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近日對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與其他電子產品的關稅政策釋出多重訊號,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11日先公布關稅豁免清單,但川普12日卻又說「下週將進一步具體說明」。到了13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卻又警告「兩個月內將對半導體課徵新關稅」,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則強調半導體關稅「不可豁免、不可排除」。加上川普在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時說的「不會有關稅」,這些彼此矛盾的訊號再次讓市場陷入猶疑。
根據美國海關數據,2024年豁免的科技產品約占中國進口商品總值的23%,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智慧型手機和電腦顯示器的進口依賴度尤為顯著,分別有81%和78%來自中國。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上週公布的豁免文件,曾讓市場對科技產業免於關稅衝擊感到振奮,但新一輪關稅的可能性將再次引發市場動盪。
美國政府上周針對科技產品的關稅政策進行調整,一共豁免了20類產品。這些產品原本是用「解放日」宣布的10%基礎關稅及更高的「對等關稅」,但川普13日在Truth Social上貼文,澄清「上週五並未宣布任何關稅豁免」,強調科技產品將歸入與半導體相關的獨立關稅範疇。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13日在ABC的節目中強調,上周宣布的豁免清單「並非永久性豁免」,科技產品及半導體將因《232條款》調查面臨新的行業性關稅。《華爾街日報》指出,13日晚間股市期貨上揚,但微軟(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及蘋果(Apple)均拒絕評論。
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葛里爾(Jamieson Greer)指出,將科技產品從現行的全球性對等關稅體系轉移至國家安全關稅體系,是一種政策上的「轉移」,而非真正的豁免。他表示:「這類供應鏈從對等關稅體系移至國家安全關稅體系,後者目前正在對藥品、半導體及金屬等領域進行研究。」
美國經濟「非常接近衰退」
《華爾街日報》稱,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已削弱消費者信心,加劇對通膨上升的擔憂。華府智庫R Street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亞當·蒂耶雷(Adam Thierer)表示,這場關稅雲霄飛車的混亂將持續帶來負面影響,對科技產品徵收關稅也將削弱美國的AI競爭力。
本週高盛(Goldman Sachs)、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花旗集團(Citigroup)等大型銀行,以及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等企業的第一季財報即將發佈,包括橋水基金創辦人雷·達里奧(Ray Dalio)在內的投資者及企業高管,也紛紛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敲響警鐘。達里奧13日在NBC節目《Meet the Press》表示:「我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決策關鍵點,非常接近經濟衰退。」
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13日指出,美國經濟是否進入衰退期的重要關鍵,取決於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能否「迅速解決」貿易不確定性。卡什卡里說,他在聯準會10年,除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強烈的消費者信心消退,他擔心將可能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將製造業移回美國?
川普政府官員認為,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將促進電子產品回到美國製造。盧特尼克在接受CBS採訪時表示,數百萬工人組成的隊伍將負責組裝iPhone。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因為高昂的勞動成本及打擊移民等因素,將製造業移回美國在許多行業並不現實。
資訊技術產業委員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執行副總裁肖恩·墨菲(Sean Murphy)表示:「我們歡迎這次豁免行動,並鼓勵政府繼續推進全面性的排除程序。」他也警告,科技產品的價格上漲可能無法被消費者接受,尤其是在通膨壓力持續的情況下。 (相關報導: 美國「預防中風指南」近10年首度更新!掌握「FAST」口訣,即時判別與應對中風症狀 | 更多文章 )
政府官員表示,目前已與超過70個國家展開貿易協商,其中包括日本、台灣及以色列,但具體進展尚不明朗。川普總統週末對記者表示,對目前與中國的關稅政策感到「非常滿意」,但仍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抱有樂觀態度。然而,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透露,目前美國尚未與中國進行正式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