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近年新藥開發的速度也很快;例如CDK46抑制劑、ADC等藥都已納健保,但給付卻有時限,導致不少患者動輒面臨選擇自費或放棄治療的窘境。病友協會今(7)日指出,希望藥物延續給付,以及繼續職場的工作,是乳癌病友常見的願望清單,希望各界一起幫他們達成。
小小(化名)8年前發現晚期乳癌,試用過各式各樣的健保給付藥物,無奈都出現抗藥性。後來醫師建議她改用自費標靶藥,終於讓病情穩定;無奈只撐了4個月癌症就又復發,她只好再請假接受治療,待病情控制後想回公司復職,公司卻要求提出「身體狀況已痊癒」的醫師證明,導致小小只能含淚離職。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指出,小小的狀況並非個案,協會裡有很多姊妹都是晚期乳癌病友,也都有新藥納入健保的速度,趕不上病情惡化腳步的無奈。且健保對於多種晚期乳癌用藥都有限制,最普遍的一項就是用藥時間,導致病友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得為錢為病發愁。
另不少病友因經濟需要或個人理想,即使生病了,還是希望留在職場,卻得面臨來自職場主管、同事的異樣眼光,甚至拐著彎利用各種明示暗示,要求病友離職。至於衛福部與勞動部門宣稱有提供的心理諮商、藥物諮詢、輔助用藥等政策可近性都不足,讓病友有種求救無門的感覺。
乳癌用藥健保給付時限太短 自費每月逾6萬病患乾脆不醫了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黃柏翔指出,國內約3分之2晚期乳癌患者是HER2陰性,用藥只能仰賴CDK46抑制劑,但不僅用藥有限制,更只能給付24個月;而約4到5成患者此時疾病控制效果還很好,醫師卻只能請病人考慮每月花6到7萬元自費,或是選擇停藥。
針對另外約3成HER2陽性的患者,黃柏翔說,新一代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雖已納入健保,但僅給付1年,約7到8病患此時用藥還很有效,也只能面對是否改自費,又有沒有能力自費的困境?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近年健保納保很多新藥,從數據上來看確實有效降低總體醫療負擔,也減少很多無形的社會成本,因此盼民眾給予健保更多支持,讓健保在用藥上能給予病人更多協助。 (相關報導: 幕後》國民黨主席之爭有黑馬!盧秀燕舉棋不定、朱立倫沒人望 黨內希望他出來扛 | 更多文章 )
勞動部勞動發展署主任秘書施淑惠則說,目前就業服務中心有提供客製化服務,包含職務再設計、就業補助與獎勵。未來將持續提供就業支持方案與心理諮詢服務,全力支持病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