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426上凱道戰獨裁,25萬人向賴清德發出怒吼,但是假借司法之手戕害在野黨的手段卻仍繼續肆無忌憚進行著。賴清德自上任以來,以其鮮明的台獨立場和強硬的政治手腕,曾吸引了一部分支持者的擁護。然而,根據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民調出現下滑,執政表現滿意度首次出現死亡交叉,這反映出他的政策走向和治理方式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民眾不滿。國民黨提出罷免賴清德的行動,儘管成功的機率不高,但其政治意義不可忽視。這一提案反映了在野黨對執政黨的不滿,並試圖藉此在政治舞台上進行反擊和自我振興。
同時,這也顯示出在野黨在憲政框架下的策略運用,試圖通過象徵性的政治行動來影響公共輿論和未來政策走向。罷免案的提出,無論成功與否,都可能對台灣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賴清德政府延續民進黨「清算鬥爭」傳統,將司法與監察體系工具化,系統性打壓在野勢力。從「不當黨產條例」無限擴張追溯效力,到以「反滲透法」箝制民間交流,甚至利用稅務稽查與金融監管手段騷擾在野黨支持企業,種種行徑已逾越法治紅線。更甚者,監察院淪為政治打手,針對在野黨縣市首長發動「濫權彈劾」,完全背離權力分立原則。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威權治理,實質摧毀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凱道20萬公民的怒吼,正是台灣社會對民主倒退的集體焦慮。
民進黨操弄「報復性罷免」已達失控狀態,從2025年初發動的「全台大罷免」到針對單一里長的「微型罷免戰」,民進黨將嚴肅的民主機制轉化為政治鬥爭武器。尤其惡劣的是,其罷免論述刻意煽動「藍綠對決」、「世代仇恨」,甚至捏造「中共同路人」等虛假標籤,導致地方治理空轉、社會信任崩解。這種「為罷免而罷免」的惡質文化,暴露執政黨寧可犧牲民生也要鞏固基本盤的權謀算計。
當全球面臨地緣政治重組與供應鏈危機之際,賴政府卻持續操弄「抗中保台」意識形態,導致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進程中自我邊緣化。2024年台灣對東協出口衰退23%、半導體市占率首度被韓國超越,執政黨仍堅持「新南向政策」的政治圖騰,無視產業界轉型需求。更荒謬的是,面對缺電危機,政府竟重啟高污染燃煤機組,卻以「非核家園」口號阻擋在野黨提出的核能延役方案,完全背離「非核減煤」的國際趨勢。
賴清德就職演說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激進論述,不僅違反憲法增修條文,更直接挑戰北京紅線。其任內批准美軍擴大使用左營軍港、推動「全民防衛動員法」將16歲學生納入戰時編管,皆大幅升高兩岸軍事對抗風險。諷刺的是,當解放軍機艦常態化繞台、美國智庫評估2027年開戰機率超過65%時,總統府仍高調舉辦「和平對話研討會」,這種「言行分裂」的危機處理模式,已讓台灣陷入「最危險的戰略模糊」。
(相關報導:
台幣狂升!賴清德怪「在野炒作」 黃國昌批:匯率也要甩鍋到底誰執政?
|
更多文章
)
賴清德總統面對20萬公民集結凱達格蘭大道發出民主警訊,竟以「要抗議就去天安門」輕蔑回應,此語不僅暴露其對基本人權的無知,更將台灣民主與威權體制等量齊觀,堪稱中華民國憲政史上最荒謬的執政者發言。這種「朕即國家」的權力傲慢,正印證在野陣營指控「綠色獨裁」絕非政治攻訐,而是當前民主體制崩壞的鐵證。
賴清德刻意援引天安門意象,實為「民主外衣包裹威權本心」的潛意識流露。當抗議民眾依《集會遊行法》申請合法集會,總統卻將公民社會的正常民主監督,扭曲類比為威權體制下的「維穩對象」,此舉已逾越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界線。更諷刺的是,民進黨過去高舉「街頭抗爭正當性」奪取政權,如今掌權後竟將公民不服從污名化為「暴民政治」,這種雙重標準正是民主退化的典型徵兆。
凱道20萬人的怒吼,正是台灣民主最後的防衛線,當執政者開始以「天安門」框架理解公民社會,這個政權便已失去統治正當性。歷史將記住這一天:不是因為在野黨的動員能量,而是因為當權者親手撕下「民主進步」的假面,露出「綠色新威權」的真容。此時此刻,所有珍視自由者都該清醒,我們正面臨「抵抗獨裁」或「沉默滅亡」的抉擇時刻。
在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罷免總統的提案並未真正成功過。這反映出總統罷免在實際操作中的困難,以及政治力量的博弈。罷免本身需要在立法院取得相當多的支持票數,這意味著提案的政黨需要有足夠的政治影響力和策略來說服其他黨派的立委加入支持。即使在野黨在立法院取得一定的優勢,仍然需要跨黨派的合作才能成功。
此外,罷免案的提出也可能反映出在野黨對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透過強硬的政治手段,在野黨可以展示其監督政府的決心和能力,並試圖吸引那些對現任政府不滿的選民。這種策略在政治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在面臨選舉或政治危機時。
從政治意義上看,罷免案的提出通常具有象徵性,意在表達對現任總統的不滿和政治壓力。它可以成為政治談判中的籌碼,也可以在選舉前夕成為動員支持者的一種手段。罷免案的提出可能不僅僅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執政黨的政策和施政風格。這種行動可以引發社會對政府治理的廣泛討論,並可能影響未來的政策走向,尤其兩岸關係的走向,適合和或戰。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將軍曾警告,若兩岸發生戰爭,可能導致超過一百萬人死傷,會有五十萬人絕望而死,如果在加上戰死及被炸死,和傷殘在內,至少有上百萬人死亡,台灣每23人中就有一人受害,這是一個令人震驚與心痛的數字。這些無辜的傷亡,是否可能源於一場無法實現的理想?倘若最終導致戰爭,台灣人民是否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賴總統,您曾在競選期間承諾,自己是所有候選人中「最愛和平、最有能力帶來和平」的人。
(相關報導:
台幣狂升!賴清德怪「在野炒作」 黃國昌批:匯率也要甩鍋到底誰執政?
|
更多文章
)
但在選後,您一再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些立場是否與您的和平承諾背道而馳?當大陸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軍演,封鎖台灣的海空通道時,總統您未見公開強硬回應,為何不敢反制? 是否你知道你的武器不如人? 是否給人民一種「有責任但不敢擔」的印象?如果台灣的防衛力量確實無法匹敵對岸,是否更應該審慎處理兩岸關係,避免將人民置於戰火風險之中?若戰爭真如預測所言導致巨大死傷,您與您的家人或許早已安然在海外,而為這場衝突付出生命與家庭代價的,卻是那些把票投給您的台灣人民的子女。這樣的情況,是否讓您感到愧疚與沉重?總統,台灣需要的不僅是勇於表態的領導人,更需要能以理性、智慧,避免戰爭、維持和平的舵手。您是否準備好,為台灣人民承擔真正的和平責任?
賴清德總統,當您大筆編列預算,購買美方倉庫中退役或過時的武器,並將其廣布於全台,甚至包括宮廟、民間社區,訓練計程車司機與大樓管理員投入民防與巷戰準備時,人民不禁要問:這真的是保護台灣的唯一方式嗎?這樣的策略,是否意味著您已認定戰爭難以避免?若此同時,您打壓在野黨聲音,企圖罷免立法委員,進一步掌控國會,進而實施戒嚴,實行全島軍管,那台灣的民主是否也將成為犧牲品?這樣的發展是否真的是為了守護台灣,還是為了鞏固您個人的政治權力?您若試圖將台灣的戰略資源與安全籌碼押注在單一國際政治人物的支持之上,特別是在變數極大的美國總統選舉局勢中,是否可能誤判形勢,將台灣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美國軍方是否真會為台灣全力出兵,並非任何領導人一句話就能保證的。當無人機遍佈天際,炮火四起,若戰爭真的爆發,受苦受難的,將是每一位平凡的台灣老百姓。老百姓不是策略工具,也不是統獨議題的犧牲品。他們是擁有夢想、家庭與生命的人。到那時還有誰能承擔這個代價?請您扪心自問:您是否真有勇氣與智慧,引導台灣走向和平穩定的未來,而非把全島帶入戰火與恐懼之中?
懇請賴總統:「以人民生命為念,走向真正的和平之路。」賴總統,您曾親口向全體國人保證,自己是「最愛好和平、最有能力帶來兩岸和平」的候選人。
然而,您同時也自稱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若您堅持朝台獨方向走到底,勢必將引發兩岸衝突,讓台灣人民陷入戰爭的深淵。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已刊文指出,美國必須對您釋出明確訊號,避免您走向挑釁北京的道路,導致台海衝突升溫。大陸方面則一再強調,收復台灣是華夏民族的使命,縱有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即使美國對台灣表示某種程度的支持,亦難以改變大陸在此問題上的戰略決心。況且川普關稅戰敗給大陸後,美國國力在面臨內部挑戰與全球分心的現況下,是否真能為台灣提供有效支援,已備受質疑。《經濟學人》亦曾指出,美國可能最終選擇放棄台灣。台灣就算武裝成「豪豬」,也難以抗衡龐大的「大象」。若兩岸一旦兵戎相見,受苦的必然是全體台灣人民,這不是任何政治理念可以承擔的代價。
我們海潮智庫並非單純反對理念,而是出於對生命的關懷與對和平的堅持。如果台灣獨立僅屬您個人的理想,我們或可尊重;但當這份理想結合外力、牽動全體人民安全與命運時,我們便有責任提出嚴正的警告與建言。我們理解您與北京重啟對話的困難,為此我們建議:「推動「和平公投」;召開「國是會議」,凝聚共識,選出跨黨派具有民意代表性的代表,組成跨黨派和平代表團,與對岸展開實質性溝通,尋求雙方皆可接受的和平方案,與大陸進行和平談判。」這是唯一解決台灣問題的辦法,避免兩岸爆發戰爭。美國學者奇維斯,在美國外交政策刊文,也建議川普公開表態,美國希望大陸與台灣恢復2016年前存在的兩岸對話,進而進行和平談判。賴總統,歷史將記錄下您所作的每一個決定。願您以和平為念,以人民為本,擺脫意識形態的桎梏,為台灣謀得一條真正的和平道路。這不僅是歷史賦予您的責任,也是我們對您最深切的期盼。
(相關報導:
台幣狂升!賴清德怪「在野炒作」 黃國昌批:匯率也要甩鍋到底誰執政?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