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軍語常精簡或愛用縮寫且常有咬文嚼字之「成語感」如本文「射擊預習」其全稱應為「射擊預行演習」但據現行準則及其他相關通行文本卻遍尋不著此一「全稱」即便溯源前幾版本仍舊難尋相關描述,搜尋相關資料發現「射擊預行演習」用法多存於民初之政府公報,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時期教案曾出現「預行射擊演習」、「射擊預習之教練」及「基本射擊教育之準備演習」等描述方式混用,查其各列項目與國軍現行「射擊預習」內容極其相似但卻更為詳實,故前述用法推測應指同樣項目。溯其詞源出處為一「和製漢語」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訓練新軍所採用之首本步兵操典中既已存在(日軍原文寫作:「射擊豫(予)行演習」譯自法文:Exercicedetir)此說法,無論初期法式或後期之德式版本操典皆有此專項,其意思為針對射擊(單指射擊之基礎)的豫行演習(譯為預演、排練之意思)各版本內容出入不大,主要細項通常有:「瞄準與檢查法、照門與表尺使用、彈道修正、據槍法與立、跪、臥等各射擊姿態」與國軍「射擊預習」內容雷同,其中檢查法內有一「架上瞄準」實施方式仍和國軍現行「箱上瞄準」模式一致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