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新任命的貝魯、與遭倒閣的巴尼耶相同,終將遭國會始而消極不反對、繼而積極反對,讓總統與總理都變成無水之魚。
73歲法國總理前巴尼耶Barnier ,於2024年12月4日遭到在野左右兩黨合作,以遠超過全院半數(289席)的331席,通過倒閣後,總統馬克宏千般尋覓,12月13日終於任命也是73歲,馬克宏七年以來的中間偏右密切盟友,民主運動黨的老將貝魯 Bayrou,擔任總理。同一天也立即進行了新舊總理交接。然而馬克宏與貝魯共僅166席,還少了巴尼耶共和黨(47席)的堅定支持,處境比巴尼耶更惡劣。即使馬克宏與幾個政黨談到締結所謂「不倒閣協議」,但這紙協議猶如空文,掩不住國會實力的重大差距與各黨野心,不會有拘束力。馬克宏再度用強任命沒有國會積極支持、或至少消極不反對的總理,恐遺憾再讓他與新總理,變成無根之木、無水之魚。貝魯必須盡快敦請國會,通過暫行預算,方能初步化解危局。
在馬克宏兩大政敵,左派新人民陣線,右派國民聯盟聯手達331席的不變結構下,貝魯恐也撐不過2025年7月,就會被倒閣,甚至更早。左派反對馬克宏最力的不屈法國,已揚言立即對貝魯提出倒閣;同屬新人陣的社會黨因策略不同,暫不跟進倒閣。國民聯盟則表示,不在貝魯一上任就提倒閣,但貝魯必須提出符合國民聯盟政綱的預算與法案。然而兩大在野黨也都講明,他們的政綱不變,紅線不變。所以日後仍很可能彼此呼應推動倒閣,直到馬克宏屈服,任命受他們支持的總理為止。如若馬克宏不肯這麼做,則兩黨就將逼使馬克宏提前辭職為止。兩大在野政團政治光譜冰炭不容,然而逼使馬克宏提前辭職改選總統,符合他們執政捷徑的最高戰略目標。故仍將惡言相向,但會共同推進。
6月國會解散後、第一輪投票前,歐洲第一台 Europe 1與週日報JDD合作的民調顯示,若馬克宏陣營在國會改選中落敗,57 % 民眾認為他應該辭職。12月5日倒閣後,同樣機構所做的民調也顯示,高達59 % 法國人民希望馬克宏儘速辭職,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焦點雜誌 Le Point民調也證明,54 % 支持馬克宏儘速辭職,2025年就提前改選總統。因此左右兩黨促成馬克宏提前辭職的策略,有相當高的民眾支持。馬克宏必須如履薄冰,審慎對待。
(相關報導:
孔令信觀點:浴火重生的不止巴黎聖母院,還有世界與人民
|
更多文章
)
巴尼耶遭倒閣,符合杜福傑教授主張的第五共和「總理縱不需國會同意後任命,但仍須獲國會支持,並向國會負責」為核心之憲政邏輯。
巴尼耶內閣被倒閣,是馬克宏在7月解散國會重新改選慘敗,澈底失去國會多數席位之後,強行任命沒有國會多數支持的總理的惡果。馬克宏在6月9日的歐盟議員選舉大敗,獲票率僅14 %,淪為第三名(第一名國民聯盟31 %,第二名新人陣 29 %)。7月7日國會解散後改選結果,也是大敗而屈居第二,即使加上可能的合作政黨,也不到半數。全院577席,馬克宏自己政黨僅99席(解散前169席,慘失70席),加上盟友(含貝魯的民主運動黨)才166席(解散前250席)。新人陣182席;國民聯盟142席;傳統右派共和黨47席(各黨在國民議會登記的政治團體席次,常有些微變動,然無妨大局)。
此次第五共和第二度成功的倒閣,再次證明了半總統制的憲政邏輯,亦即總統必須任命能夠獲得國會過半的積極支持,或至少消極不反對的總理。無論馬克宏如何強調他任命總理,不需國會同意;但第五共和預設總統這樣做能成功的前提,就是總統必須掌有過半的穩定國會多數,總統不能只憑恃自己的任命權,任意任命國會不支持的總理,如此總理必定無法見容於國會而被倒閣,而總統對國政的影響力也無法存續。之前三次總統總理敵對政黨政綱的左右共治(1986—1988,1993—1995,1997—2002,共九年;其實還應包括巴尼耶的三個月共治,2024/09—2024/12),以及總統所屬政黨實力不足的1962年龐畢度、2024年巴尼耶被倒閣,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馬克宏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想與社會黨談判所謂「不倒閣協議」,其實質內容就是讓新總理獲得國會過半支持,而他又能某種程度主導政局,但顯然國會支持才是關鍵。否則總理都保不住,總統又能透過誰去影響政局?然時局緊迫,不容馬克宏再延宕51日不任命總理了,只得趕快任命貝魯,不論該不倒閣協議,是否獲得各黨真心支持。
1986年第一次共治出現時,著名法國公法學家與政治學家杜福傑Duverger,也是半總統制概念的使用人,就強調前述第五共和理念。他還認為,總統面對政治路線與他相反的國會多數,使得總統必須任命國會支持的總理乙節,可讓總理真正負責於國會,第五共和憲法方是真正落實而適用。
2024年12月4日,法國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在國民議會舉行不信任投票之前發表演說。(美聯社)
貝魯席次更少,處境恐比巴尼耶更惡化
貝魯自2017年馬克宏當選總統,就一直與合作迄今,無役不與。6月解散前,他的民主運動黨51席,改選後也重創剩36席,他比巴尼耶出身的共和黨(47席)席次更少,正當性更弱。何況總理不是共和黨人之後,共和黨也不一定再支持貝魯,還有被馬克宏背叛之感。貝魯與馬克宏,必須儘速重新交好共和黨,並且求取較溫和左派如社會黨的支持。但是社會黨席次也很少(62席),上述政黨加總也還是達不到國會半數,保不了貝魯。巴尼耶都被倒閣,貝魯處境恐會更惡化。
巴尼耶執政初期,握有共和黨大力支持、與國民聯盟的不反對,國會實力勝過馬克宏,因此他可推動馬克宏反對,削減600億歐元的財政預算案,也拒絕除了國防外交之外的總統政策指示。馬克宏嫡系議員(包括前總理),公開在議會裡反對這項預算案,巴尼耶還得與這些議員協商數次。至於內政緊縮移民,更遭馬克宏嫡系議員嚴辭批評。所以這是一次短暫,而易受外界忽略的第四次共治。然巴尼耶仍推動之,因為這是他獲得國會盡可能多數支持的唯一方法;在他看來,獲得國會支持,以通過總統反對的預算與政策,方是總理的職責。貝魯因為席次弱,恐也拿不到國民聯盟的不反對,況且他能由馬克宏處獲得多少授權,而推動馬克宏不贊成、但左右在野黨卻支持的政策?尚在未定之天。如果貝魯打不破馬克宏給他的政策框架,恐他處境比巴尼耶更不樂觀。
(相關報導:
孔令信觀點:浴火重生的不止巴黎聖母院,還有世界與人民
|
更多文章
)
國民聯盟剛開始不反對巴尼耶,但嗣後改而反對,巴尼耶就必定下台
巴尼耶任命內政部長,讓他推動推動國民聯盟能接受,但是馬克宏大為反對的政策(緊縮移民),從而巧妙取得國民聯盟在巴尼耶初期的不反對。然而國民聯盟因提前爭取執政權的考慮,改為反對巴尼耶之後,巴尼耶也只能黯然下台。
巴尼耶是1958年第五共和建制以來,第二位被倒閣成功的總理,第一位是戴高樂時期的龐畢度(1962年倒閣)。巴尼耶也是第一位,使用憲法第49條第3項(迄他為止49-3使用達114次),卻被倒閣的總理。
所謂援引法國憲法第49條第3項,是指自巴尼耶總理針對社會安全預算法案,聲明負起政治責任。自聲明負責這一刻起,法案即視為通過。除非國民議會在該總理聲明提出後,24小時之內連署提出倒閣動議(須達議員總數 1/10 以上,始為連署成立),然後在連署成案成功後,再48小時之後,以全體國會議員過半數的 289 席,通過倒閣動議,亦即不信任案。此際由於倒閣成功,總理聲明的法案,就沒有通過,一切回到原點。而且既然倒閣動議通過,依照憲法第50條,總理也就必須立即辭職,絲毫沒有提請憲法委員會釋憲的餘地。
之前使用共達113次的歷屆總理,為何沒被倒閣呢?因為他們不管是執政多數黨黨內之各派爭鬧,或者自己只有微弱多數、或少數,但可拉到友黨的支持而過半數,所以他們在使用49-3後,面對緊接而來的倒閣,雖然驚濤駭浪,仍能屹立不倒。巴尼耶卻是原先不反對他的國民聯盟,轉而反對他,所以非倒不可。
巴尼耶實是非戰之罪。馬克宏拖了51天才任命他當總理,預算編制也因此浪費了近兩個月,致使巴尼耶沒有充裕時間與各黨協商預算。巴尼耶擔任過歐盟與英國談判脫歐的負責專員,談了四年半,終於達成任務。可見他調和鼎鼐,傾聽各方意見而溝通協調的功夫,非一般政治人物可比。這次他聲明的社會安全預算案,是國會兩院聯席會議14年來,首度達成共識的社會安全預算,平心而論是很不容易的成就。不過新人陣與國民聯盟,仍不同意該預算案,特別是國民聯盟不斷追加修改要求。而且是一項一項地追加,總理讓步了甲項,隨即提出乙項;乙項再讓步妥協,更提出丙項,要的就是破局。巴尼耶決定不再讓步,賭水火不容的這兩黨,不會合作倒閣,還上電視向人民喊話。結果,他賭輸了。
新總理貝魯的緊迫任務:先敦請國會通過暫行預算案
貝魯2002年參選過總統,但未進入第二輪,所以與席哈克談條件,第二輪支持席哈克當選總統。他拼了一輩子總算當上總理,想必躊躇滿志,而又百感交集。他的緊迫任務是先敦促國會,通過暫行預算案。所幸巴尼耶雖被倒閣,他的看守政府仍然趕在12月13日,新總理貝魯任命之前,將暫行預算案送交國會了。這部暫行預算案的宗旨,在確保國家運作之持續不中斷,以及執行公行政服務。依據法國憲法、預算建制法之相關規定,這部暫行預算案在國會通過後,其一、可依據202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執行條例「既有」的徵稅規定,在2025年繼續徵收。稅率與徵稅級距,都嚴格按照2024年的預算數額來辦理,不准加入任何形式的新稅。開支也嚴格限定,僅限於國會在本年度預算裡既已認可,是提供公共行政所必要之開支者始洽。其二、授權國家繼續舉債;其三、授權社會保障業務機關,繼續舉債。至於其他與預算相關的規定,都不准放入這部暫行預算案裡。這暫行預算,實施至2025年總預算執行條例通過為止。法國這些法律的用意,與我國預算法第54條相類似。
暫行預算案應於12月31日前通過,貝魯必須盡力敦請國會,依限投票表決通過。如果仍無法通過,憲法第47條規定,總統尚得發布敕令來施行預算案。只是這樣一來,程序上是合法了,但更容易給在野黨口實,攻擊這部施行敕令沒有正當性。巴尼耶那部削減600億歐元開支的預算案,包括總統嫡系人馬都不贊成,各黨均對其大幅修改,更是觸發他被倒閣的導火線。現在就看貝魯能否在年底前,讓國會通過暫行預算案了。如果動用總統敕令,則明年之初,貝魯或許就要面對倒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