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張鈞凱專欄:「反綠共」,高抬「綠」還是小瞧「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2日在台北出席「把民主還給台灣:在野領袖峰會」,喊話「今天不只反紅共、也要反綠共」。(柯承惠攝)

為了反制執政黨對在野陣營發動「大罷免」與司法追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終於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主張「把民主還給台灣」,也為4月26日「戰獨裁」的遊行增溫。朱立倫21日的臉書發文,已將4月26日的遊行主題定調為「反綠共」,22日他進一步表態:「不只反紅共、也要反綠共」。

「反共」意識形態出廠設定,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事實上,「綠共」這個詞在蔡英文時期已出現於網路輿論,尤其是疫情封控期間,民進黨政府各種令人費解的決策,無不被深藍或民國派網友貼上「綠共」的標籤。原來一個網路調侃用語,隨著賴清德上台的各種霸道行徑,以及親藍網紅的推波助瀾,「綠共」逐漸成為藍營及其支持者的共識。在他們看來,「民進黨正在變成共產黨的形狀」;如今,「綠共」進一步躍升為國民黨黨主席的欽定用語,更突顯在藍營內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分析認為,朱立倫之所以打出「反綠共」這張牌,為的是爭取在野極大化。但核心的癥結在於,不管其口中的「紅共」或「綠共」,潛台詞無非是把「共」/「中共」視為絕對的惡與最大的敵人;而「綠共」之意,即「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爛」,或者「民進黨與共產黨比爛」。此前曾經聽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感嘆過,他發現年輕學生往往不明就裡,認定全世界的壞事都是中共幹的。「綠共」、「紅共」這些詞語的出現,背後體現的即為劉老教授觀察到的台灣主流認知。

放進歷史脈絡來看,國民黨於內戰失利,敗退台灣後,方方面面力行「反共」最高政策,政權機器所要打造出來的個人,在出廠時即預設了「反共」機制,「認定全世界的壞事都是中共幹的」。當然,台灣內部的所有矛盾,當政者可以輕輕鬆鬆地外部化到「中共」身上。最後乾脆畢其功於一役,製造出「三合一敵人」(共匪、台獨、黨外),反正千錯萬錯都不會是國民黨的錯。

20200117-兩蔣時代指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兩位著名總統,即蔣中正(右)和蔣經國(左)。(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國民黨在台灣戒嚴時期,將共匪、台獨、黨外稱為「三合一敵人」。(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這套意識形態在內戰與冷戰結構的加持下,就算冷戰結束,隨之又有「歷史終結論」的歡欣鼓舞,自然成為台灣統治階級最好控制人民的利器,政黨再怎麼輪替,轉型正義再怎麼如火如荼,「反共」意識形態永遠安安穩穩被政權捧在手心中。「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不是沒有道理的,靠著打倒國民黨起家的民進黨,在戒嚴時期反共意識形態的耳濡目染之下,反而對這套統治御民之術更加運用嫻熟。

因此,綠營也要拍諸如《零日攻擊》這樣的「反共」政令宣導樣板戲,也要豢養諸如「疾風集團」這類的「反共」激進側翼,也要主導《反滲透法》、「賴17條」來強化法理「反共」。使出「中共同路人」這道政治血滴子,綠比藍更是有過之無不及,藍白被殺得遍體鱗傷。別忘了,「三合一敵人」還進展到沈伯洋宣稱的「四合一敵人」(共產黨、國民黨、民眾黨、新黨)。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這次我挺中國!」真正的「牆國」正在現形 更多文章

民進黨反共是最後瘋狂,國民黨反共卻令人費解

不過,歷史與現實的「反共」,終究還是有性質上的差異。兩蔣時期的「反共」,是在整個中國的認同與範圍之內,與中共競逐;而綠朝時期的「反共」,則是在拒絕「中國人」身分下的「抗中」。對國民黨而言,壞就壞在這裡,當中國的認同在該黨黨內也隨著綠營的解構而全面潰堤時,「中國人」3個字再也說不出口,同時還要刻意展現出來與對岸的壁壘分明,那麼「反共」的話語權已全然由綠營接收,國民黨再度淪為拿香跟拜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