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現代人普遍晚婚晚生子,有些人甚至抱定單身主義,買房子的需求明顯改變,不過,買房要選大樓還是公寓依舊是許多人糾結的問題之一,對此,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暨發言人徐佳馨便分享大樓和公寓的優缺點懶人包一次看!
買大樓vs.買公寓,哪個比較好?
大樓的「優點」:可貸較高成數、有管委會服務
就同一區域而言,大樓的價格往往比公寓高,雖然需要較多的自備款,但銀行願意出借的貸款成數也會略高。
不必爬樓梯方便家有長者,保全和管委讓安全度提升大樓設有至少一部電梯,最直接的優點是不必爬樓梯,格外適合有老人、孕婦和幼童的家庭。某些社區由數棟大樓聯合組成,若能團結一致,戶數愈多就擁有愈強的協調力。
多數大樓住戶會設置管委會,協助大家規劃和執行決議後的事項。
大樓的居住型態,往往僱有管理和保全人員,負責代收掛號信、管制門戶、維護社區安寧;此外,有些社區會與環保公司簽約,由住戶在社區內自行做垃圾分類,再交由環保公司代為清運,就不必苦等垃圾車了。
大樓的「缺點」:單價高、公設多、須繳管理費
至於大樓的缺點,購買時需付出較大的代價,不僅單價比公寓高,公設比例也較多,約在20%至40%。假設付同樣的錢買同一地區、屋齡相當的房子,公寓能取得的坪數絕對比大樓來得多。購買大樓之後,無論你居住與否,每個月都須按坪數繳交管理費。
想買大樓的人,如果是透過房仲業者,記得要求看物件資料表,上面會登記有無代為清運垃圾、每坪管理費多寡等訊息;如果物件資料表上沒有記載,可請房仲業者代為瞭解,然後補上這些資訊。
公寓的「優點」:單價低、公設少,土地持分高
公寓幾乎都是中古屋,在都會區裡,因為寸土寸金,建商已經很少推出這類新案。相比之下,20年的公寓算很年輕,公設約在6%至15%;有些30年以上老公寓因為當初登記的關係,根本是零公設,權狀上載明多少坪數,就能得到紮紮實實的空間,讓購屋者覺得非常划算。住公寓的另一項好處是免繳管理費,以30坪的房子為例,每月至少省下1500元至4500元的管理費。
公寓多會因屋況的關係,銀行貸出的款項可能比大樓略少,其優點在於土地持分高,將來如果改建,可以分到較多的坪數。
公寓的「缺點」:無人負責公共事務、維修分攤吃力
公寓沒有管理員,僅能依賴熱心的鄰居幫忙大家處理公眾事務,例如抽化糞池、定期清洗水塔和樓梯、維修樓梯照明等,必要時得一戶戶去收錢。然而,熱心鄰居對大家並沒有約束力,若遇到不合作的惡鄰,便無法像管委會那樣發揮作用。
此外,公寓沒有電梯,必須一階階慢慢爬,如果年紀大了又住在較高樓層,每天上上下下非常吃力;再者,公寓沒有保全人員,如果大家不隨手關門,安全堪慮。至於收包裹、領掛號信、倒垃圾等雜事,沒有人能代勞,一切得靠自己。
等公寓老舊之後,管線如需更新,能共同分攤的戶數少,相對得付較多的錢。
從稅金多寡,比較公寓和大樓的價值
以同樣區塊、同樣坪數進行比較,繳納房屋稅時,大樓住戶往往繳得多,因為大樓房子比較值錢;繳納地價稅時,情況正好相反,因為公寓的土地持分較多,所以土地較值錢。
作者簡介|徐佳馨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世新大學廣電系電視組學士。
學傳播卻因緣際會來到房產業,靠著自修、上課與不斷累積的經驗值,從一平方米等於幾坪都不知道的菜鳥,到熟知房地產和政策、經濟面息息相關的脈動,與買賣當中牽涉的複雜法規。
現為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暨發言人,先探、聯合報、YAHOO房地產、Upaper捷運報專欄作家,TVBS、八大、中天、非凡、年代、東森、壹電視……等各大媒體房產節目常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采實文化《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暢銷修訂版】:最受信賴的獵屋高手,教你「不後悔的買屋36招」,挑間「增值中古屋」,比「定存」多賺20倍!》(原標題: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 (相關報導: 爸爸幫兒子定期存款「被課大筆贈與稅」!國稅局曝忽略1細節,直接連補帶罰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