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對話》未來恐無冬季、颱風更猛 趙恭岳示警:這時台灣將沒有10度低溫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示警,未來極端暴雨有可能成為新常態。(顏麟宇攝)

龍應台基金會於今(19)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舉辦「不尋常對話」論壇,邀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以及資深媒體人蘭萱以《奪地、搶水、爭能源—氣候變遷對和平的威脅》為題,探討氣候變遷對國際政治、社會所帶來的生活衝擊與挑戰。

曾任APEC颱風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聯合國減災署UNDRR講師的趙恭岳,以自身國際組織經驗分享,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不僅限於櫻花晚開、農作物歉收等問題,更有可能因而成為戰爭、國家之間衝突發生的原因。

極端氣候影響層面廣 趙恭岳:恐對國家治理帶來衝擊

趙恭岳指出,極端氣候可能對國家治理帶來衝擊,像是敘利亞內戰就是在2011年前,發生有記錄以來最嚴重旱災,大量人口從農村移動到城市,造成社會整體的動盪,因而爆發內戰。再者,蘇丹內戰則是聯合國第1個認證因氣候變遷所引發的區域衝突,境內資源缺乏導致內戰,超過200萬人流離失所。

從過往全球氣候溫度變化圖,趙恭岳表示,不同朝代的王國因為氣候變遷,所造成帝國存續的更迭,像是19世紀後工業革命導致溫度一路飆高。他提到,如果氣溫不斷升高超過2度,整個地球的環境系統會崩毀,人類在適應自然環境變化時將面臨巨大的改變。

趙恭岳:未來台灣夏天增長約120~150天 冬季則縮短至70天

趙恭岳示警,今年世界氣候組織所發布2024氣候報告中提到,全球單一年度升溫在去年已經超過1.5度,直逼近臨界點,然而,從全球保險公司針對大型天然災害的賠付金額逐年攀升的金額看來,現有的科技技術並不足以應對當前氣候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20250419-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19日出席思沙龍【不尋常對話】「奪地、搶水、爭能源—氣候變遷對和平的威脅」座談。(顏麟宇攝)
趙恭岳指出,現有的科技技術並不足以應對當前氣候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顏麟宇攝)

談到氣候變遷對於台灣的影響,趙恭岳表示,預估未來台灣夏天時間增長到約120~150天,冬季則縮短至70天,且根據中央氣象署推估,西元2075年台灣將在定義上,沒有長期處於10度低溫的冬季氣候。不過,沒有冬季並不意味著沒有低溫,2016年的1月23日的霸王級寒流,台北市市中心開始下雪,從平均數據上那個年度應該是暖冬。

從台灣近幾年的降雨量圖,趙恭岳指出,台灣總降雨天數減少,但降雨量並沒有減少,也就是一次性的降雨就等同於數月所累積的降雨量,換句話說,未來極端暴雨有可能成為新常態。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未來颱風減少 但強度將明顯增加

趙恭岳引用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去年發布的首本《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指出,未來颱風雖然會減少,但強度將明顯增加,經濟層面的影響包括水稻與玉米減產約18%,沿海養殖漁業受極端氣候衝擊的機率也將提高10%。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不只要增加對美進口?管中閔揭隱藏目標:赤裸裸的掠奪 更多文章

趙恭岳強調,氣候議題不僅是環境議題,同時也是影響整體的國家社會穩定的安全議題,需要重新檢視風險所帶來的衝擊以及因應對策,才能建立更具韌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