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獨立關稅 文章列表
#
獨立關稅
約 11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德國選出新總理,蕭爾茨交棒!梅爾茨終結政治僵局,力抗川普與另類選擇黨的雙重挑戰
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Merz)6日在德國聯邦議院的第二輪投票中當選新任總理,結束了自去年11月紅綠燈內閣裂解以來長達6個月的政治僵局。然而梅爾茨在第一輪投票中未能獲得絕對多數,暴露了新執政聯盟的脆弱性。
國際中心
2025-05-07 06:31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急單+豁免,3月拉貨潮湧現!「4傳產」90天力拼提前出貨
自川普上任後,關稅消息反反覆覆,四月二日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實施後,資本市場更因一系列的不確定性因素,引發股匯債市恐慌,幾乎全方面受到衝擊。而根據川普的意思,因多國紛紛積極尋求談判,因此九日對等關稅急踩煞車,並宣布暫緩實施九○天,除了多番表達強硬態度的中國,因實施報復性關稅,因此最終再被美國將各類關稅累加最高至二四五%之外,其他國家在這段時間實施對等關稅十%。
下班經濟學
2025-04-17 17:56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科技
美商務部長:豁免「互惠關稅」的電子產品將面臨一項新的獨立關稅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Lutnick)13日在《ABC本周》(ThisWeek)節目上揭露,儘管智慧型手機、電腦及部分電子產品日前剛獲得對中進口高額關稅的豁免,但在接下來一至兩個月內,這些商品仍將面臨一項新的獨立關稅,同時半導體也將納入新一輪課稅範圍。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4-14 15:02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川普對科技關稅舉棋不定,美國媒體警告「華爾街將有新一波混亂」
川普政府近日對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與其他電子產品的關稅政策釋出多重訊號,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11日先公布關稅豁免清單,但川普12日卻又說「下週將進一步具體說明」。到了13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卻又警告「兩個月內將對半導體課徵新關稅」,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則強調半導體關稅「不可豁免、不可排除」。加上川普在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時說的「不會有關稅」,這些彼此矛盾的訊號再次讓市場陷入猶疑。
國際中心
2025-04-14 10:09
新聞
國際
兩岸
李嘉誠出售巴拿馬港口爭議,中美角力下香港企業的政經困局
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江和記3月初宣佈與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擬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80%的資產。這一交易涉及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絡,這是近年來全球最大的港口出售案之一。
BBC News 中文
2025-03-22 12:59
新聞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美駐中、日、韓大使人選卡關,為何派出臨時代辦?《日經亞洲》揭川普有這個小心機
川習到底要不要會面,讓人霧裡看花,但川普任命的中、日、韓大使人選審核仍在參議院卡關。在等待期間,美國國務院已針對這三國派出臨時代辦,其中美國在台協會(AIT)前政治組長武安妮出任北京臨時代辦。不過,川普政府指派臨時代辦的目的,則被解讀成刻意排擠與前總統拜登熟悉的高階外交官,藉此抹去拜登政府外交努力。
王秋燕
2025-03-20 09:2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川普貿易戰2.0:BBC解讀「全面關稅」對中港台有何影響,川普到底想幹嘛?
上任一個月,川普揮舞關稅大棒,一出手便橫掃一片,從鄰居、盟友到對手,無一例外,被大棒威脅或者傷害。
BBC News 中文
2025-02-20 12:39
評論
國際
專欄
王義雄觀點:川普的「美國再次偉大」是掠奪霸權的迴光返照?
川普就任總統當天,便簽署了退出世衛組織和《巴黎氣候協定》的行政命令,川普的「退群」理由竟還怪罪了中國,聲稱「美國不會在中國製造污染卻不受懲罰的情況下破壞自己的產業。」川普在退出世衛組織的行政令中也再次抹黑中國,說美國之所以選擇退出,是由於世衛組織對所謂「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及其他全球衛生危機處理不當」。但川普說的這些理由只是再玩了一次抗中牌,真正的原因還是川普的土包子財閥性格使然,他雖貴為美國總統卻沒有世界領袖的氣度與擔當,當美國逐漸失去世界領導地位,這樣的國家還能偉大起來嗎?
王義雄
2025-02-06 06:5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閻學通解析美中台關係:中國未來4年忙著救經濟,不會制定統一台灣時間表
《外交事務》20日刊出中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閻學通的〈為何中國不怕川普〉(WhyChinaIsn’tScaredofTrump)一文,他預測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升溫,但川普的孤立主義會幫助北京。閻學通也提到台灣問題,主張中國未來四年要專心處理經濟問題,這段時間將不會有統一時間表。
國際中心
2024-12-22 18:13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文化
VIP
大國博弈
中美建交竟因「台灣問題」才跨過坎 沈志華談東亞風雲:六四之後「這個國家」解救了北京
朝鮮半島風雲再起?路透社日前報導,川普(DonaldTrump)團隊有意尋求與金正恩直接對話。東亞地緣局勢一直深受中美關係變化所左右,中國大陸冷戰史權威沈志華指出,中美關係從緩和走向建交,最後一道坎是談定了台灣問題;而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國受到許多國家制裁,唯獨得到南韓力挺,不只替北京在國際穿梭遊說,還強化了兩國的經濟關係。
張鈞凱
2024-11-29 14:52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與台灣爭相加入的CPTPP,究竟是什麼組織?
由亞太國家牽頭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中國大陸稱《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已運作近六年。
BBC News 中文
2024-11-27 15:20
新聞
國際
美國大選》11月5日不只選總統!參眾兩院恐繼續分裂,多數黨選後可能對調
2024年美國除了將舉行第60屆總統大選之外,還將決定第119屆新國會的組成。今年國會選舉眾議院所有435席和參議院100個席次中的三分之一將面臨改選。民主黨和共和黨誰能掌握參眾兩院的多數黨位置將對下一屆政府的施政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是本屆國會選情最受各界矚目的焦點之一。
美國之音
2024-10-25 12:12
新聞
國際
美洲第五大國將誕生首位女性領導人,1億選民如何選擇?一文看懂2024墨西哥總統大選
墨西哥將於六月二日舉行總統大選,決定現任總統歐布拉多爾(AndrésManuelLópezObrador)的接班人。9900萬選民將投票選出他們的新總統、9位市長、628席國會議員(128席參議員、500席眾議員),以及聯邦和地方共2萬多名官員。以下是瞭解2024墨西哥總統大選的8個關鍵QA:
李岱青
2024-06-02 10:09
新聞
國際
兩岸
政治
2024台灣總統大選》3候選人都支持這件事 學者:3事件凝聚維持現狀共識
將於1月13日投票的我國總統暨國會大選受到全球關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亞洲事務研究員塞克斯曾撰文解析3黨總統候選人外交及國防政策,指出3人的主要差別在於如何維持現狀,直言到5月20日就職日這段期間相當關鍵,因為中國會觀察台灣和美國是否有分歧,並增加對台壓力進行測試。
簡恒宇
2024-01-10 19: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觀點
戴世瑛觀點: 消除貿易壁壘,兩岸應同入CPTPP
大陸商務部4月間對台祭出貿易壁壘調查,日前宣佈延長調查期間。待明年結果出爐後,其相應反制措施為何?是課懲罰性關稅?針對涉及產品輸陸同樣設限?還是國台辦主任宋濤透露的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對岸迄未鬆口,引發國內疑慮。
戴世瑛
2023-10-10 06:30
新聞
國際
兩岸
首個派駐新大使到阿富汗的國家 中國想從神學士得到哪些好處?
2021年8月,隨著美軍完全撤離阿富汗,伊斯蘭激進組織「神學士」重新掌權至今,雖未獲任何國家承認其合法地位,依然能有外交接觸,而相鄰的中國即是其中之一。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瓦尼撰文稱,中國和神學士的往來是各取所需,但只是短期獲利,長時間會適得其反。
簡恒宇
2023-09-27 1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香港「反送中」運動四週年:禁書、禁語、自我審查與香港人被「再教育」
2019年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席捲全港的「反送中」抗議浪潮,該運動被官方定性為「顏色革命」,遭到鐵腕鎮壓。2020年北京繞過香港立法會通過《香港國安法》,標誌著香港「二次回歸」。BBC中文採訪教育、傳媒、公務員等多個界別的前線人員,他們都稱感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指官方正從文化上改造香港。
BBC News 中文
2023-06-09 21:30
VIP
國際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經濟學人》談「那些不選邊站的狡猾國家」:當美中霸權針鋒相對,不結盟國家正重塑世界格局
無論是柯文哲過去主張的「與強國等距」、或是馬英九所謂「和陸、親美、友日」,都是與強權共處的某種「小國智慧」,然而這也有可能淪為兩頭落空的弄巧成拙。《經濟學人》12日以〈如何在超級強權的分歧下生存〉一文,探討那些「不選邊站的狡猾國家」如何重塑世界格局。《經濟學人》更提出警告,如果美國及其盟友未能克服挑戰,恐將迎來悲劇性的結果。
李忠謙
2023-04-13 04:30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台海永遠不該發生戰爭!」華府智庫學者的台海止戰建言:別再妖魔化中國,美台也要更強化備戰
應對中國的首要目標必須是「避免戰爭」,我們的這一生才不會淪於在霸權的衝突中冒險。
李忠謙
2022-09-09 01:28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官腔「堅決反對」、「不會得逞」也變香港政府用語!分析再證北京政治影響
中國大陸官方發表的聲明和講話中,經常出現「所謂」、「堅決反對」、「不會得逞」等詞語,被外界形容是中國官場用語。香港特首過去通常只會在出席中國大陸的官方活動時使用這些政治詞語。但BBC中文的統計發現,近年、尤其是2019年的示威浪潮開始,香港政府在越來越多的場合開始用上這種語言。
BBC News 中文
2022-03-20 21:1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