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治療 文章列表
#
治療
約 1,44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品味生活
國內
打造健康管理新格局:自費物理治療的藍海戰略
台灣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如何延續健康、減少病痛,成為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而對蔡丞哲來說,物理治療不只是解決傷痛,更是延續生活品質的關鍵。今年 30 歲的他,已經創業八年,所經營的唯心運動物理治療體系,目前有三家自費物理治療所以及一家健身房,員工大約 30 人。對於許多依賴健保系統的民眾來說,自費物理治療或許顯得陌生,但他卻認為這是讓患者重新掌握健康主導權的......
黎書妙
2025-05-15 10:49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登革熱幫兇」會影響失智?陽明交大與國衛院團隊找出阿茲海默症治療關鍵
一個原本被認為只會在病毒感染時活躍的免疫基因,竟然也與阿茲海默症的記憶退化有關!陽明交大與國衛院這項突破性的發現,不僅顛覆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也可能替未來的治療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黃天如
2025-05-14 22:17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學齡童發燒、久咳當心黴漿菌感染 醫曝5常見症狀、2招精準治療
6歲小樂因發燒到39度前來就診,且發燒當天開始有明顯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胸部聽診有明顯的喘鳴聲和痰音,臨床上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一線抗生素治療3天並安排回診。回診時發燒已有改善,但當天體溫仍有38度,胸部聽診除了喘鳴聲外也聽到了肺炎常見的囉音,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左側浸潤增加,便安排黴漿菌快篩,檢查結果為陽性;懷疑第一次給藥效果不佳可能是感染了抗藥性菌種,因此更換第二線抗生素治療,3天後追蹤,症狀改善體溫也恢復正常。
黃天如
2025-05-08 13:4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乳癌治療見效卻只能停藥?醫曝病患最大困境:健保給付時限過短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近年新藥開發的速度也很快;例如CDK46抑制劑、ADC等藥都已納健保,但給付卻有時限,導致不少患者動輒面臨選擇自費或放棄治療的窘境。病友協會今(7)日指出,希望藥物延續給付,以及繼續職場的工作,是乳癌病友常見的願望清單,希望各界一起幫他們達成。
黃天如
2025-05-07 18:04
品味生活
醫療健康
別讓媽媽一句「沒關係」錯過黃金治療期!美兆揭40+女性三大健康沉默警訊
每年母親節,你送了什麼樣的禮物給媽媽?或許是一束康乃馨、一桌美食,但你是否曾想過,其實媽媽最需要的,是被真正關心的「健康」。
唐可欣
2025-05-07 16:44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乳癌口服標靶藥健保僅給付2年 醫盼政府完善治療的最後一哩路
口服標靶藥CDK4/6抑制劑問世,讓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治療出現曙光,隨著健保逐步擴大給付,越來越多病友能有效控制病情、延長存活期且維持生活品質。然而,有不少病友像59歲陳太太一樣,在用藥2年給付期滿後,希望控制病情,卻只能選擇自費繼續用藥延命;眼看家中積蓄一天天迅速變少,陳太太又忍不住深深自責。醫師表示,轉移性乳癌的治療目標在於延緩疾病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呼籲治療有效的病友應持續用藥不中斷。
黃天如
2025-04-30 16:56
品味生活
響應國際玫瑰斑月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呼籲: 玫瑰斑應早期診斷、正確治療
每年四月是「國際玫瑰斑月」(RosaceaAwarenessMonth),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英文全名TaiwanAcneandRosaceaSociety;簡稱TARS)持續推廣玫瑰斑的正確衛教知識。協會理事長邱品齊醫師及TARS協會顧問黃幼鳴醫師同台呼籲玫瑰斑應早期診斷、正確治療,避免病情惡化造成難以回復的皮膚損傷,成為往後人生的難題。
唐可欣
2025-04-28 11:07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10個孩子1人過動症「真正治療不到3%」 專家提醒:別讓他們困在症狀
一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ADHD)因為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坐著做功課,還拼命尖叫吵鬧,無論如何制止都沒用,最後家長竟拿針去刺孩子的嘴唇。根據統計,我國ADHD盛行率近10%,其中卻只有2%接受診斷、1%接受完整治療;更甚者,許多家長因為不知所措,不僅拿孩子沒辦法,自己也情緒失控,到最後甚至可能衍生令人無奈又心碎的兒虐案件。
黃天如
2025-04-25 15:06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最惡名昭彰的癌症」找上50-59歲中壯年!4症狀像感冒、貧血 延誤就醫恐致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簡稱AML)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人病患,由於症狀不典型,且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可說是最惡名昭彰的癌症之一。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工作組召集人、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侯信安指出,伴隨高齡化趨勢,國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攀升。且過去認為此疾病好發於年長者,但台灣一項回溯性研究顯示,50歲至59歲中壯齡患者增加幅度顯著,呼籲中年民眾不應輕忽。
黃天如
2025-04-21 22:47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新知
他大腸癌末期「每天吃半碗1食物」,2年半沒再復發!還能防失智、改善血糖血脂
菇類是富含營養又相當美味的食物,一位年約60歲的男子,原本對蔬菜避之唯恐不及,卻在被診斷為大腸癌第四期後,靠著每天吃半碗菇類搭配治療,不僅穩定病情,還已超過兩年半未再復發。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3 10:10
新聞
政治
病情有變?陳菊二度中風住院治療 蔡英文、蕭美琴今突南下探望
監察院長陳菊2024年底檢查出腎臟腫瘤,切除後因發生腦血管阻塞再動手術,目前仍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治療。然而,最新消息傳出前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蕭美琴12日上午突然特別南下探望陳菊。
李孟恩
2025-04-12 22:23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狐臭竟然會遺傳!為什麼會有狐臭?醫師列4療法,1陷阱風險高別亂嘗試
面對狐臭問題,現在正是了解與處理的好時機!想要根治狐臭,是該選擇立即見效的「破壞系治療」,還是副作用較低的「溫和型抑制」?許多人在面對狐臭治療時,往往陷入這樣的兩難困境。保順聯合診所石博宇醫師在《皮膚美容聰明選》一書中指出,效果越明顯的治療方式,往往伴隨更高的修復成本與風險。若不深入理解狐臭的成因與治療原理,很容易在「貴又痛」與「便宜但沒效」間反覆嘗試,卻仍難以擺脫惱人異味。
時報出版
2025-04-12 11: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免疫治療抗癌卻恐釀皮膚嚴重壞死 「嚴重副作用」原因長庚醫院找到了
免疫治療是不少癌症患者最後一線生機,但臨床上卻可能引發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儘管多數都是輕微,但不可否認,也有少數人出現罕見且致死率高的嚴重反應和併發症。而長庚醫院今(7)日宣佈,該院研究團隊找到了免疫治療可能引發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原因,不但可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還可持續保留抗腫瘤免疫力。
黃天如
2025-04-07 16:40
風生活
健康
肩膀痛、手舉不高就是五十肩嗎?出現「3情況」快就醫!初期症狀發展一次看
編按:五十肩,醫學上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因關節囊發炎導致沾黏,進而影響肩膀活動的疾病。許多人以為五十肩只是不小心拉傷,休息一下就能痊癒,但實際上,它的病程分為三個階段,還可能留下後遺症。
時報出版
2025-03-29 10:00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健康
胸痛到受不了?醫生曝「主動脈剝離10大預兆」要小心,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
69歲的前交通部長郭瑤琪近日因突發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新光醫院急診並接受手術,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持續觀察中。醫療專家指出,主動脈剝離雖然是較為罕見的疾病,但致死率極高,如果沒有及時治療,48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50%,提醒民眾必須關注自身心血管健康。
下班經濟學
2025-03-24 14:06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膝關節受損積水 PRP增生治療修復效果佳
64歲的李先生自年輕開始跳國標舞,但左邊膝蓋一直不太穩定且常伴隨疼痛。日前他因膝蓋腫痛復發到醫院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他膝蓋積水相當嚴重,不但以空針抽出了50CC關節液,X光跟核磁共振檢查也確定除了輕微退化和前十字韌帶部分撕裂傷外,半月板及副韌帶均有受傷。於是醫師以糖水和自體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PRP)進行增生治療,在受傷處分別注射兩次PRP及糖水後,成功改善李先生膝蓋的問題,不再疼痛。
黃天如
2025-03-20 13:00
品味生活
TBCA籲補足早期三陰性乳癌用藥缺口,接軌國際治療指引
根據最新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再次成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位居好發率第一位、死亡率的第二位。面對龐大的乳癌病友群體,早篩早治、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其中,被稱為「大魔王」的三陰性乳癌,因其具備高復發率與高轉移的特性,治療上更具挑戰,病友與時間賽跑的壓力更大。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呼籲政府儘速跟上國際治療指引,加快新藥納保的速度,全力守護女性健康。
唐可欣
2025-03-19 17:26
品味生活
逆轉晚期膽道癌、晚期肝癌!免疫治療「長尾效應」延長存活
為達成健康台灣「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政策目標,健保署積極推動一線健保治療接軌國際,補足晚期癌症治療缺口。肝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過往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直到近年免疫治療開啟新契機,成為晚期膽道癌、晚期肝癌標準治療。自114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不僅為高致死率的兩大癌症迎來治療曙光,醫師及患者擁有更多治療選擇,可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並減輕患者治療經濟負擔,更是台灣消化系癌症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的新里程,逆轉多年來的治療困境。
唐可欣
2025-03-19 17:20
品味生活
車禍才驚覺視野缺損!青光眼患者發生意外風險暴增65% 新型青光眼微創手術,多元治療助患者守護視界
當心青光眼無聲無息偷走視野!全球青光眼患者持續攀升,預計2040年將突破1.1億,台灣患者人數亦逐年增加。然而,青光眼初期幾乎無症狀,患者難以察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50-80%的青光眼病例仍未被診斷。資深媒體人許聖梅分享,三年前意外於檢查時確診青光眼,視野缺損已達中重度,視神經受損且不可逆,才體會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青光眼帶來的失明危機。
唐可欣
2025-03-18 18:07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腳踝扭傷別輕忽!醫曝3級嚴重程度 錯失黃金治療期恐骨骼移位
35歲的小豪(化名)是一名熱愛籃球的體育老師,近期在訓練中不慎扭傷右腳踝,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未料疼痛持續3個月之久,不僅影響日常行走,教學工作也受到影響,他曾嘗試多方求診與物理治療,卻未見改善,最終前往萬芳醫院骨科就診,確診為前距腓韌帶斷裂且癒合不良,導致腳踝穩定性受損,需進行微創修復手術。
黃天如
2025-03-17 16: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