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文章列表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約 17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吳典蓉專欄:對美談判 賴清德不如蔡英文?
川普政府對台灣祭32%重稅之際,台灣上演的卻是副總統蕭美琴問潤餅中包什麼,總統賴清德影片露臉卻說「我們至少還有音樂」,國人恐慌、國家領導人忙著「裝可愛」,難怪引眾怒;只是,當此「國難」時刻,領導人卻表現得如此不知輕重,這絕非偶然,這是民進黨執政快10年來的執政技巧,「無條件信賴美國」則是執政核心,直到這一刻,執政技巧終於再也掩不住執政核心的破碎,即使用「不合時宜」形容都太避重就輕。
吳典蓉
2025-04-10 0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川普2.0的時代下,臺灣剩下多少戰略地位?
臺灣向來有「不沉的航艦」稱呼,其具體表現在臺灣位處第一島鏈上的中間位置,冷戰時期,當時美國在亞太地區建構反共聯盟,特地拉攏臺灣成為反共的島嶼,至少在「中」美正式斷交前,臺灣享有戰略地位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與安全,但在1979年元旦,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在外交上和中華民國斷交,軍事上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一時間臺灣淪為亞細亞的孤兒。
宋磊
2025-03-14 05:30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青天白日照耀下的大峽谷與仙人掌─亞利桑那州與中華民國的特殊淵源
相對於加州與紐約州而言,位於美國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始終不是華人移民的首選,亞裔人口只占10%左右,近年來卻因台積電在其首府鳳凰城設廠的緣故而廣為台灣人所知。可事實上亞利桑那州與台灣的關係遠遠不只是台積電而已,因為早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亞利桑那州就被美軍選中用來培養中華民國空軍的飛行員。
許劍虹
2025-03-02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徐寒之觀點:何以台灣比烏克蘭更危險?
最近烏克蘭的處境令人堪憂,讓人不得不將台灣的未來與之相提並論,畢竟早在這場侵略戰爭一開始,就有許多人喊出「今日烏克蘭,明天台灣」的口號。台灣到底會不會成為另外一個烏克蘭?兩者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也有不少,而且其實各有優劣。在講不好的消息以前,按照慣例筆者在蔣對台灣比較不利的情況以前,先講一些比較有利的。
徐寒之
2025-03-01 07:0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重磅專訪
大國博弈
專訪》不能太倚美「這3任總統」最務實 林孝庭戳破台美粉紅泡泡:別抱不切實際幻想
川普(DonaldTrump)在競選期間曾揚言未來台灣要交「保護費」。其當選之後,台灣一些政治人物或學者即主張,為了尋求美國安全保障,提高軍費支出占比,交「保護費」給美國未嘗不可。台灣的安全從戰後即高度依賴美國,台美之間的軍事關係,隨著不同的歷史環境,領導人的自主性是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研究員與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到李登輝時代之前的歷任領導人,仍展現務實的一面,設法極大化台灣自主空間;台灣看待與美國的關係時,不要有太過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
張鈞凱
2024-12-12 09: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文化
VIP
大國博弈
中美建交竟因「台灣問題」才跨過坎 沈志華談東亞風雲:六四之後「這個國家」解救了北京
朝鮮半島風雲再起?路透社日前報導,川普(DonaldTrump)團隊有意尋求與金正恩直接對話。東亞地緣局勢一直深受中美關係變化所左右,中國大陸冷戰史權威沈志華指出,中美關係從緩和走向建交,最後一道坎是談定了台灣問題;而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國受到許多國家制裁,唯獨得到南韓力挺,不只替北京在國際穿梭遊說,還強化了兩國的經濟關係。
張鈞凱
2024-11-29 14:52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川普可以是合法向台灣索討保護費的角頭?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7日表示,針對川普的「保護費」一說,台灣應正面看待,因為這代表川普願意保護台灣,況且鄰近的日本、韓國也都有支付美國費用。
風中絮
2024-11-09 06:10
VIP
評論
國際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在陸戰隊米拉瑪航空站尋找中國遺跡
今年9月27日到29日,位於南加州聖地牙哥的米拉瑪陸戰隊航空站(MarineCorpsAirStationMiramar)展開為期三天的營區開放活動,吸引來自全球的航空迷共襄盛舉。而米拉瑪知名度之所以如此之高,則與阿湯哥(TomCruise)主演的《捍衛戰士》(TopGun)系列電影有密切關係,因為兩部電影都是以米拉瑪航空站為主要背景。
許劍虹
2024-10-06 07:2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川普重新定義中國,也重新定義臺灣:《川普:拯救美國》選摘(5)
西方左派主流媒體常常將莫須有的罪名和想像加諸於川普——比如,川普會放棄臺灣,將臺灣「賣給」中國,因為川普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但他們故意忘記了,正是希拉蕊任國務卿時,饒有興趣的與顧問談及將臺灣「賣給」中國的話題(美國放任中國統一臺灣,中國免除美國欠中國的債務)。
余杰
2024-10-03 05:1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韋安觀點:蔣介石「軸線」─「沒有主義的主義」突變台灣400年命運
在一條河上,同一處地點,兩次走進河中。同樣的河流,同一下水處,可是河水已不是原來的河水。這還是同一條河嗎?一個價值,自古至今,再到未來,都會不變與永恆嗎?當下,我們該如何看待蔣介石?
韋安
2024-08-22 06:2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2024環太平洋─為何台灣始終無法獲邀參加軍演?
今年在夏威夷舉辦的環太平洋(RIMofthePacific)演習,一如既往的引起國內媒體關注,不只是因為這次一共有來自29個國家的三艘潛艦、40艘水面艦、150架飛機以及25,000名官兵加入這場聯合軍演,同時人們往往也能藉由這場演習體察到美國,尤其是美國軍方對台灣的態度。中華民國不曾獲邀參加環太平洋演習,我們何以能從這場演習中觀察到美國軍方對台灣的態度?
許劍虹
2024-07-28 07:20
VIP
評論
國際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在洛杉磯紀念盧溝橋事件87周年
又來到了一年一度的7月7日,也就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7周年的紀念日,人在洛杉磯的筆者有幸獲得大鵬聯誼會理事長王崝華邀請,到俗稱「小台北」的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Park)市政府廣場前,參加由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榮光聯誼會、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陸軍軍官學校南加州校友會以及美國退伍軍人團體舉辦的弔念活動。
許劍虹
2024-07-14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美國共和黨新政綱沒提台灣》外交部:聚焦內政 方恩格推測川普團隊會有很多「抗中保台」人士
美國共和黨將於15至18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照例在會前發布政綱,而8日公布的版本隻字未提台灣,對此國際趨勢專家方恩格告訴《風傳媒》,這次政綱沒有單獨提到任何美國盟邦,但在強化聯盟的承諾部分稱會支持「印太地區強健、主權且獨立國家」,這可能包含台灣,意味把台灣視為獨立國家。
簡恒宇
2024-07-10 13:30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中菲南海衝突: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前提下,美國會派兵援助菲律賓嗎?
「任一方皆承認:對任一方太平洋區域之武裝攻擊,將危及另一方自身和平與安全;任一方並聲明將基於各自憲法之程序應付此共同危險。」
國際中心
2024-07-06 14:37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顧立民觀點:從八二三砲戰歷史看美國出兵保台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受到少子化與AI浪潮的衝擊,許多頂大的人文社會科系普遍出現缺額,尤以成大歷史系錄取人數掛零特別引人注意,該系還發表聲明表示之後將檢討招生策略。很多人認為歷史沒有太多實用價值,畢業後好像出路也不多,也有不少學生就讀頂大的歷史系是為了轉系,而當前社會也普遍瀰漫著一股人文社會學科無用論(除去法律等少數科系外)。
顧立民
2024-06-28 07:1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重磅專訪
大國博弈
專訪》「美國一定來」、「中共不會打」?退將感嘆:3歲小孩都知道不能拿針狂戳老虎!
台海戰爭的議題,近來一直是台灣和歐美媒體輿論的熱點,也是兩岸關係持續升溫的助燃劑。日前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接受《時代》雜誌專訪,重申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保護台灣的可能性;《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Rogin)撰文分析,在大陸攻台前,美軍可使用無人機艦將台海變成「無人地獄」;《金融時報》則獨家報導稱,習近平指控「美國試圖慫恿中國攻打台灣,但我不會中計」。
張鈞凱
2024-06-18 08:3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專欄
科技
李忠謙專欄:這五場美中之間的軍事較量,可能決定台灣的命運
美軍名將麥克阿瑟曾形容台灣「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但上個世紀70年代美中關係正常化之後,華府廢除了與台方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MutualDefenseTreaty)後,美國對待這艘「不沉航艦」的態度顯然有所轉變。雖然美國國會隨即通過了《台灣關係法》,卻不再承諾直接派兵保衛台灣,美軍的對台防衛也進入了「不說破、也不說死」的「戰略模糊」年代。
李忠謙
2024-05-28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金門有事」就是「臺灣有事」
蔡英文總統任期的最後,「金門大陸漁船事件」使兩岸關係冰前颳雪,大陸海警及漁政的船艦在金廈水域常態化執法,金門周邊的「禁限制水域」面臨挑戰。身兼大陸全國人大代表的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表示,此為落實大陸對臺灣以及臺灣海域擁有主權,而且延伸到實際管控權的「重要突破」,不僅金廈水域,未來臺灣海峽亦可能出現新的治理形態。
何思慎
2024-03-13 06:4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金門撞船案」是遭遇戰,還是持久戰?
「金門撞船案」看起來短時間不會落幕,而白,綠,紅,藍四個政黨隨著事件發酵的軌跡,逐漸確認了自己的戰鬥位置,觀察重點在於,四個政黨將此事件視為持久戰,或只是視為一場短暫的「遭遇戰」?
雁默
2024-03-04 05:4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為什麼不信任美國? 《紐時》聚焦台灣「疑美論」、1979年斷交陰影
美國《紐約時報》20日刊文報導,台灣社會內部對於美國是否擁有足夠實力或興趣介入台海衝突的擔憂逐漸加劇,形成所謂的「疑美論」。這種對美國的不信任氛圍可能帶來危險影響。
蔡娪嫣
2024-01-22 09:1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