全家一起看見台灣」公益計畫的最新成果,更是面對氣候危機時代,喚醒大眾環境意識的重要里程碑。
陳逸群
2025-03-21 18:30
地方新聞
台北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攜手「全家」續寫環境公益新章 《共森》特展盛大開展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今(21)日宣布,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啟動第二個五年期的「全家一起看見台灣」環境公益關懷計畫。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表示,全家以全台超過4300間店舖做為環境教育基地,運用全家愛心大平台資源,過去五年累積募款突破1.1億,支持基金會推動全民環境教育,喚起民眾關懷土地的意識,延續《看見台灣》的影響力。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攜手基金會,讓這股力量影響更多人!
陳逸群
2025-03-21 17:12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家不是避風港的哀痛
多年前我在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台受訪時提及家庭暴力相關法令,會後一名外籍新住民拿她被丈夫打到重傷不像人的照片給我看,她逃離家庭卻為了一歲女兒被丈夫扣住,官司打了兩年仍無結果的哀傷及呈現每日生活中的悲痛,一直揮之不去。經了解其背後原因是她嫁到台灣時不知在母國已懷他人之胎兒,丈夫內心感受背叛羞辱給她的反擊與報復。
馬翠華
2025-03-11 05:30
新聞
國際
國內
台灣生育率創新低!母胎單身、單親生子、開放式關係—年輕世代如何改寫婚戀規則?
30歲前,Gina深信滑交友軟體要跟工作一樣積極。為了在適婚年齡結婚、生小孩,她設定嚴格目標,每天花三到六個小時與人聊天配對,還規定自己一週要出門約會兩次。
BBC News 中文
2025-03-06 17:15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謝志誠觀點:偏鄉震災悲歌
楠西,一個位於台南東北角山區的偏僻行政區,台三線貫穿全區,且為曾文水庫必經門戶。楠西昔稱「茄拔社」,日治時期,因地處「楠梓仙溪」之西,改為楠西。1945年二戰結束後改為楠西鄉,2010年12月臺南縣市合併後改為楠西區。
謝志誠
2025-02-23 06:40
風生活
經濟
職場
理財
商業
台電、中油都輸了!經濟部4大國營事業「最賺錢是它」,營收達315億、唯一沒虧損
2024年經濟部旗下國營事業財報出爐,台電、中油、台糖及台水四大國營中,僅有台糖持續賺錢,營業收入315.60億元、稅前淨利57.51億元,其他3家仍都是虧損。其中,台電虧損最多,讓產業與民生電價是否調漲一事再度引起關注。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17 16:47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產業觀點
商業
AI
AI應用引爆市場熱潮,台灣企業使用率卻不到10%!調查揭露老闆們最擔心這些問題
在人工智慧快速進步、地緣政治影響供應鏈、以及全球數位化程度提升之下,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已成必然。根據資誠《2024台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企業對於數位工具的掌握度越來越高,數位工具的應用逐漸轉往中高階移動,但AI應用仍在萌芽期,使用率不到10%。
林彥呈
2025-02-17 13: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