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如何延續健康、減少病痛,成為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而對蔡丞哲來說,物理治療不只是解決傷痛,更是延續生活品質的關鍵。
今年 30 歲的他,已經創業八年,所經營的唯心運動物理治療體系,目前有三家自費物理治療所以及一家健身房,員工大約 30 人。對於許多依賴健保系統的民眾來說,自費物理治療或許顯得陌生,但他卻認為這是讓患者重新掌握健康主導權的方式。
「如果每次治療只是消除疼痛,那就只是停留在原地,我們需要讓患者真正回到生活裡,去爬山、去跑步、去過他們想要的日子。」
懷著這樣的信念,他選擇就讀慈濟大學物理治療系。一般來說,物理治療系畢業生多半進入醫院或診所工作,但蔡丞哲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大學畢業後直接投入自費物理治療市場,讓市場去打磨自己的技術與能力。
2020年,他創辦了「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採取自費醫療的模式,跳脫健保限制,專注於長期復健與功能強化。他解釋,復健不應該僅止於病床旁的被動治療,而是走向「主動復健」,透過強化核心肌群、調整姿勢與長期訓練,讓患者不只是「痊癒」,而是「強壯」。除了物理治療所,他還經營一家健身房。特別的是,這間健身房的主要客群並非健身愛好者,而是正在復健、重建健康的患者。
他曾遇過許多複雜的個案,有一位長期伏案工作的女老師令他印象深刻。她因姿勢不良導致脊椎側彎、駝背與肩頸僵硬,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與下肢麻痺。身體狀況幾乎讓她無法再站上講台,但她仍希望能繼續教學。「治療後常常兩三天就復發,因為她的肌肉無法維持姿勢。」為了讓成效穩定,他調整策略,搭配運動訓練來喚醒肌肉記憶,透過強化核心、改善姿勢,最終讓這位老師的駝背與側彎大幅改善,甚至回到講台繼續教學。
他相信,物理治療不僅是醫療行為,更是一種運動科學。雖是一個年輕的物理治療團隊,但他們曾受邀擔任競技節目《全明星運動會》的指定防護團隊,也曾參與亞錦賽國家隊的防護工作。

年輕創業,拓展迅速,為了實現理想,蔡丞哲還打造了一套內部培訓系統,幫助員工在職涯上成長。「明明物理治療師在醫學院時,要受各樣的知識和訓練,但畢業後到了復健科的場域,卻只替患者操作各種機器。實在很可惜。」他認為,物理治療師不只是技術執行者,更是健康管理的導師。「我要員工在這裡不是只有工作,而是一起成長。」他推動持續進修與晉升制度,讓每個物理治療師都有清晰的職涯發展藍圖,也和他對於事業的願景呼應。
此外,他也關注台灣運動選手的健康照護。他解釋,台灣運動員經費有限,許多選手無法負擔長期的復健與防護,因此「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贊助多位台灣選手,提供他們每週固定的治療,並在國際比賽期間派出防護團隊陪同,成為他們的後盾。「我希望台灣的選手不只是走上賽場,更能因為有我們在,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全力衝刺,為國爭光!」
擴展市場與未來願景
談到未來的發展,蔡丞哲的目標不只是現在的三間物理治療所與一家健身房。他希望未來能夠在台灣各縣市都設立分院,像便利商店一樣深入社區,隨處可見、隨時能接受專業的復健與健康管理服務。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會很美好。」他笑著說:「現在這個市場的認知才剛剛開始萌芽,十個人裡面可能有十一個還不知道自費物理治療是什麼。但需求一直都在,只是還沒被好好推廣和認知。」他認為未來十年,這個市場的認知度必定大幅提升,當那一天來到時,自費物理治療將成為改變台灣醫療體系的新力量。
蔡丞哲深信,當醫療體系逐漸轉向健康管理,而非單純治療傷痛的那一天,自費物理治療將真正嶄露頭角,迎接那個美好的「後天」。
他正乘風破浪,在健康管理的藍海。 (相關報導: 延禧攻略「打鐵花」首來台表演!17日先嗇宮登場 李乾龍感謝陸委會促進交流 | 更多文章 )
本系列文章同步收錄於風傳媒「百工人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