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9 年 BMW 首度推出 X5 以來,便以 SAV(Sport Activity Vehicle)之名成功切入豪華運動休旅市場。這種結合轎車駕馭樂趣與 SUV 實用性的定位,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也促使 BMW 持續拓展旗下 SAV 產品線。X1 車系便是在這樣的基礎下誕生,成為品牌進軍小型豪華休旅級距的重要代表。
首代 BMW X1(E84)於 2009 年巴黎車展亮相,成為 BMW 首款採用 UKL 前驅平台的車型。時至 2015 年登場的第二代 X1(F48)不僅進一步鞏固其在入門級豪華休旅市場的地位,也以更緊湊實用的車身設計與三缸渦輪動力擄獲市場青睞,截至 2021 年累積銷售突破 190 萬輛,成為同級距中的銷售佼佼者。
2023 年 2 月 23 日,BMW 總代理汎德於臺北士林區舉辦「BMW X1 馭夢之境 媒體發表會」。
2025 年 3 月 13 日,汎德更擴大 iX1 陣容,推出搭載單馬達前驅設定的 iX1 eDrive20 xLine,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99 萬元起。新在哪裡?(除天窗外,與eDrive30 xLine無任何區別)
外觀:
●風阻係數:維持0.26Cd表現。●純電車型雙腎型一體式水箱護罩享有BMW電動車專屬菱格紋圖騰。●全車系標配xLine風格套件,享有前保桿兩側霧銀進氣口/霧銀水箱護罩、前後霧銀下護板/霧銀側裙、黑色高光澤窗框/黑色高光澤車頂架。●全車系皆可選配M Sport套件,包含M空力套件/M專屬輪圈/M字樣車側銘牌等。●標配黑色高光澤窗框以及車頂架。●燈具:標配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燻黑L型3D立體尾燈造型。●輪圈:入門sDrive18i xLine車型搭載18吋空氣力學866造型輪圈(225/55 R18),其餘車型升級19吋鏤空式輪圈(245/45 R19)。●標配智慧Comfort Access免鑰匙系統、電動尾門及感應式啟閉功能、迎賓光毯。●相較雙馬達車型,將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列為選配。
內裝:(與雙馬達車型僅差在飾板、音響、雙前座跑車座椅)
●座椅:雙前座電動座椅含駕駛座記憶功能,雙馬達車型升級雙前座跑車座椅(入門車型可選配)。●座椅材質:全車系標配Veganza透氣皮質座椅/豪華皮質儀錶檯包覆/鍍鉻車門把手。●方向盤:全車系標配跑車多功能真皮方向盤,純電車型廠徽具有藍色點綴。●飾板:採用黑色高光澤呈現,雙馬達車型升級Fine-Wood尤加利木紋。●全車系標配豪華皮質儀錶檯包覆、BMW手機數位鑰匙2.0、環艙氣氛燈組、豪華型雙區恆溫空調、BMW全數位虛擬座艙、BMW Operating System 9、BMW智能衛星導航系統、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10.7吋中控觸控螢幕、車況抬頭顯示器、手機無線充電裝置等。●音響:標配6隻揚聲器,雙馬達車型升級harman / 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12支)。●全車系皆可選配M Sport套件,包含雙前座跑車座椅、M 多功能真皮方向盤、M淺色鋁質菱格紋飾板、黑色車內頂篷等。●純電車型標配遠端車輛啟動,汽油車型則需選配。
安全:
●全車系搭載6具安全氣囊。●標配搭載多項主被動安全科技,包含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盲點偵測警示、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停車後方防撞輔助、速限提示功能、駕駛注意力輔助功能、離車警示功能、360度環景輔助攝影等。●除最入門sDrive18i xLine車型外,其餘車型更享有變換車道輔助、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等。
動力:
●採用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與iX1 xDrive30皆搭載相同電池模組,鋰電池總容量達66.5kWh,續航里程自雙馬達的438km,提升至473km。●透過前軸單馬達配置,可輸出204匹最大馬力與250Nm峰值扭力,雙馬達車型為313hp/494Nm。●加速表現:0-100 km/h加速自雙馬達車型的5.6秒,拉長至8.6秒。●充電方面,最高支援130kW充電功率,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僅需10分鐘即可補充最高245km續航里程。●懸吊系統:全車系皆採取前鋁合金單接頭彈簧柱、後多連桿配置。●原先雙馬達車型標配的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列為選配項目。
本次試駕車型為 BMW iX1 eDrive20 xLine,其正式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99 萬元起。外觀方面,BMW iX1 eDrive20 xLine 延續 X 家族的現代語彙,車頭採用專屬封閉式雙腎型水箱護罩,內嵌電動車獨有的菱格紋圖騰,搭配燻黑 L 型 3D 立體尾燈、霧銀飾條點綴的前後保桿與側裙,展現出具未來感的電動休旅身段。全車系標配 xLine 風格套件與智慧 LED 頭燈,而 iX1 車系更搭載 19 吋 V 輻式 867 空氣力學輪圈。值得一提的是,相較雙馬達車型,本車型將全景式玻璃天窗列為選配,讓消費者可依需求決定配備。
BMW iX1 立體前衛的車頭以及一體式雙腎型水箱護罩造型搭配霧銀直柵,造型更為方正鮮明。
BMW X1&iX1 全車系搭載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內含有倒 L 型日行燈條。
座落於中央的新世代一體式雙腎型水箱護罩造型搭配霧銀直柵,造型更為方正鮮明。
iX1 車型配有專屬 BMW i 專屬藍色飾條裝飾點綴。
iX1 車型具備專屬 BMW i 專屬藍色飾條裝飾,鑲嵌於水箱護罩、進氣壩、側裙以及後保桿兩側。
BMW iX1 車身尺碼,長寬高分別為 4,500mm x1,845mm x1,616mm,軸距為 2,692mm。相較於頂規 iX1 xDrive30 xLine,長寬高與軸距皆一致,僅車重減少逾 145kg 達 1,865kg。
胎圈方面,iX1 eDrive20 xLine 車型搭載與頂規 xDrive30 xLine 相同的 V 幅式 867 樣式,尺碼為 245/45R19。
具備鋼琴黑烤漆車頂行李架。
厚實的車尾線條透過透明以及深色玻璃交織而成六角形圖案,搭配上運動化擾流尾翼,打造出運動氣息。
尾燈以燻黑 L 型 3D 立體式樣呈現,搭配霧銀飾條點綴的前後保桿與側裙,展現出具未來感的電動休旅身段。
跑車多功能真皮方向盤保有 BMW 向來粗厚的設計,操控起來更加游刃有餘。僅可惜後方沒有配備換檔撥片。
標準配置的車況抬頭顯示器,具備多種顯示形式,畫質清晰,切換畫面亦可於方向盤上按鍵進行調整。
車室鋪陳採品牌新世代簡約俐落風格,僅保留出風口及些許必要實體按鍵。
iX1 eDrive20 xLine 車型採用黑色高光澤飾板搭配鍍鉻細節鋪陳,若為 xDrive30 xLine 則改採 Fine-wood 尤加利木紋飾搭配鍍鉻合金飾條。

10.7 吋中空觸控螢幕內建新世代之使用者介面,包含別具未來感的懸浮式曲面螢幕、智慧語音助理 2.0、AR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及 BMW 手機數位鑰匙 2.0 等數位科技;同時具備 BMW Operating System 9.0,以 Zero-layer 概念導入全新 QuickSelect 快捷選單,讓駕駛能以更直覺的圖像式邏輯進行操作。
具備豐富的駕駛模式,可隨時透過位在中央鞍座的駕駛模式快捷鍵進行切換,同時切換不同駕駛模式時,氣氛燈色彩也將隨之變更,科技感受十分到位。
中控台下方開放式杯架前方配有 QI 手機無線充電設備,同時具有兩個 Type C 充電口。
維持新世代 X1/iX1 全車系別具特色的懸浮式中央鞍座、懸浮式排檔座,整合排檔座與扶手,功能按鍵也使用幾何造型排列而成,如排檔撥桿、駐車燈等,而電子手煞車則兼顧 P 檔功能。
而在懸浮設計中央鞍座下方則設有大型置物空間,並配有止滑墊,可置放多數日常行車用品。
中央扶手打開後有一處相當淺的置物空間,基本上只能放置鑰匙、筆等小物品。
僅頂規 iX1 xDrive30 xLine 車型配有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若為 eDrive20 xLine 及燃油版 X1 sDrive18i xLine 以及 X1 sDrive20i xLine 則均未搭載,但原廠亦提供選配供消費者可依需求決定選擇。
雙前座採用 Veganza 皮質電動調整座椅,皆可調整腿部支撐延伸程度,同時更增添乘坐舒適感,加上較高的乘坐姿點,成坐起來式也相當開闊。
全車系標準配備原廠音響附 6 隻揚聲器,而本次試駕車型則選配有 harman/kardon 高傳真音響,其正式選配價為新臺幣 4.1 萬元。
後排具有十分優秀的頭部空間,中央僅有些幅度之隆起,座椅使用稍微偏硬的材質。椅背擁有多段式調整傾斜,並可進行 40/20/40 分離傾倒提昇載物容量。
後排中船設有出風口,可調節風向及風量,下方具兩個 Type C 充電口。
BMW iX1 車系後行李廂空間在未傾倒狀況下為 540L,透過 40:20:40 可傾倒後座椅背,容量最高能擴充至 1,600L,搭配便利的電動尾門啟閉系統與尾門感應式啟閉功能。
電動後尾門為現今多數車型標準配備之一,在 BMW iX1 車系上亦未曾缺席。安全方面,iX1 eDrive20 xLine 維持完整的 BMW 主被動安全防護系統,全車搭載六具氣囊與一系列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標配功能包含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車道維持與偏離警示、盲點偵測、壅塞交通輔助、360 度環景攝影、駕駛注意力偵測與離車警示等。

360 度環景輔助攝影畫質十分清晰。系統自動記憶時速小於 35 km/h 時,向前行駛的最後 50 公尺路徑,系統會以相同路徑協助倒車時轉向與行駛。方向盤轉向交由系統負責,但駕駛者須控制煞車或油門,以應對周圍突然出現的人、車或障礙物。倒車速度小於10 km/h 時,或路徑超過 50公尺時,系統將自動解除。動力方面,iX1 eDrive20 xLine 搭載 BMW 第五代 eDrive 電能科技,與 iX1 xDrive30 共享 66.5kWh 鋰電池模組(可用 64.7kWh),但僅搭載前軸單馬達,提供 204hp 最大馬力與 250Nm 峰值扭力,0 至 100km/h 加速需時 8.6 秒。雖較雙馬達車型的 5.6 秒稍有延遲,但換得更長 (增加 45km) 的續航里程——達到 WLTP 規範下的 473 公里表現。充電方面,iX1 eDrive20 xLine 支援最高 130kW 直流快充,僅需 10 分鐘即可補充約 245 公里里程,足以應付日常都會或中短途旅行所需。

動力方面,iX1 eDrive20 xLine 搭載 BMW 第五代 eDrive 電能科技,與 iX1 xDrive30 共享 66.5kWh 鋰電池模組(可用 64.7kWh),但僅搭載前軸單馬達,提供 204hp 最大馬力與 250Nm 峰值扭力,0 至 100km/h 加速需時 8.6 秒。雖較雙馬達車型的 5.6 秒稍有延遲,但換得更長 (增加 45km) 的續航里程——達到 WLTP 規範下的 473 公里表現。
充電方面,iX1 eDrive20 xLine 支援最高 130kW 直流快充,僅需 10 分鐘即可補充約 245 公里里程,足以應付日常都會或中短途旅行所需。駕馭著 BMW iX1 eDrive20 xLine 上路,可明顯感受到其以日常城市與郊區通勤用途為導向的動態調性。搭載前軸單馬達配置的 eDrive20 雖不若 xDrive30 擁有更強勁的動力輸出與四輪驅動系統,但 204 匹馬力與 250Nm 的扭力輸出在一般道路環境下依然稱得上順暢且充裕。起步與中低速域加速反應線性,少了電動車常見的突兀感,對於駕駛者的電門控制更為友善。懸吊方面,iX1 全車系皆維持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設定,行路質感在面對市區坑洞或橋接縫時展現出良好吸震能力,整體偏向舒適取向。轉向手感方面,雖未標配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但基礎設定已具備相當程度的精準性與路感回饋,應付都會巷弄或高速變線皆無明顯不足。NVH 隔音表現亦維持 BMW 一貫水準,無論是風切聲、胎噪或電驅動系統的高頻聲響都控制得當,提供靜謐性良好的車內環境。整體而言,iX1 eDrive20 xLine 雖定位為入門電動車型,但在動態反應與乘坐舒適性之間取得平衡,若無強烈性能需求,其所提供的駕馭體驗仍能符合大多數日常用車情境的期待。對比高階 xDrive30 車型,eDrive20 在重量與懸吊負荷上略為輕盈,也在國內多數路段提供更為輕快、自然的駕馭感受。
(相關報導:
HR-V e:HEV、Superb、220 Gran Coupé、EX30 等多款新車現身 經濟部能源署 2025 年 4 月份油耗暨電動車能耗測試出爐
|
更多文章
)
BMW iX1 eDrive20 xLine 以199 萬元起的價格,與 MINI Countryman SE All4、Mercedes-Benz EQA 250、Audi Q4 e-tron 等同級對手形成直接競爭。相較之下,BMW 以品牌價值與科技內裝為訴求,搭配極為相近的車格與續航優勢,成為進入豪華電動休旅市場的吸引選擇。尤其對於原先考慮入主 xDrive30 的買家而言,本車型足足便宜 30 萬元,在不需四驅與極致性能的前提下,更具性價比。對於都市通勤族與講求品牌與質感的首購電動車消費者來說,iX1 eDrive20 xLine 無疑是一款兼顧實用、安全與豪華感的入門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