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之影」(The Shadow Tiger)作者威廉・麥當勞三世(William C. McDonald 111)的妻子Nancy McDonald和該書的出版商兼編輯芭芭拉・伊芙森Barbara Evenson,日前受台灣SACO組織(Sino-American Special Technic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Treat)、「台灣中美特種技術合作組織」邀請,將於9月3日至12日到台灣,參加難得的中美友誼聚會。(「台灣中美特種技術合作組織」簡稱中美技術合作所、中美合作所、中美所,中美合作所等, 是二次世界大戰時,中美軍事情報機構合作建立的跨國情報機構,其目的是加強中美之間軍事情報的合作。)
南茜(Nancy McDonald)的先生威廉・麥當勞因身體微恙,無法同行,但是他告訴我:「我們很感謝台灣此次之邀,可惜熱愛中華民國的父親Mac威廉・麥當勞 (Willian・McDonald Jr )已經辭世,我也為此次不能到台灣而深感遺憾。」
威廉・麥當勞口中的父親Mac威廉・麥當勞,1906年5月24日出生於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城市(Birminghan, Alabama),1984年6月11日,在老家的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Hospital醫院辭世。
年輕時就加入軍中的Mac,正值飛行的黃金歲月時,不畏生死、冒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遠赴中國援助中日戰爭的美國軍人。
Mac生前服役的106觀察中隊(作者威廉・麥當勞三世和他的父親,退役之前都曾在該隊服役。)在他的葬禮典禮上,以4架F-4幽靈式戰鬥機(F-4 Phantom Fighters)、V字形編隊飛行,從南方飛入,隨後長機脫離編隊,飛向落日;送別這位逝去的戰友Mac,向他獻上最後的致敬。這種「悼念陣型」是罕見榮譽。
「飛虎之影」的由來
「飛虎之影」(The Shadow Tiger)。(王育梅提供)
「飛虎之影」(The Shadow Tiger)這本書,是Mac自1936年至1947年在中國11年間,每隔兩週寫給家裡的家書,作者威廉・麥當勞三世,在他家的地下室,發現父親Mac所遺留的手稿及各種寶貴資料。
這些信件和手稿,總共有30,000頁。威廉・麥當勞三世花了10年的時間,蒐集Mac的資料,從旁考證及整理,透過出版商兼編輯芭芭拉・伊芙森的協助,於2016年7月由亞馬遜印製出版;被美國軍事作家協會和美國CNAC(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CNAC簡稱「中航」)協會會長Peggy Maher,認同是值得推薦的一本值書。
也透過該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中日戰爭的戰事與人事種種,一一重現在我們面前…。
有關書名“The Shadow Tiger”的由來 ?
「飛虎之影」(The Shadow Tiger)原名是幽靈虎「The Ghost Tiger」,2016年,作者威廉・麥當勞三世,受邀到中國昆明參加200人參加的「駝峰航線」座談會。會後,在場的一位教授向他建議,如果這本書有「中文」出版計畫,最好另取新的書名;Ghost譯成中文,有「邪惡」的含義。
當威廉・麥當勞三世在該會的一場簡短演說結束後,主辦單位的一位官員,陪他到當年中日抗戰時期,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中國航空公司,總部舊址參觀;因為這是他父親Mav中日戰爭時服務所在地。
這是一棟有久遠歷史的總部大樓,當大家參觀完畢準備離去時,當威廉・麥當勞三世獨自從二樓走到一樓。他回憶說:「當我慢慢走到紅色樓梯口,一階一階往下踩時,感覺背後似乎有個人影跟隨我,我停下腳步。但當我轉頭向後張望,卻看不見任何人的蹤影。
就在那瞬間,我想到曾經在中國擔任飛虎隊和「中航」機長、首席飛行員的父親Mac,當他在我走的這個樓梯上下來回時,可能感覺當背後有個人影跟隨他?!」
當時威廉・麥當勞三世走到樓梯底下,立即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的編輯芭芭拉・伊芙森,與她分享在昆明的經歷感受;他們商議的結果,書名決定改為「飛虎之影」(The Shadow Tiger)。」
陳納德對Mac的影響
陳納德(右二)、Mac(右四)與美國航空志願大隊飛行員。(威廉麥當勞三世提供)
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美國航空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綽號飛虎隊,Flying Tigers)隊長,有「飛虎將軍」稱譽的陳納德將軍(Claire Lee Chennault),一生充滿爭議和傳奇色彩。
但是Mac始終尊稱他是永遠的上司、師長、也是至交;Mac是陳納德生前最好的朋友,他們的友誼一直維持到陳納德辭世。
Mac告訴家人,「在中日戰爭中,有不可磨滅貢獻的陳納德,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
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當時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特別聘請美國陸軍航空兵上尉軍銜退役軍官陳納德擔任顧問。
當陳納德抵達上海,迅即考察中國空軍的現況。同年8月,參加國民黨最高防務會議,參與制定中國空軍作戰計畫。他發現中國空軍的薄弱問題後,立即幫忙解決問題。
Mac當時在中國任職中國空軍的飛行教練,受陳納德領隊的著名的美國「三人”特技飛行小組」(Flying Trapeze)之聘擔任幕僚。同年,日本對上海點燃了戰火,蔣宋美齡請Mac前往日本接協助陳納德在該國所進行的「情蒐之旅」。
幫忙中國抗日的Mac,當時在中國和陳納德的名聲很高, 因此對於被派到敵國日本,參加這項重任工作,他不知日本情報人員是否會認出他們是著名的Flying Trapeze小組的飛行員、昆明空軍軍官學校的飛行教練。
他們分別憑藉智慧和冷靜,各自駕駛飛機檢視中國空軍的戰備訓練現況,完成任務後,一起回到中國。
這架又稱鷹-75戰鬥機,是陳納德以美金三萬五千元向蔣宋美齡購買的戰鬥機,專門對抗日本飛行員。
昆明空軍軍官學校Air Force Cadet school張教育長,批准Mac代理陳納德在該校擔任美軍顧問職責的信函。(威廉麥當勞三世提供)
1939年,蔣宋美齡寫給在昆明的Mac的一封稱讚信。(威廉麥當勞三世提供)
優異工作表現獲得蔣夫人肯定
1939年,陳納德返美渡假兩個月,當時38歲的Mac,因工作表現優異、獲得長官同僚的信任,經由陳納德的推薦,因此昆明空軍軍官學校Air Force Cadet school張教育長,批准Mac代理陳納德在該校擔任美軍顧問的職責。
1940年4月17日陳納德接受蔣介石召見,陪同毛邦初前去美國招募飛行員和購買飛機。
次年8月1日,陳納德以私人機構名義成立中國空軍美國航空志願大隊,並擔任上校隊長。
1941年年12月,因日軍向緬甸進行全面攻擊,緬甸全線告急,緬甸和中國之間的「滇緬公路」運輸線面臨完全中斷的危險。
為了中國與外界的物資運輸通道,將被日軍全部封鎖的危急,當時中國政府決定開闢新的國際運輸通道,即從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到中國的雲南,四川的航線;這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稱「駝峰航線」。在昆明總部的中國航空公司(中華民國交通部擁有55%股權、美國泛美航空公司PAA擁有45%股權),利用他們擁有的飛機開始飛行該航線的貨運航班。
當時CNAC優聘Mac擔任「駝峰航線」飛行工作。「飛越駝峰」對於盟軍飛行人員而言是近乎自殺式的航程;被喻為「上帝的棄地」,也是「死亡航線」。
已經在陳納德身旁和美國航空志願大隊工作4年多的Mac,對新工作所面臨的各種危險,並未放在心上。他向陳納德遞出辭呈,陳納德明白他辭職的堅決心意後,給予誠摯的祝福。
珍珠港事件與難忘的飛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2月7日,由陳納德上校率領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在昆明狙擊日機,10架入侵日機被擊落六架、擊傷三架,志願隊飛機無一損失。隨後,飛虎隊打破日本空軍對中國領空的封鎖,開通「駝峰航線」。
當時,Mac是唯一不在香港的中航飛行員。他負責駕駛客機載運乘客到緬甸仰光。當時,他沒有像預定的路線直接飛往重慶,而是冒著風險飛往陳納德訓練AVG時的英國基地Toungoo。
Mac的飛機降落在兩個中隊之間,每個中隊都有33架戰機,準備發動引擎待命,準備擊退預判將進犯的日機。他將DC-3運輸機駛離跑道邊緣,然後打開艙門,跑步穿過機場。陳納德則在機場的另一段跑去。
雖然沒有現存的文獻記載在他們雙方交談時的內容,但是憑藉他們的實際作為,可以明確判斷陳納德要求Mac必須在30天內返回香港,並載運3次運輸貨運。
當時日軍已經規劃奪佔緬甸,後來亦達成其作戰的目標。
12月9日,Mac飛到重慶,並會見了中國航空公司CNAC負責人,對方說:「因為我們無法通過電台接收香港訊息,你可能只有駕駛中國航空公司CNAC的飛機離開此地!」他告訴Mac不能去香港。
Mac感謝他的建議後,走到外面與機組人員討論,他請空服員先離開,最後,他在12月9日凌晨1點,降落在一片黑暗的香港機場。
凌晨2點Mac又駕機起飛,他順利的飛往重慶。Mac和他的機組人員,睡了3個小時後又飛回香港,參與撤退275人的任務。 最後一班飛出的班機機長視查克・夏普(Captain Chuck Sharp),他是副駕駛。
他們預定在日軍抵達之前迅速離開。這是DC 2的飛機,設計為可容納22人。但現在有74人在機上。Mac的工作就是起飛前幫助調整飛機載重平衡到可以飛行。
當他們滑行至跑道盡頭時,遠方已經傳來日軍炮擊的轟鳴聲,他們已經攻襲至當地。Mac緊接飛離地面,卻無法繼續拉高上升,就在飛機要栽入水面之際,地面效應奏效,飛機開始緩緩向上攀升;逃過千鈞一髮的驚險。
在中國的最後幾年,Mac就像中航所有飛越駝峰航線的飛行員,日夜飛行在駝峰航線間(喜馬拉雅山)。雖然飽受死亡的威脅,卻不計生死代價,一趟一趟不停的飛。
從印度到加爾各答、阿薩姆斯邦的丁江(Dinjan)到昆明和緬甸密支那到中國雲貴川省之間,攜帶汽油和彈藥,為了幫助中國抗日戰爭。
Mac在飛虎隊與中國航空公司飛行歲月中,他的乘客包括蔣中正、蔣宋美齡、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聞名世界的人物等,也為陳納德的飛虎隊和中國軍隊運送黃金等貴重貨物。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投降,中日戰戰爭結束,過了兩年,Mac和CNAC其他9名飛行員,離開香港中航公司,回到美國家鄉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城市(Birminghan, Alabama)。
在中日戰爭期間,合作無間的陳納德和Mac,對中國和百姓的付出與熱愛,遠遠超越了對自身安全的關切。
Mac(右一)和同僚及中國女士,地點香港。(威廉麥當勞三世提供)
蔣宋美齡是他的頭號粉絲
蔣宋美齡。(William C McDonald Jr家人提供)
1936年8月6日,Mac興奮地寫信告訴他的父母,他首次與中國兩位最高地位的領導人蔣宋美齡和孔祥熙見面。
當Mac受邀與中國金融家和財政部長孔祥熙(H.H.Kung)博士一起喝茶,聊天,對受到的禮遇感到受寵若驚,和榮耀。Mac覺得坦誠的孔祥熙,是難得一見的人物;終身難忘。
Mac形容和蔣宋美齡見面之前,他內心有太多的期待與激動...。
Mac在他的家書說:「在中國能和孔祥熙博士及蔣介石夫人會面,是件榮耀的事。 她和蔣介石,是國民黨的最高的領導人。」
他稱在美國衛斯理學院深造Wellesley College的蔣宋美齡,氣質優雅、知識廣博,是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她不但家境富裕而,與各界的關係十分良好,是握有實權的一位領導人。
Mac向美國的父母介紹有關「宋家三姐妹」的故事與影響力。姐姐宋靄齡女士與孔祥熙博士結婚,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婚,開啟中國的民主的孫中山是國民黨創始者,受大家愛戴與尊敬。
他強調,「在中國被稱為擁有實際的政權的宋家三姐妹,對陳納德的支持始終如一。」
1932年秋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創立。以蔣夫人為首的中國美國事務委員會, 是當時航空學校背後的強大後盾。 在首次會議中,蔣夫人向大家保證,她和中華民國政府必將全力支持航校。
當時的美國顧問從蔣宋美齡身上,看到一股強力,認為她可以將不可能化為成可能。
作者威廉・麥當勞三世說:「我的父親對蔣宋美齡的氣質與能幹,稱讚不己,他自稱是她的頭號粉絲。」
難忘的事件
1964年Mac參加 AVG and CNAC 在台灣的年會,他有項任務是安排蔣委員長,和出席的中航飛行員握手,但是他遲到了,飛行員們開始意識到事有蹊蹺。
當時年僅6歲的威廉・麥當勞三世也出席這個年會。他看到喝了一兩杯酒的父親,突然在一位警衛人員身邊消失,他的母親亦尾隨其後。
後來母親向6歲的威廉・麥當勞三世解說當時事發經過。
原來蔣委員長原本不想出席,因為他對1949年11月9日發生的「兩航起義」,中航中國飛行員自香港叛逃到中國天津一事,仍然感到生氣。
身高僅有5尺3吋的Mac,曾經常出現在蔣委員長身旁,他毫無畏懼地走到蔣委員長面前,並想把他帶到年會設宴的大廳。他不禁對蔣委員長脫口而言:「今天出席這場年會的賓客,是當年中日戰爭時,站在第一線出生入死的美國和中國飛行員,他們並沒有背叛您和中國,但您卻欠他們一個“握手之情”。」
蔣委員長低頭看著Mac後,微笑著講了兩件事,根據威廉・麥當勞三世母親的敘述,蔣委員長拿起酒杯,向Mac說: 「OK!Mac」,喝了幾杯酒後,隨同Mac走到宴會廳,很友善的走到飛行員們面前,和他們逐一握手。
飛行西安印度
Mac另一次重要的接機運輸工作,是1936年12月12日凌晨,蔣委員長被張學良(Young Marshall)和楊虎城綁架,發生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
深受蔣宋美齡信任的Mac,應她的請求,待命飛到西安護送蔣委員長。12月25日下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已經在西安的Mac,隨即駕駛其中一架運輸機,從當地保護蔣介石和宋美齡等人平安飛離西安。
Mac在他日記記載了最難以忘懷的飛行,是1942年2月4日至2月21日,承載蔣委員長和他的幕僚到印度會見甘地(Gandhi)和尼赫魯(Nehru)。
當時,印度尚屬於英國殖民統治,Mac稱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有領導人訪問鄰邦大國印度。
他在日記上寫說:「蔣委員長在印度期間,和印度總督、印度大黨領袖尼赫魯、印度精神領袖聖雄甘地,分別都有接觸,與甘地則是長談一番。
他們雙方為印度國民大會不應該與英國人戰鬥,脫離英國統治獨立而爭辯。
當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計畫在訪問印度後,發表正式申明支持印度政治獨立、民族自決等新聞。
Mac擔心若此新聞提前洩露,當地每家報紙大肆報導這件新聞,並在首頁刊登蔣委員長的相片,恐受到日軍攻擊,他覺得日本間諜,會在他們回程路上展開突襲。
Mac向蔣委員長解釋了可能遇到的危險種種實況,結果獲得他的同意,立即在午夜起飛。他並隨即安排Spitfire飛機,護送英國人到印度邊境,蔣委員長也因為一切平安順利感到非常欣慰。」
與蔣家的友誼
蔣宋美齡女士是Mac的女兒卡梅隆Cameron的教母,陳納德則是她的一位好乾爹。
威廉・麥當勞三世說,「Mac是宋美齡的頭號粉絲,她也是Mac夫婦的好朋友,每年她都會以教母身分寄禮物給我妹妹卡梅隆。」
威廉・麥當勞三世本來猶豫是否要將Mac與蔣家的故事,告訴讀者。直到他獲得飛虎隊、也是中航飛行員史密斯(Felix Smith)隊長的兩次確認,他才公開。
他們聽父親Mac分享過對台灣的喜愛,威廉・麥當勞三世的妻子南茜和和編輯作芭芭拉・伊芙森,希望在台灣的九月之行,能有時間與更多的華人分享Mac與「飛虎之影」的故事。
1949年11月9日,兩航起義的CNAC中國飛行員在天津。(周紀松提供)
兩航起義事件(台灣方面又稱為兩航投共,中國大陸又稱為兩航起義),發生1949年11月9日凌晨,屬於中華民國交通部的中國航空公司(簡稱中航CNAC)以及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簡稱央航)兩家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集體自英屬香港駕駛12架飛機飛到中國天津(共產黨控制地區)的事件。
(相關報導:
王育梅專文:維護華人形象,也是責任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