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化名)從事詐騙機房長達十三年,前後進出詐騙產業四次。他之前在中國大陸作案,後來因為大陸對詐欺犯的刑期很重,他回到台灣「開桶」(詐騙設點),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便被警方破獲。
出身單親家庭,愛玩的小王在未成年時,與朋友相偕出遊,無照騎車,沒想到卻發生意外,坐在機車後座的朋友受了重傷,癱瘓成為植物人,家屬究責,他揹起七百萬的債務。由於當時年紀太小,沒有什麼專業謀生技能,面對龐大債務,想要快速籌錢的他,便在朋友引薦下,成為詐騙機房的一員。
一個機房約40人 精密分工
一般來說,「機房」泛指配有許多電腦、3C用品、機械機台的教室、實驗室或數據中心等空間。但是在詐騙集團內部,「機房」則是專門僱人打電話或利用網路進行詐騙的場所。機房的工作成員可依階級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如同電話推銷業務概念,若詐騙所得高業績較好或詐騙成功率高則可能晉升管理幹部。而一般機房所指的電腦、3C用品、網路等設備,在詐騙集團則另有「系統商」負責建置處理。
詐騙集團機房的運作,堪比一家電銷中心的運作,不僅分工明確、管理嚴密,就連利潤分享也十分清楚。
小王表示,一開始基層員工進來之後,會先經過嚴格訓練,每個人也要了解及熟記工作話術,一直到滾瓜爛熟為止,接著就會拿到「系統」從「菜商」買來的「材料」,也就是「名單」,依據名單撥打電話,每天都有業績目標。詐騙集團都有「日結」的標準作業流程(sop)。每天結束都開檢討會議,針對當天的缺失和話術內容等等,詳細討論及優化。
據小王描述,一個機房的組織架構,通常是以約莫四十人為基礎,主要由打電話的「一線」、「二線」、「三線」組成。「沒經驗的新手,都是從一線開始做起,這種人最資淺、也需要最多人,大概占四十人裡的三分之二,所負責的工作,就是與受害者對話,以話術引他們上鉤。」經過一番對談之後,詐騙情節就有可能就轉到「待會警察會與你聯繫」,此時就換「二線」警察上場。
騙術千變萬化 人性不變
「二線」的經驗更多,應答更熟練,如果一切「順利」,情節繼續鋪陳,緊接著「三線」上場,扮演檢察官的角色,要求受害人迅速將帳戶裡的錢挪到「安全帳戶」,形成一套完美的角色扮演劇本,一旦順利詐騙到錢,按照市場行情,一線抽佣5%、二線7%、三線8%。
小王表示,話術的內容會緊跟隨時事編纂,主軸瞄準的就是「人性」,像是恐懼、貪婪等,所以詐騙會從早期的孩子被綁、金融帳戶遭盗用、凍結,甚至口罩實名制、熱門的投資群組詐騙,都不出這些範疇。這也是台灣詐騙業從90年代的金光黨、刮刮樂中獎詐騙起家,隨著時空環境變遷、受害者從台灣到以中國為主,能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經典腳本」。 (相關報導: 台灣人每月被騙124億!「風傳媒民調」最新調查結果出爐:近9成7民眾接過假訊息,不少人賠錢卻悶不吭聲 | 更多文章 )
「2015年前,我們多在台灣設置機房,受騙的對象主要以台灣人為主,隨著台灣抓詐騙越來越嚴,大眾也開始有意識,2018年後,我們轉往大陸設置機房,相較成立一間海外機房的成本大約二百萬到三百萬元,進入門檻低,而大陸幅員廣大,人民的知識水平也有落差,很容易以『公安』為餌,讓他們上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