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階段性勝利:贏得國民議會議長席位
7月18日,新一屆法國國民議會依憲法規定,首次集會。在三輪投票後,馬克宏陣營的布朗恩琵薇女士(Braun-Pivet)勝出為議長。這是馬克宏的階段性勝利,在改選失去許多議席之後,仍維持住改選前的國民議會議長位置。今後在立法議程上,馬克宏可擁有一定影響力。
然而組閣情勢依舊混沌不明,此役讓馬克宏的發言權重增加,但達不到決定性效果。蓋議長勝出,未必代表總理也勝出,仍要看國會三大政治力量的合縱連橫結果。不過左派議長吞敗,若繼續爭吵依舊,那麼馬克宏應可任命他的人馬擔任總理,而馬營總理會走在這樣一條鋼絲上:左派裂解不團結、極右派與左派又難以團結倒閣、右派共和黨在倒閣案善意棄權,在隨時面臨倒閣動議的局勢執政。
此一格局,實與2022年5月馬克宏連任迄今,未掌握國會多數的態勢相似,但仍有關鍵不同:因為馬克宏重挫(上屆250席,本屆168席),減少了82席,盟友共和黨也減少席次,所以上屆「馬克宏+共和黨」為311席,超過半數的289席;現在兩者相加只有235席。自馬克宏連任伊始的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19個月間,針對同一位波娜(Borne)總理,縱使在野黨發起28次倒閣,是第五共和以來,遭受最多倒閣動議的總理,可謂驚濤駭浪。正因共和黨都不投票支持倒閣(法國憲法第49條第2項規定,倒閣動議的贊成票,必須達到議員總數的二分之一,始為通過,與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相當),以致倒閣案始終達不到半數,無一成功。是以其他在野黨痛批,共和黨其實是執政黨。此言不虛,因為馬克宏的多位重要部長,都出身自共和黨。然而今昔情勢已殊,現在兩者相加只有235席,比上屆更脆弱、更不穩定。是以識者皆憂,法國難以統治,恐將重蹈第三、第四共和覆轍,破壞了戴高樂為終結政黨爭鬥亂象,而辛苦締造的第五共和。蓋法國的局勢甚為險峻,主要是國債高築,利息支付沈重,對國家資源的籌措與運用,是致命的影響。理應有一強有力的政府,合理編列預算,應付內外危局才是。但現在政府弱勢,難以整合國內意見,對於持有國債的外國債權人、有意願投資法國的國內外投資者、以及法國國民來說,難說是好消息。
左派「新人陣」若不裂解,馬克宏勢必與左派合作----不論以何種形式
6月9日解散國會是馬克宏的豪賭。他賭最優可以小贏,賭次優只是小輸,而他認為無論如何,仍可穩居國會第一大勢力。可是他畢竟失算了,不僅重挫,而且淪為第二勢力(168席),那麼組閣的主動權,第一大勢力左派「新人民陣線」(『新人陣』182席),就有更多的喊牌動能。
(相關報導:
風評:蘿蔔跑太快?科技與生計衝突,中國與世界的大哉問
|
更多文章
)
馬克宏起初拒絕總理阿塔爾,在敗選後的辭職(7月8日)。此舉引發許多憲法學者的批評,他們認為馬克宏應遵照法國第五共和憲政傳統,「合理化內閣制、半總統制」的憲政精神,國會改選完,不論總理所屬政黨勝選、敗選,總統必須接受總理辭職。總統若要慰留總理,也必須先接受總理辭職,然後可再任命同一位總理。同一個人可以留在總理位置上,但是辭職動作必須完成,因為新民意、新國會已經產生,總理必須也重新任命,表示總理向新民意的國會負責,以及政府對新民意的尊重。
馬克宏一直拖到7月17日,國民議會議長選舉的前一天,才接受阿塔爾總理的辭職;就在等待左派的瓦解,這樣他就有可能任命自己人馬為總理。結合前述善意不支持倒閣的右派共和黨(本身43席,加上盟友67席,第四大勢力),那麼馬克宏雖只有235席(過半數為289席,尚差54席),已是潛在的最大政治勢力,但要安全保送總理上壘,困難比上屆國會更大。他在7月10日致法國人民的信表示,「沒人贏得這場選舉」,所以他「有等到國會形成新的『共和結構』的耐心」,不急著任命新總理,就是希望對手內耗弱化,情勢轉而向他有利。此一新結構,不言而喻,就是國會實力的變化。今昔情勢已殊,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新人陣的分裂瓦解。只要新人陣裡的各政黨,彼此扯後腿,致使新人陣協調不出總理,他們就只能「不反對」馬克宏的人為總理。馬克宏不能奢望新人陣會「積極支持」,但至少可期待「消極不反對」。這樣馬克宏的總理,就不會被倒閣了。
法國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美聯社)
因此,法國政壇現在最大變數,就是左派新人陣。他們最大問題,就是可共患難,但不能同享福。在歐盟議員選舉時,左派各黨砍得刀刀見骨;但是國會一宣布解散,四天之內就簽署共同執政綱領,火速各選區推出協調一致人選。此等選舉功力,令人讚嘆。然後,與馬克宏陣營達成協議,利用國會議員也是兩輪投票的機制,在第二輪時,勸退得票居於第三名的馬克宏、左派選將(第一輪得票超過 12.5 % 的人,都可進入第二輪,所以第二輪不只兩位選將,可能三位、或四位)。如此一來,就打造制度強迫的「棄保效應」,第二輪就是極右派國民聯盟,與「共和陣線」(馬克宏 + 左派),僅有兩位選將的對決。左派與馬克宏,選前共患難,約在220個選區,達成了志願退選協議,彼此換票支持對方。所以新人陣拿到第一,馬克宏拿到第二,而得票數最多、獲票率最高的國民聯盟,就只拿到第三(與盟友合計142席,獲票率37 %)。新人陣拿到漂亮的勝利!但選後二週,新人陣吵鬧不休,無法協調出一致的總理人選。致使錯失良機,也讓馬克宏看破手腳。左派議長吞敗,良有以也。
然而吾人不能小覷左派團結的本事。設若新人陣在議長失敗後,能迅速整合出一位總理人選,自然能跟馬克宏喊牌。屆時聯合政府就有可能,新人陣出任總理,而幾位部長則是馬克宏人馬。但若新人陣分裂依舊,馬克宏就會讓目前的看守政府拖下去,伺機扶正自己人馬。反正只要新人陣暫時不提出倒閣動議,或者新人陣無法與國民聯盟,聯合起來倒閣,那麼馬克宏就能繼續執政。
(相關報導:
風評:蘿蔔跑太快?科技與生計衝突,中國與世界的大哉問
|
更多文章
)
無論如何,以議席實力,還有此次議長第三輪的票數來看,馬克宏的布朗恩琵薇女士以207票勝出,新人陣202票居次,國民聯盟143票第三,顯示了國會實力的格局。馬克宏、新人陣,只有合作起來,不論何種形式的合作,共治也好、聯合政府也罷、甚至「消極不倒閣」也行,政府才能穩固施政。新人陣與馬克宏,勢同水火;但是新人陣與國民聯盟,更是冰炭不容。新人陣與馬克宏,彼此再看不順眼,也得硬著頭皮合作。其實有心問鼎總理的內政部長達馬南(Darmanin)就說,只要新人陣把生態黨、不屈法國,這兩股勢力排除出去,那麼他願意與新人陣剩下來的社會黨人士,共同組成政府。為何他要排除不屈法國呢?因為達馬南認為,不屈法國的政綱,太過妄想了,例如每月最低工資由1300,提高為1600歐元之類。前總理波娜女士,在議長出爐後也向左派喊話,要左派「負起責任」,趕快與中間偏右的政府一起工作。既然雙方都有合作需要,就看怎麼談。
戴高樂的「賢達政府」構想
組閣紛擾不休,不由得讓人想起第五共和元勳,戴高樂的「賢達政府」構想。戴高樂在1965年國會改選前,也曾擔憂無法拿到國會過半。所以他構思,萬一他敗選,少於國會過半的50席,他還可以不辭職,但組成「賢達政府」。此一新內閣裡,既無原先執政黨的閣員,亦無原先反對黨的成員。乃由專業管理人才、高階公務員、各領域專家、甚至也包括民間企業人士,共同組成。而戴高樂將作為國家最高利益保證人之角色,繼續擔任總統。萬一對此一賢達政府,國會仍發動倒閣案,戴高樂將立即解散國會,定紛止爭。設若這一次,戴派仍沒拿到國會多數,戴高樂對屬下明言,渠將去職,因為「這代表人民再也不信任我個人。」
還好戴高樂當年仍然漂亮勝選,賢達政府就沒出現。但對比今日情勢,60年前的戴高樂,苦心困謀爭取國會與國民支持,益顯戴氏的嶔崎磊落,與謀國之忠。其實這次國會解散後、第一輪投票前的一項民調顯示,若馬克宏陣營在此番改選中落敗,57 % 民眾認為他應該辭職。現在馬克宏不辭職,似應學習戴高樂的賢達政府,以團結全國。如若不然,就只能期待政黨捐棄成見,努力合作。
法國應該盡快組成有力的政府,以應對危局
目前法國只有看守政府,按照法國憲政傳統,看守政府不能進行重大決策、也不能進行人事任命,只能管理日常業務,直至新總理上任為止。如果政府發布了超越看守政府職權的行政命令,平政院(Conseil d’État,舊譯最高行政法院,未臻妥切)甚至可以撤銷此一抽象行政命令。但是時間不等人,法國危局已迫在眉睫。
奧運還是小事,相信巴黎奧運能圓滿舉行。最令人擔憂的是法國國債又創歷史新高,2024年第1季,數額已達3兆1千6百億歐元。因此以下是法國政府必須優先處理的事項:
7月16日,歐盟執委會,發起對歐盟會員國,各國負債的調查,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就是法國。
9月初,國際評等公司,可能把法國債信再降等,由目前「AA-」(2024年5月,從 AA降為 AA-)再向下調。若果如此,法國政府支付的利息,會更高漲,吃掉更多法國財政資源;法國融資也會越困難。此舉也導致法國投資環境的惡化。
9月20日,法國必須向歐盟執委會,提出預算暨因應預算之國家結構中程發展計畫,其中必須指明政府支出削減之具體方案與步驟。
10月初,根據9月初的削減政府支出計畫,政府必須開始編列2025年預算案。
如果2025年春季,法國未能履行削減預算赤字的義務,則歐盟要處法國鉅額罰款,為國民生產毛額的 0.1 %,約25億歐元。
法國與我國相像,九月開始的會期,就是編列預算,這才是重中之重。選舉時對內向國民的承諾,以及對外的國際義務,都必須編列預算執行。看守政府絕對無法挑此重任,因此法國政治人物,必須盡快組成有力而穩固的政府,解決迫在眉睫的危局。
2024年7月18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獲得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確定連任。(美聯社)
國民聯盟獲票率最高,但席次最低
最後尚須一提「極右派」國民聯盟。他們在6月9日歐盟議員拿到 31.37 % 最高票(馬克宏14.6 %、社會黨13.83 %、不屈法國9.89 %),7月7日國會第二輪獲票率最高 37.05 %,高於新人陣的 27.15 %、馬克宏 24.75 %。他們國會獲票最高,然因前述的新人陣與馬克宏,在第二輪操作制度上的棄保,使得國民聯盟席次最少。不過縱使沒有這個制度棄保,國民聯盟也還是拿不到過半數席次的。因此他們目標放在2027的總統大選;屆時如果總統勝選了,就看法國人民願不願意給他國會多數。但目前看來,即使總統勝選,國民聯盟也必須接受其他政黨的共治,因為選民結構若是不變,很難拿到國會過半。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連續投票給國民聯盟,還能稱呼他們是「極右派」嗎?本文保守認為,極端者,少數也,目前他們顯然已經非少數,而是主流之一的政黨了,甚至比傳統右派共和黨,戴高樂嫡系,還要多出80席的實力。因此沿襲過往的極右派名稱,似已不能反映實際民意的變化。如何命名他們,是還帶研究的課題。
結論
馬克宏贏了國民議會議長,是階段性的勝利。但是議長只拿到207票,遠比289票的國會過半數還少,這表示馬克宏無法控制國會,實力比上屆 250席還要弱。因此組閣難題仍未解決,只有席次居首的左派新人民陣線,與馬克宏陣營,捐棄成見合作,方能組成穩定多數的政府。如果新人陣無力組閣、或不願入閣,就只有「不反對」馬克宏執政。可是在野黨「消極不反對」的政府,無法因應九月的嚴重國債高築危局。吾人祝願法國政治人物,盡快組閣完成,也祝福法國人民好運。
(相關報導:
風評:蘿蔔跑太快?科技與生計衝突,中國與世界的大哉問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