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君在洛杉磯 Duarte 公立學校教師 22 年,並在成人學校ESL夜間部授課,教學工作雖然十分忙碌,但她卻仍積極參與華人社區活動,為社區新移民的教育及所面臨的適應問題服務。她的誠懇及用心獲得社區人士肯定;1979年因緣際會認識華裔民主黨市議員趙美心。
當時她們都很年輕,雖然政黨理念及專業領域不盡相同,但並沒有阻礙她們的友情及攜手參與社區各項目的服務、策劃多次的演講活動。
1979年張曼君與趙美心在洛杉磯創立華裔家長教師社區協會,不僅是協助新移民的家長與學生,了解美國學校與社區環境,同時也將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人士,幫助參選官員籌款;1990年她榮膺主席的重要職位。
1993年張曼君參加墨裔在洛杉磯的社區活動, 認識當時在洛杉磯靠近波莫那市 (Pomona)一所名校「 克萊蒙特大學 ( Claremont College )任教的墨西哥裔博士 Jose Calderon ;他是洛杉磯墨西哥裔的一位活躍、優秀的領袖。
他們都是在美具有教育專業背景的少數族裔,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文化工作者。張曼君和Jose Calderon並多次共同主持多元文化講習活動,與趙美心都是懷抱理想主義的熱情工作者,他們一起為社區少數族裔辦活動,想法子幫助新移民解決面臨的問題。
為了能全面關心新移民的教育問題,張曼君與美國墨裔聯合會及31 個社會團體,共同成立「南加州多元族裔聯盟」(Southern California Multiracial) ,幫忙社區解決90年代的種族和諧問題,張曼君並策劃如何解決族裔之間的課程與學習方法。
當時,張曼君設計的課程不久即成為阿罕布拉( Alhambra ) 學區馬凱博高中(Mark Keppel High School ) 的正式選修課程,該課程涵蓋拉美裔和華裔等少數民族文化(Curriculum include minority culture, Latinos and Chinese ),並成為全美與此有關課程的典範;她將關懷社區的觸角延伸到墨西哥裔社區。
積極參與和奉獻
90年代,「多元文化」主義在美興起,張曼君當時為幫助進入美國的「新移民」瞭解當地的文化,及不同族裔相互學習而與墨裔團體一起辦講習活動的議題,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矚目,成為媒體的一條重大新聞,美墨各國廣為宣傳造成全國影響力。
張曼君為了讓華裔美國學生了解墨西哥文化,特別舉辦「墨西哥文化之旅」,帶華裔學生去墨西哥訪問。同時,她也向西方學生介紹中國古文化,而舉辦「台灣之旅」,帶美國學生到台灣參觀故宮博物院,認識中國藝術與古文化,介紹台灣小吃等。
(相關報導:
王育梅專文:秀朗橋畔.李政一.李敖
|
更多文章
)
為「南加州多元族裔聯盟」組織付出辛勞的張曼君,於1993年獲得加州洛縣族裔和諧委員會(Muti-Culture Task force))頒贈「安德森族裔和平獎」(Anderson Ford Award for Racial Harmony),肯定她為促進族裔和諧的付出與貢獻獲得的特別榮譽獎。
之後,張曼君舉辦了多次主流教育主管訓練,讓參與活動的學員們學習中華文化、幫助了解少數族裔如華裔學生的背景及語言等,都獲得不錯的迴響,受到各界的肯定。
她將投入全職教書工作累積的經驗,運用到社區的關懷活動上。以「為人民服務、努力工作、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熱情參與並貢獻。」的態度,手裡握著一把智慧鑰匙 (Key) 開啟另一片有情天地,然後慢慢地往前走。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990年,洛杉磯地區華人人口大約30萬,當時的新移民特色是大部份從商,具有較富裕的背景,及技術性的人,他們不再像過去老華僑以中國城為居住點。
為了生活及孩子教育,新移民選擇市中心以外的地區,如阿市 ( Alhambra )、蒙特利市公園( Monterey Park )、柔似蜜市(Rosemead) 亞凱迪亞市( Arcadia City )聖蓋博市 (San Gabriel City)以及更加偏東的哈仙崗( Hacienda Heights )、羅蘭崗( Rowland Heights )等地區。
90年代新移民除了專業人士就職美國企業或工程公司外,絕大部份皆從事貿易、商業、服務業,建築、旅館及醫療服務等事業。也有一些是投資移民,因此不少餐廳、咖啡店、花藝店、麵包店、美容店等等,換上東方面孔,越來越多城市像「小台北」的蒙特利公園市;街道上處處可看見東方面孔,聽到的是此起彼落的國、台語聲音。
張曼君說「原本是西方人住的社區,突然搬進了許多華人,因中西文化差異 社區西方居民對東方面孔的新移民不甚瞭解。有人覺得亞洲人拿筷子吃飯很奇怪、不滿意咖啡店店主突然變成華人,甚至不明白華人住屋的屋頂為何要漆成紅色?當時在學校甚至發生中國小孩被墨西哥學生毆打的不幸事件…」
張曼君在Duarte 公立學校擔任教職 22 年,學生與家長大多數是白人,她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美國文化,努力地與美國學生和教師密切合作。
她認為在美國不是不可以展現自己國家的文化,但必須是有禮貌的展現,而不是為了一口氣要把對方打倒。
她說「我們必記得,我們在美國的人口比例是6-7 % ,過分壓倒對方反而失去我們固有文化的禮貌,製造愈來愈多的仇恨。不要抱怨、用功學習、 努力工作, 在美國一定有成功的機會。」
她以感恩的心說:「教書這份紮實的全職工作,不但有穩定的收入,也因接觸不同的族裔與文化,我體會到學習他國的文化,最好是親身體驗新文化,融入到生活。 這份教育工作讓我學到有價值的東西,對我後來的政治生涯,非常重要也有很大的影響。」
她被邀請到聖蓋博警察局就文化差異發表演講,該警察局的警察不解地問張曼君,「為何中國人要花錢將居住的門牌號碼改換,甚至堅持號碼要換“8”字?屋頂要漆成紅色? 」
(相關報導:
王育梅專文:秀朗橋畔.李政一.李敖
|
更多文章
)
她因參與社區服務多年,又舉辦多次跨文化的社區活動,學習不同生活體驗,適應新情況、新人和新工作環境。她堅持為族裔和諧努力多年,很多地方官員或民意代表、社區人士對她並不陌生。聖蓋博警察局局長請張曼君到該局演講;介紹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
張曼君以流暢的美式英語向警員們介紹「中國文化」,華裔在美國的生活、及族裔之間產生的衝突等;她最後幽默的對警察局的警員們說:「請不要隨便逮捕華人…」
針對中國人花錢改門牌號碼的疑問,張曼君說:「對華人而言,“8”是個幸運數字,廣東話的“8”和發財的“發”是諧音;有些華人為求個好彩頭,不惜花錢改車牌、門牌或電話號碼。」
談到屋頂漆紅色,張曼君又從中國古文化藝術介紹中國人所喜歡的「紅色」。
中國人對鮮豔紅色的喜愛來自中國古代,而該色也是千年前經過染色技術所呈現的自然色,美學上它如火焰,有人稱頌它是大地的色彩;中國建築上用的紅色與黃色被稱作是皇家建築的「特供色」。(These Red colors and Yellow color also "special colors" of royal buildings.)
一步一步走上去, 不是跳上去
1996 年第二排右三張曼君博士在沙加緬度Sacramento與加州州長Pete Wilson及州政府內閣官員合照的照片,當時她是內閣官員中唯一不是白人的官員。(張曼君提供)
張曼君的個子在東方人眼中是屬於嬌小玲瓏,當她站在都是西方人的人群時,更顯得她的矮小。張曼君接受採訪時,被問及在美國主流社會裡是否被歧視過?她輕鬆地回答「不是沒有岐視,但對我而言, 不是嚴重的事情,應該是很容易克服的;我會想法子打破職場裡的“玻璃天花板”。」她一再強調「融入當地文化、融入社會是關鍵」
她總是以技巧的方式, 讓主流社會的西方人感覺她是和他們站在一起。從教書工作到社區服務 ,她放下身段走入美國社會的基層,遇到問題就會想法子解決。她比喻就像是找一樣東西,一定想法子去找,甚至晚上不睡覺;直到找到為止。
她努力地工作,以緩慢的腳步,認真地往前走,不輕易放棄任何工作的機會。她認為被「尊敬」是因先付出,易真誠換取的;在美國生活必要先摘除「自掃門前雪」的觀念。
張曼君為不同委員會提供熱誠的服務,籌款給主流社會,為促進族裔和諧辦活動等。她的領導才能及貢獻, 被加州州長威爾遜 (Pete Wilson)發現並給予肯定,她被讚揚是教育界與社會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
1996年, 加州州長威爾遜需要一位中國官員做特殊教育委員,於是任命她為「加州教育委員」 並獲州議會表決通過。在1996-2000期間,此一委員會為加州教育最高且最具權威的決策機構;其經費曾高達470億美元。
樂於迎戰的張曼君,接著又在委員會中又被遴選為「全州課程」的主席( Chairwomen )。她發起一項全美著名的研究,該研究是針對有關「新移民」與「及少數民族」在特殊教育上比例過多的問題,提出質詢及解決方法,並與北加州舊金山市合作,研究結果的報告並編輯出版。
取得南加大特殊教育碩士的張曼君,特別為幫助少數族裔學生突破學習障礙,而深入探討如何協助他們避免成為「特殊教育」學生。另一方面訓練教師瞭解少數族裔學生的文化背景及語言障礙等,並將墨西哥文化也放進教科本。
(相關報導:
王育梅專文:秀朗橋畔.李政一.李敖
|
更多文章
)
張曼君十分感激加州州長威爾遜的提拔,她是加州州長1996年內閣官員中,唯一不是白人的華裔女性閣員。她仍保持像以往擔任教職時,以敬業精神對待工作。她說:「當我是加州州教育委員會的一名成員時,提出將中國3000年歷史納入美國教科書十年級課程的計畫,經過一番辛苦爭取,最後中國歷史成功的出現在十年級的教科書中。」
她說:「過去美國小學三年級教科書所介紹的中國古今歷史, 是介紹當年在美國參與鐵路修築的華工,圖片裡的華人還是清朝的打扮,男人都留著長辮子。」
自幼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的張曼君,念書與教書都是實踐孔子的教育主張,學以四教:「文、行、忠、信。」她覺得如果能夠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編入美國教科書,全美中學生才能讀到較完整的中國歷史,也能讀到孔孟學說。
張曼君認為,美國學生若有機會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將有助於主流社會對華裔美人的重視與尊重。
張曼君擔任「加州課程主席」期間,她鍥而不捨經過多方努力與辛勤奔走,加上南加州周本立議員重新提案, 1998年美國教科書重寫教書課程, 歷史地理重新編輯,最後成功地將中國古代史及近代史,放入全美1年級至12年級的社會科學教科書裡。其他州的教科書所採用的是以加州所設計的内容為範本。 由於當時600萬的學生。 教科書公司寧可向人口眾多的加州印刷教科書;因此加州可賣到六百萬本 。
由於她力爭的成果,美國教科書以「中國」為藍本, 張曼君被稱作是「把中國歷史寫進美國教材的首位華裔女性」。
1996年,獲現任國會議員蘇利斯頒與加州參議院傑出婦女成就獎,張曼君於1996至2000年曾被美國民主黨總統克林頓任命為白宮殘障委員會的執行委員,自1996年起,她榮登美國名人錄,至今亦被錄入世界名人錄。
她接受訪問時說「雖然我們在美國是少數民族,但我始終相信只要努力學習美國西方文化,克服自己一定會做的比他們好,在美國仍有成功的機會。」
1998年,前左四張曼君博士獲得Duarte City市长和董事會會成員頒贈獎狀,感謝她带领董事會成成員訪問台灣。(張曼君提供)
「做為一名在美國政界闖蕩的東方女性,千萬不要讓自己在他人面前矮了半截。當我出去時, 我常忘記自己是東方女人。」張曼君帶著有自信的笑容說。
張曼君說「在美國,華人屬於少數族裔,大多數都很努力工作,也有很高智慧,但是參政的華裔人數卻為數不多,因此不被美國主流特別重視。我相信積極參政,參與投票,才能受到主流重視。也才能在美國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族裔。」
她也一再強調,「有錢不見得會的到人心」, 要多做公益、 「華人之外」的公益, 參與社區多項活動。
張曼君博士(中)於1996年與左加州州長威爾遜與右加州州長夫人(張曼君提供)
華裔如果希望在美國要求平等待遇,就要在公民的義務上能夠完整地做到,這樣才能在美國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族裔。我們必須記得, 我們在美國族裔人口的比例只有6-7 % , 加上文化差異的確是很吃虧;但記住, 一定要克服自己比他們好,但不能忽略做人做事應有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