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豁免「互惠關稅」的電子產品將面臨一項新的獨立關稅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新聞節目的訪談中,表示會針對半導體和藥品產業祭出產業型關稅。(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13日在《ABC本周》(This Week)節目上揭露,儘管智慧型手機、電腦及部分電子產品日前剛獲得對中進口高額關稅的豁免,但在接下來一至兩個月內,這些商品仍將面臨一項新的獨立關稅,同時半導體也將納入新一輪課稅範圍。

盧特尼克的這番言論進一步闡明了川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最新走向,為其先前宣布的政策增添新變數。川普於4月2日在所謂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當天宣布實施大規模互惠關稅,至今已對全球貿易秩序產生劇烈衝擊,並引發金融市場顯著波動。

新關稅策略:半導體和藥品將列入國家安全關稅架構

川普政府於11日晚間宣布,將對智慧型手機及一系列電子產品實施關稅豁免。這項決策起初被外界解讀為對依賴中國製造的科技巨頭,如蘋果和戴爾公司的重大利多。

然而,盧特尼克在訪談中澄清,這些商品雖獲得了「互惠關稅」的豁免,未來仍將納入另一套針對關鍵技術產業的關稅機制中。路特尼克表示:「總統將對智慧型手機、電腦等產品實施一種『特別聚焦型關稅』,同時也會針對半導體和藥品產業祭出產業型關稅,預計一至兩個月內上路。」

盧特尼克進一步解釋:「這些商品雖然目前被排除在互惠關稅之外,但將會被納入未來即將實施的半導體關稅架構。」他預測,這類課稅措施將有助於將生產線拉回美國本土。「這些產品涉及國家安全,美國必須自己生產。」

中美貿易緊張持續升溫:中國未列入協商優先國名單

在川普政府宣布對部分電子商品暫時豁免後,北京方面也迅速做出反制,11日將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上調至125%。中國商務部在13日的聲明中表示,正在評估這波關稅豁免對中方的實際影響。中國商務部在聲明中引用了一句中國諺語:「解鈴還須繫鈴人。」

自川普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其貿易政策持續成為金融市場的震央。川普的頻繁關稅舉措已點燃了與中國的貿易戰,並導致華爾街經歷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最劇烈的市場波動。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已較1月下跌逾10%。對於中國進口商品,目前川普的「互惠關稅」已達125%。而針對他稱為「芬太尼危機」相關的中國進口商品,仍維持原本20%的基礎關稅,並未隨政策調整而改變。

白宮一名官員12日曾透露,總統川普有意針對半導體啟動新的國安層級貿易調查,這可能成為未來課徵更多關稅的法律依據。而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說法,目前正與包括英國、歐盟、印度、日本、南韓、印尼與以色列等7個國家進行貿易談判,但中國不在談判名單之中。

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NBC會晤新聞界》節目中表示:「這些國家都在美國貿易代表詹姆森.葛里爾(Jamieson Greer)的辦公室外排隊等談。」葛里爾在《CBS面對全國》節目中則指出,目前沒有讓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通話的規劃,並指控中國是貿易摩擦升溫的肇因。「我們今天會走到這一步,完全是因為中國選擇報復。」

億萬富翁投資者籲對中國暫緩關稅

對川普貿易政策表示擔憂的,還包括支持他競選總統的億萬富翁投資人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他在13日於社群平台X發文呼籲川普,應暫緩對中國的高關稅3個月。「如果總統能像對其他國家那樣,對中國也暫緩90天,並將關稅暫時降至10%,將可達到讓美國企業遷出中國供應鏈的效果,且不會對企業造成短期混亂與風險。」艾克曼表示。他認為,這將爭取時間,讓美中雙方得以談出新的協議。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里歐(Ray Dalio)也在《NBC會晤新聞界》節目中表示擔憂,認為美國若未妥善處理這波貿易戰,有可能不只陷入衰退,還恐迎來更嚴重的經濟後果。「我們現在正處於重大決策的轉捩點,非常接近經濟衰退。」達里歐說:「如果這件事沒處理好,可能會比衰退還糟。」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