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6日在德國聯邦議院的第二輪投票中當選新任總理,結束了自去年11月紅綠燈內閣裂解以來長達6個月的政治僵局。然而梅爾茨在第一輪投票中未能獲得絕對多數,暴露了新執政聯盟的脆弱性。
《華盛頓郵報》報導,梅爾茨是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領袖,他6日當晚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德國統一後的第5任總理。然而,梅爾茨的當選過程可謂跌宕起伏,成為德國戰後史上首位未能在議會初輪投票獲得絕對多數的總理提名人,凸顯了德國新政府的潛在弱點。
2025年5月5日,基社盟領袖馬庫斯·索德、基民盟領袖弗里德里希·梅爾茨、社民黨領袖拉爾斯·克林貝爾與社民黨主席薩斯基亞·埃斯肯,在德國柏林簽署聯合政府協議。大螢幕上是德國新任總理梅爾茨。(美聯社)
梅爾茨內閣6日晚間召開首次會議,標誌著德國新政府開始正式運作。在全球局勢日益緊張之下,歐洲與川普政府的關係不斷惡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已進入第4年,德國的盟友—從巴黎到華沙—都寄望於柏林能夠在美國逐漸退場的情況下,重新構建歐洲安全戰略並結束烏克蘭戰爭;至於國內,德國正面臨經濟低迷、移民政策爭議以及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崛起等問題的挑戰。
議會投票驚現波折,執政聯盟不穩
梅爾茨當選總理其實早成定局,因為他的政治聯盟在聯邦議院擁有多數席次。然而,當聯邦議院議長尤莉婭·克勒克納(Julia Klöckner)宣布梅爾茨在第一輪投票未能達到絕對多數(6票之差),議員們都深感震驚,因為梅爾茨按理應該比實際得票多出18票支持。
由於投票採取不記名方式,無法確定跑票者來自梅爾茨保守派陣營(包括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的議員,還是其執政聯盟的次要夥伴、社會民主黨(SPD)。在第二輪投票中,梅爾茨最終獲得了325票過關,但這個轉折也凸顯了梅爾茨執政聯盟的脆弱性以及德國議會日益惡化的政治分裂。
極右翼政黨AfD目前是議會的第二大黨,近期民調顯示支持率正不斷上升。德國主流政黨出於二戰後阻止極右翼勢力參與政府的共識,一直拒絕與AfD合作。上週,德國國內情報機構更是將該黨列為「極右翼」組織。AfD領袖魏德爾(Alice Weidel)在梅爾茨第一輪投票失利後表示,這是「德國的好日子」,並呼籲重新舉行聯邦大選,試圖利用當前的政治不穩局勢謀取利益。
內外挑戰重重
作為一名曾經的企業律師和銀行家,梅爾茨長期以來支持德國與美國的盟友關係。然而,面對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他也將面臨嚴峻挑戰。梅爾茨的中右翼議會集團及其聯盟夥伴已認識到與美國合作的重要性,但他上月曾表示:「我們必須承認,跨大西洋關係已不再是過去的樣子。」這一表態反映了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所面臨的戰略困境。
2025年5月6日,德國總理梅爾茨(左)與前總理蕭爾茨在柏林總理府出席交接儀式。(美聯社)
德國國際關係協會主任克萊內-布羅克霍夫(Thomas Kleine-Brockhoff)表示:「梅爾茨現在是歐洲的希望。」他指出,自去年11月政府垮台以來,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在歐盟中留下了巨大的領導空缺,而前總理蕭爾茨與其他成員國缺乏溝通也加劇了這一問題。「梅爾茨是政壇的新面孔,他可以帶來新的能量、新的想法,以及新的團結能力。」克萊內-布羅克霍夫如是說。
爭議纏身的領袖
作為前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長期對手,梅爾茨在2000年代初的一場激烈黨內競爭後暫時退出政壇。自2022年接任基督教民主聯盟領袖以來,他逐步將黨的政策方向從梅克爾時期的中間路線轉向更為保守的立場。
2024年9月25日,德國前總理梅克爾與基民盟聯邦主席兼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梅爾茨。(美聯社)
然而,梅爾茨的領導風格和政策主張一直受到批評。梅爾茨過往對私人飛機的偏好及其作為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德國分部負責人的背景,讓他被指責為精英主義者。此外,他對移民問題的直言不諱及爭議性言論也引發了廣泛反彈,包括他提出的加強移民執法的動議。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今年在議會成功推動加強移民執法的動議,並獲得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此舉引發了廣泛的批評和反對聲浪。梅爾茨以其直率作風和在移民問題上的爭議性言論,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政治對立。
儘管如此,梅爾茨仍重申了德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包括呼籲向烏克蘭提供Taurus巡弋飛彈。然而,讓梅爾茨棘手的是,德國國內對於繼續捲入烏克蘭戰爭的態度普遍謹慎,這也可能成為梅爾茨施政的一大挑戰。
2025年5月6日,德國總統弗蘭克施泰因邁爾在柏林貝爾維尤宮對新任聯邦總理梅爾茨頒發任命證書。(美聯社)
梅爾茨曾批評前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夠果斷」,但現在他需要身體力行兌現自己的「強硬言辭」。克萊內-布羅克霍夫(Thomas Kleine-Brockhoff)指出,「現在就是他展現實力的重要時刻」。梅爾茨的執政聯盟批評俄羅斯是對歐洲和平「最直接且危險的威脅」,並警告德國的安全已處於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危機」之中。
外交政策
烏克蘭戰爭與川普關稅戰,預計將成為梅爾茨任期德美關係的重要議題。觀察人士認為,梅爾茨流利的英語能力和直接了當的演說風格,使他在應對川普時會擁有一定優勢。克萊內-布羅克霍夫表示,梅爾茨在與川普建立關係方面,有一個顯著的優勢—他不是梅克爾(Angela Merkel)。
川普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對梅克爾多次表示不滿,尤其是對她的開放移民政策批評不斷。此外,梅爾茨與拜登(Joe Biden)的關係也不似蕭爾茨般密切。萊內-布羅克霍夫說:「從建立關係的角度來看,梅爾茨並未帶著那些川普視為負擔的背景,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梅爾茨預計7日就會展開其上任後的首次外訪,首站將前往巴黎和華沙。他的目標是恢復「魏瑪三角合作」(法德波三國聯盟)。然而,歐洲國際關係委員會的高級政策研究員布拉斯(Piotr Buras)指出:「問題在於,在國內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梅爾茨能對外交投入多少精力。」
移民與極右勢力崛起
在德國國內,「移民問題」已成為選民最為關注的議題,其次是經濟停滯。此外,極右翼政黨AfD的崛起進一步加劇了德國的意識形態分裂,並波及到跨大西洋關係。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上週對德國情報機構將AfD列為「極端主義」組織(因此可以進行合法監控)表示不滿,魯比歐稱「這不是民主,而是披著面具的暴政」。
2025年5月6日,德國基民盟領袖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前排左二)當選新任總理後接受祝賀。(美聯社)
內外交織的複雜局勢讓梅爾茨一上任就面臨巨大壓力。他必須在平衡國內保守派需求與國際合作中找到立足點。在德國選民日益關注移民問題、經濟停滯以及極右翼力量崛起之際,梅爾茨能否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將在未來幾個月不斷受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