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潛意識 文章列表
#
潛意識
約 80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心理
為何有錢人會富有?不是因為運氣好家境好!他觀察富人20年,1關鍵決定富貴
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現象,很多企業家發達致富後,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們都會雲淡風輕地說,自己的成功都是偶然,是因為運氣好等因素。可惜,大多數旁觀者會把他們的成功,歸因為其他方面的因素:因為人家老爸有錢或者有權,所以有錢;因為人家無惡不作,所以有錢;因為人家智商高,所以有錢……
寶瓶文化
2025-05-13 13:10
風生活
科技
新知
用ChatGPT看星座命盤超簡單!只要3項出生資料,秒解答你所有人生疑難雜症
想知道自己的太陽、月亮、上升星座?現在,不用下載複雜占星軟體,只要善用ChatGPT分析星座命盤,幾分鐘內就能快速了解個人性格、情感傾向與人生課題。本篇整理完整教學與常見問題,帶你一步步掌握用ChatGPT看命盤的實用技巧。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5-05-12 1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義雄觀點:賴清德不顧老百姓死活,終必會被人民拋棄
在野黨426上凱道戰獨裁,25萬人向賴清德發出怒吼,但是假借司法之手戕害在野黨的手段卻仍繼續肆無忌憚進行著。賴清德自上任以來,以其鮮明的台獨立場和強硬的政治手腕,曾吸引了一部分支持者的擁護。然而,根據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民調出現下滑,執政表現滿意度首次出現死亡交叉,這反映出他的政策走向和治理方式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民眾不滿。國民黨提出罷免賴清德的行動,儘管成功的機率不高,但其政治意義不可忽視。這一提案反映了在野黨對執政黨的不滿,並試圖藉此在政治舞台上進行反擊和自我振興。
王義雄
2025-05-08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薛偉觀點:「解放臺灣」是中國大陸真正的民意嗎?
在中國大陸,民意的表達和政治決策的制定始終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強烈影響。在這個由黨的領導全面控制的體制下,真正的民意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本文將探討中國大陸的「黨意」與「民意」之間的差異,並討論在這個框架下,臺灣問題是否真能代表中國人民的意願。我們將通過分析中國的政治體制、人民的壓迫與控制、以及臺灣問題的歷史背景,來剖析這一問題:中國的政治體制與民意的關係。
薛偉
2025-05-03 06:30
新聞
國內
財經
新新聞
陳冲:無條件接受海湖莊園協議,台灣50年成果將淪喪
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海湖莊園協議是富豪版的HIPC(重債窮國)機制,台灣如無條件接受,過去50年胼手胝足成果將會淪喪,反有淪為HIPC之虞。
陳怡慈
2025-04-28 13:12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觀點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反綠共」,高抬「綠」還是小瞧「共」?
為了反制執政黨對在野陣營發動「大罷免」與司法追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終於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主張「把民主還給台灣」,也為4月26日「戰獨裁」的遊行增溫。朱立倫21日的臉書發文,已將4月26日的遊行主題定調為「反綠共」,22日他進一步表態:「不只反紅共、也要反綠共」。
張鈞凱
2025-04-23 06:40
風生活
職場
新知
心理
上班總是厭世、心累怎麼辦?面對職業倦怠,千萬別被潛意識困住了
編按:在面對生活中的倦怠與疲憊時,許多人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我們的心態。許多限制性的信念不僅來自他人的評論或過去的經歷,更是我們自己設下的無形枷鎖。當這些信念成為我們行動的障礙時,它們便成為了心靈疲憊的根源。
時報出版
2025-04-20 18:49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心理
減肥老是失敗,不是因為努力不夠!腦神經醫生曝「常見1錯誤」,讓你越減越胖
編按:大腦會根據我們的關注點來搜尋相關資訊,因此選擇正面的關鍵字能幫助達成目標。例如,使用「我要變瘦」比「不發胖」更有效,原來是因為大腦無法理解否定句!
方言文化
2025-04-07 09: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觀點投書:賴清德「二二八」─台灣需要的癒合而非災難性的撕裂
西元2025年2月28日,是台灣解除「戒嚴」後的第37年,系台灣開放「總統」直選後的第29年,亦系台灣發生首度和平之權力轉移後的第25年,其以最小尺度來衡量,也是人之一生從弱冠到知天命的歷程。按理而言,台灣經歷政治轉型後業已歷如此時光,和平的理念、寬容的理念、憲政的理念當深入人心,成為此社會不容侵犯的內核信仰之一,但就在此日,賴的宣言以民粹式的族群動員,再度喚醒了本應該治癒淡化的、遠在七十八年前的恐懼,以及其間催生的仇恨。
李林杰
2025-03-15 05:3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吳統雄觀點:臺灣不是烏克蘭!澤倫「司機」和台積電的多面觀
澤倫斯基沒有輕易向川普低頭,使得國內大罵他的人,稍微給了他偏回中立的評論。
吳統雄
2025-03-10 06:30
風生活
職場
心理
雲云董座砍殺技術長!醫曝「危險主管3特質」常被忽略:總是保持微笑的人
國內寶寶攝影機大廠雲云科技7日發生命案,董事長曾志新不滿梁姓技術長提辭呈,一度發生口角後,竟拿刀砍向技術長,隨後再自殘,事件一出立刻引發議論。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這起兇殺案不只是職場衝突升級的結果,這樣的行為模式,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極端危險但往往被忽略」的心理特質。此外,董事長在犯案後「吞刀自殘」,但這可能是一種象徵性的行為,目的並不是尋死,而是營造「一時衝動犯案」的假象。該如何辨認笑裡藏刀的人,自戀型高功能反社會人格,遠離隱形危機?
張家銘
2025-03-09 13:18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專欄
科技
阿將伊崮喜瀾觀點:心魔暗潮—解鎖被遺忘的生態警鐘
當沉浸於夜色濃霧時,你是否曾在夢中聽見低語—一條蛇蜷伏角落,一隻黑狗悄然逼近?在傳統知識的規範與禁忌中,這不是隨機的幻象,而是生命與自然的密語。
阿將伊崮喜瀾
2025-03-08 05:50
風生活
藝文
1%Style
文化
1% 推薦週報》〈夜校女生〉項婕如用這方式「尋找自己」,拍賣場上暈倒?獨立拍賣官親揭場上的人生故事,及其他風格觀點
近日來,天氣轉變巨大,有時天晴,有時驟雨。在這令人煩惱的時節,不如坐下來看幾篇有意思的跨領域文章,和我們一同探索他們的人生故事,1%Style今天為你精選了三篇專訪文章,邀請您一同探索獨具一格的不同觀點。
1% Style
2025-03-04 16:19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面對核電、美牛、日本核食爭議─科學事能不能科學解?
日常生活常有爭議糾紛,連一百塊水費也可以吵鬧不休,如同「不要起爭議啦!」爆紅陳平偉,其口頭禪「來法院講。」(台語)
張天泰
2025-02-25 05:30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小耳朵》黃國昌不是兒皇帝!陳智菡糾正發言 戰神冷冷地回了戰狼一句
農曆春節後,2025年立法院新會期第一天2月3日,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秉持前主席柯文哲「7點半上班」精神,一大早7時50分,就率領另外7名民眾黨立委於立法院完成報到。黃國昌一行人隨後便回黨團召開記者會,宣布新會期優先法案、砲轟行政院覆議是配合大罷免、呼籲總統賴清德「以蒼生為念」,也表示他將續任民眾黨團總召一職,隨後在下午前往宜蘭,繼續進行「傾聽之旅」。
羅立邦
2025-02-09 08:30
財經
無止境的緊張和換尿布,孩子是祝福還是包袱?新手媽媽:全世界好像只有我一個人累垮
琪琪三十一歲那年如願成了一個小男孩的母親。在她的規劃裡,三十歲是一個女性相對成熟的年紀,這時職場地位建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有了一些積蓄可以撫養孩子,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經濟上,都到了一個穩定、有餘裕的階段──這和她丈夫的想法不謀而合,小孩的到來,是夫妻倆意料之中的欣喜。
臺灣商務
2025-02-08 15:40
風生活
即時
「巨嬰汪小菲」是怎麼養成的?張蘭「特殊教育」揭因果!母子著作揭暗黑成長史
汪小菲在面對前妻大S(徐熙媛)離世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最新進度指出,他怒罵母親張蘭,表達對於傳言包機接送大S骨灰的不滿,張蘭不僅未回應,還在直播中公開播放這段語音,讓這對母子之間的矛盾引發社會熱議,究竟汪小菲這般在鏡頭前情緒失控的模樣,是如何養成的?其母張蘭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風傳媒》於此帶您深入了解!
周育信
2025-02-07 14:19
風生活
心理
當青少年叛逆,瞧不起大人怎麼辦?心理師教3招,贏回孩子的尊重
編按:當青少年發現大人的秘密,世界觀就此崩塌。他們曾以為父母是強大且值得依靠的,但當謊言、欺瞞、甚至背叛浮上檯面,信任感便蕩然無存。於是,他們開始不再敬重大人,甚至認為自己比大人更聰明、更有能力,也因此做出更叛逆的行為。
寶瓶文化
2025-02-03 12:19
風生活
教育
心理
哪些小孩長到青少年容易變壞?3種情況最容易劣化,恐中輟觸法還被騙
許多青少年的心中都有個期盼:希望自己能跟大人一樣。大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成熟世故的一面,成了他們心中無限的嚮往。而嘗過這種光鮮滋味的孩子,要他們變回一般純樸的國中生、高中生,幾乎是很難。就好似看過滄海就難為水,眼下同學的單純生活,他們看不上眼。他們會覺得班上同學好幼稚、好俗、好窮、好醜、沒品味……
寶瓶文化
2025-02-03 12:12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吳統雄觀點: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1977年,臺灣現代民歌開拓者之一的李雙澤,留下了2首代表作:《美麗島》和《少年中國》。現在這2首歌名,似呈現政治兩極的相反符號,但當時是由同一組人:胡德夫、楊祖珺,經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一起唱,為何那時卻沒有違和之感?(請參見上周本專欄《摘棉花、採茶菁─永續我們年輕的歌!》)
吳統雄
2025-01-20 05: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