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教育制度 文章列表
#
教育制度
約 38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教育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神童最後竟變啃老族!他的故事揭露教育最大陷阱
編按:中國神童張炘煬,年僅16歲即攻讀博士,被譽為天之驕子,卻在拿到博士學位後,走上令人惋惜的道路——沒有穩定工作,靠父母接濟過活。他的故事,揭開了拔苗助長式教育背後潛藏的巨大危機,也讓無數父母深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期待?本文深入解析張炘煬的成長軌跡,並提出三個給家長的重要提醒,讓孩子走得更穩、更長遠。
王文仁
2025-05-01 11:00
地方新聞
台中
六都唯一台中自殺死亡率降幅1.6% 市府強化諮商與通報助市民度難關
台中市議會11日定期會,多位議員關心台中非自然死亡率與自殺防治議題。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市府持續透過心理諮商、防治通報等多元策略防治自殺事件,建構社會安全網。依據衛福部108年至112年的統計資料,台中「標準化自殺死亡率」由12.5降到12.3人,降幅達1.6%,是六都唯一下降的城市。
王秀禾
2025-04-11 19:46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剴剴的殞落仍喚不醒執政黨修補社安網?
3月下旬劉姓保母姊妹涉嫌虐死幼童剴剴一案開庭,有上千民眾聚集台北地方法院外圍,其穿著象徵純潔的白上衣、手持白色菊花,使虐童儼然成為政治人物必須立即做出回應或表態的重大民生議題。
邱媛
2025-04-07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一年四十萬買安全?寧要私校捨公立,孩子受教權誰來顧!
當前明星私立中學的入學考試熱潮,再度讓我們教育體制的某種「荒謬日常」再次被凸顯。一場場如大學指考等級的「小六基測」,不僅令家長焦頭爛額,錄取率僅有5%至25%的殘酷現實,更讓人不禁嘆息:這年頭,小學升國中,竟也成為一場精英競賽。諷刺的是,這一切的推力,居然並非來自對學術的渴望,而是對「安全感」的極度匱乏!
范振家
2025-03-28 05:40
風生活
即時
教育
為什麼家長砸40萬也要讓孩子上私校?「不是為了成績」,這間比台大還難上
北市多所明星私立中學近期陸續舉辦入學考試,吸引大量小六學生報名,包括延平、東山、薇閣、靜心等知名私中,錄取率普遍僅約5至25%,競爭激烈程度讓家長直呼「比考頂大還難」。以延平中學為例,今年僅招收495名新生,卻吸引近3800人報考,錄取率僅13%,形成「千人搶一校」的壓力場面。
張啟敏
2025-03-21 15:05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財經
美中角力中企往馬來西亞「避難」 台企積極插旗布局印度東南亞
美中競逐角力,牽動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供應鏈重組,馬來西亞成為國際大廠調整布局樞紐,人才匯聚成主要誘因,除了半導體,電機電子、智慧物流、伺服器、資料中心、雲端軟體服務等新興產業紛紛擴點,台商也積極插旗,藉此前進印度或伊斯蘭市場。
中央社
2025-02-24 11:09
風生活
即時
台灣為何養不出諾貝爾獎?千億科研預算恐成泡影!學者揭「這股力量」拖垮學術發展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20日)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指出,台灣投入科研數十年,卻仍未培育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真是丟臉」。他強調,日本已有多位獲獎者,依照比例台灣也應該有所斬獲,顯然出了問題,他認為,問題不在體制僵化,而是大學長年受繁瑣法規束縛卻不改革,導致學術發展受限,學校應負起責任。
周育信
2025-02-20 14:23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AI
「台灣是主權國家嗎?」實測DeepSeek中英版本:同一個問題,卻有兩種答案
德國之聲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分別對DeepSeek就一系列話題進行了測試,從政治到經濟,到藝術,再到LGBTQ+權利,來評估中文和英文狀態下DeepSeek的回答有無差異性。
德國之聲
2025-02-03 14:16
品味生活
民團攜手朝野立委舉辦《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修法公聽會 齊心推動偏鄉師資培育制度改革
我國於2017三讀通過偏教條例,盼以提升偏遠地區學校教育品質。惟上路八年以來,降低教師流動率、提升穩定性的效果仍有限。爰此,關注偏鄉師培議題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偏鄉師資支持系統建言公聽會,盼望彙集專家、民間及第一線教學現場的聲音以推動修法。萬美玲、柯志恩、陳培瑜、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羅廷瑋、李坤城、范雲、張雅琳、羅美玲、陳冠廷、蘇巧慧以及陳秀寳等朝野藍綠共十二位立法委員一同到場支持與聲援。
唐可欣
2025-01-17 14:08
風生活
汽車
公共政策
台北
擺脫行人地獄的解方?臺北市率先於大安區與信義區 2 里推動行人優先區
隨著臺北市政府近年不斷推進行人友善政策,包括112年首次於大安區推動全市首個交通友善區後,如今則再度迎來新的里程碑。臺北市政府去(113)年12月分別於大安區龍泉里與信義區嘉興里啟動了全市第二個行人友善區與全國首個行人優先區。這項創舉不僅展示了臺北市在城市交通治理層面的實踐,也再度引發關注臺灣的“行人地獄”問題。
小七車觀點
2025-01-10 10:21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當「警察」不再是令人稱羨嚮往的工作
近日媒體報載某縣市警察局為提升警察專科學校招生狀況,凡推薦青年報考警專的警員,可獲嘉獎,以此鼓勵內部員警親自動員。警專的招生現況,正成為台灣公務體系人才荒的縮影。
范振家
2025-01-06 05: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大補習時代!為什麼教育越改革,升學補習班越多?─教改三十系列5
「補習」已成為孩子在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習語言、才藝、課後安親、加強課業與準備升學考試等,甚至到長大成人,為了準備國家考試、出國留學與考取公(教)職等,仍然必須到補習班汲取「考試祕笈」。
諄筆群
2024-12-09 05:50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教育局力推國際教育 台美高中生線上交流談升學及職涯
台中一中、文華高中、西苑高中及惠文高中的學生,今(8)日參加「台美高中線上雙語交流研討會」,共計 54 位學生、23 位教師與美國加州庫比蒂諾市的3所高中學生交流討論兩國大學申請流程的異同,並探討如何有效規劃未來的學業與職業生涯。
王秀禾
2024-11-08 18:07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伊納──此情可追憶:《黑潮親子舟》選摘(1)
「語言是思想的星球」,追憶伊納(母親)說過的語言,說:「齊格瓦,你已三歲了,求求你開始說話好嗎?」
夏曼.藍波安
2024-11-05 05: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簡錫堦觀點:瑞典造就真實烏托邦的秘訣
北歐模式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難以企及的烏托邦,它們的政治經濟模式更穩定與更具競爭力,可做為各國參考的借鏡。
簡錫堦
2024-10-17 06: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越來越多人畢業不就業,而是繼續讀研究所!中國高教的「本研倒掛」現象
在武漢大學讀研的第二年,戴先生以實驗理念不合為由申請了退學,同時著手申請香港的大學研究生。
BBC News 中文
2024-10-16 15:42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京如何改造香港人思想?BBC深度剖析「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國慶日,香港鋪天蓋地掛滿五星紅旗和宣傳標語,學生也被動員慶祝。BBC中文採訪多名中小學教師及專家學者,了解「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如何改變學校,長遠能否改造香港人的思想。
BBC News 中文
2024-10-01 11:16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吳統雄觀點:執筆、撥琴、斜背弓─孔子真形象
上周末是教師節,在平靜沉澱中讓我們省思,教育文化應如何跟著時代的滋養再成長。
吳統雄
2024-09-30 05:40
地方新聞
桃園
高補助金額達350萬元!桃竹苗分署助力企業 教育訓練補助說明會開跑
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長期致力於推動企業員工培訓,推出多項在職教育訓練補助計畫,包括「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實施計畫」等,幫助企業通過教育訓練實現成長與轉型。
陳逸群
2024-09-20 14:20
新聞
國際
兩岸
「我想約你去打羽毛球」成為新的性暗示:香港性教育惹議,應該如何跟中學生談「性」
「我想約你去打羽毛球」在香港無意間成為了一種新的「性暗示」,這跟香港教育局一份涉及性教育的支援教材有關,裡面提及,若有性衝動的時候可到運動場去打羽毛球。
BBC News 中文
2024-09-09 1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