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中國正快速擴大領先優勢。藉著國內電動車發展熱潮的東風,作為後起之秀的中國汽車廠商已超越外國競爭對手,正以更快的速度開發汽車,推動智慧技術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
業內高管表示,中國汽車生產商的研發速度比傳統廠商快30%左右,主要因為前者顛覆了全球幾十年來製造複雜引擎汽車的慣常做法。中國車企會同時進行多個階段的開發,並且願意用規模更小、速度更快的供應商取代傳統供應商。這些企業會進行更多虛擬測試,而不是耗時的機械測試。它們正在重新定義汽車何時可以上市銷售。
外國汽車廠商公開承認自身已在這場競爭中處於追趕位置,對曾經被視為「手下敗將」的中國對手警惕性越來越高。中國的實力連同其全球發展野心,也令人擔憂隨著電動車需求放緩,廉價汽車可能會充斥全球市場。
中國主要的電動車新創企業蔚來集團(NIO)雖然還在燒錢,但從一個項目啟動到交付給客戶只需不到36個月的時間,而許多傳統汽車生產商則需要大約四年時間。原因之一是,蔚來集團推出的汽車採用了備用晶片等潛在技術,可以通過軟體更新頻繁增加新功能。
蔚來集團產品委員會主席周欣(Mark Zhou)說,只要是可靠的新技術,越快推向市場,獲得市場份額的機會就越大。
擁有數十年歷史的汽車巨頭吉利(Geely)旗下電動車合資企業極氪(Zeekr)可以在短短24個月內從零開發出一款車。該公司迅速推出包括SUV、MPV和掀背車在內的多種車型,這些車型都與極星(Polestar)和Smart等吉利其他品牌共享製造和數位架構。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中國目前是全球電動車銷量最大的國家。中國車企高度重視客戶體驗,從駕駛輔助功能到車載娛樂,均強調軟體和數位技術。
但即使在中國,電動車需求也正在放緩。這促使中國汽車廠商不斷更新和發布新車型。中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去年發布的車型佔中國乘用車銷量成長的90%。
由於中國買家傾向於選擇新款或近期發布的車型,因此汽車的上市周期很短。根據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的分析,中國國內電動車製造商的新車型從上市到升級或改款所用時間平均為1.3年,而外國品牌為4.2年。
許多外國汽車廠商一反行業慣例,開始向中國競爭對手學習。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和福特汽車(Ford)執行長吉姆・法利(Jim Farley)都表示,他們未來最大的威脅將來自中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和日產汽車(Nissan)正效仿中國的一些做法來提高汽車研發速度。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蘋果在AI領域表現平平、任憑對手超車,投資者開始不耐煩了
|
更多文章
)
在中國對手加大投資之際,外國車企若縮減投資,則會面臨技術落後的風險。蘋果公司(Apple)已取消電動車項目。馬斯克則表示,在推遲多年後,特斯拉更新版的純電動跑車Roadster將從明年開始發貨。儘管近期成長速度放緩,但預計到2027年電動車在全球汽車總銷量中佔比將高達40%。
福斯汽車目前正與中國公司合作,以加快自身流程。福斯汽車中國業務負責人指出,該公司需要近四年時間才能將新產品推向中國市場,而本地製造商只需要兩年半。
包括福特和日產在內的一些跨國車企正利用中國工廠生產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汽車。去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外界對中國產汽車的擔憂與日俱增。拜登政府上周四表示將調查外國汽車技術,提及中國可能構成的國家安全風險。歐盟正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進行反補貼調查。
中國取得進步並非完全依靠創新。一些中國汽車製造商正採用和推進特斯拉的理念,例如專注於通過軟體更新來升級汽車功能。中國車企比亞迪(BYD)已將特斯拉擠下全球電動車銷量第一的寶座。
中國的電動車熱潮剛剛興起不久,在加快研發速度與確保車輛安全和質量之間是否存在取捨還有待觀察。中國汽車廠商堅稱不會做出任何妥協,但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公司的重點是首先尋求成長,而傳統汽車製造商圍繞滿足安全和質量標準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體系。
多舉並行
高管們表示,中國車企已開始生產軟體驅動的智慧電動車,許多開發步驟是同步進行的。傳統上,汽油動力汽車的製造是一個線性過程,從設計到工程再到製造,每一步都須完成並得到驗證才能進行下一步。
中國電動車企大量使用模擬軟體來創建虛擬原型車,並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替代測試。極氪和蔚來的高管表示,團隊之間可以合作對虛擬零件和實體模型進行開發測試,3D打印的原型零件可以讓工程師更快地完成測試循環。
極氪副總裁朱凌說,輔助駕駛和動力總成控制軟體的開發無需等到硬體完工後再進行。
吉利和中國科技巨頭百度(Baidu)共同創建的電動車品牌「極越」的執行長夏一平(Joe Xia)說,極越可以在六個月內完成產品設計。他幾乎每周都會帶著銷售、市場、製造、產品開發和軟體部門的員工参觀設計工作室。他說,在任何設計階段的功能變化都能被所有人領會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做出相應調整。
瑞士汽車製造模擬軟體開發商AutoForm的中國區總經理Christoph Weber說,德國和日本車企對汽車製造和開發的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標準和指導,但這些都是阻礙快速開發的障礙。
先製造,後升級
蔚來曾被譽為「中國的特斯拉殺手」,該公司改變了衡量一款汽車是否準備好上市的標準。蔚來將其發布的產品歸類為「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這意味著,這些產品所配備的晶片、攝影機或感測器都超出了當時的軟體支持能力。工程師們會繼續開發技術,然後向車主發送無線更新將未使用的功能利用起來。
蔚來ES7 SUV在2022年6月發布時搭載了四顆輝達Orin晶片,但當時只有三顆在使用。去年,第四顆晶片被啟動以提高計算速度,這款車螢幕上能夠以倒數的方式顯示交通號誌燈的信號。另一項更新是,當交通號誌燈變綠時,這款車會發出通知。蔚來的下一次更新將使這款車能夠根據交通信號自動啟動或停車。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蘋果在AI領域表現平平、任憑對手超車,投資者開始不耐煩了
|
更多文章
)
周欣說,如果最簡可行產品能讓蔚來領先於競爭對手,這對該公司的用戶就有足夠的吸引力。
儘管蔚來的虧損不斷增加並且去年底裁員10%,但該公司仍在不斷推出新車型。
快速供應商
業內高管表示,全球汽車製造商批准新供應商通常少不了漫長的審查程式。而中國汽車廠商會在構思一款汽車時提前鎖定供應商,以免日後周折。
以比亞迪為例,該公司在十多年前收購了一家日本模具供應商,此後該供應商的交貨期從至少一年縮短至六個月左右。比亞迪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讓該供應商的專家們從早期階段就參與了模具的建議,並在開發過程中較早地確定了設計方案。
極氪X是一款高端掀背式跨界車,配備車載冰箱,可以冰鎮飲料。極氪設計極氪X時,最初是從一家知名製造商那裡採購設備。朱凌說,但該供應商的報價太貴,而且交貨速度太慢。極氪後來選擇了一家專門生產戶外冰箱的規模小一些的製造商,可以在一年內交貨,而不是兩年。
朱凌說,在電動車時代,車型是早半年還是晚半年上市,市況是完全不同的。
實行標準化
中國車企正越來越多地將車型標準化,以縮短生產時間。除了傳統的機械平台外,這些車企還在從重要軟體到數位汽車操作系統等所有方面實行標準化。
電動車新創企業小鵬汽車(XPeng)去年推出了SEPA2.0,將操作系統、駕駛輔助軟體和電池組設計等功能整合在一起,供所有車型使用。小鵬汽車表示,該公司將研發周期縮短了20%左右。
如何開發汽車軟體並使其與硬體完美結合,是福斯汽車和豐田汽車(Toyota)等傳統汽車生產商頭疼的地方。
小鵬汽車聯席總裁顧宏地(Brian Gu)說,小鵬之所以能採取這種方法,部分原因是該公司在開發汽車硬體的同時也在自研軟體。對於全球汽車生產商來說,軟體開發工作傳統上由外部供應商完成。福斯汽車去年入股小鵬汽車,雙方在汽車研發和技術方面進行合作。
創業精神
蔚來下一款車型的設計來自該公司駐慕尼黑和中國的汽車設計師提交的各種方案。該公司執行長李斌(William Li)每周都會參加設計會議,並在放在兩國的相同黏土模型幫助下,對所有未來車型的最終設計拍板。蔚來的設計總監Kris Tomasson說,這與許多西方車企不同,在西方,設計方案要經過不同部門的審查,過程要漫長得多。Tomasson曾任職於福特汽車和寶馬汽車(B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