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過後幾聲廣播下,觀眾迅速帶著咖啡就座。為下午開場的是前蘋果大將、曾經引爆話題的手持電腦OQO創辦人、現任職於Playground Global的Jory Bell。在我的合夥人Aymerik的訪問下,他回顧了自己在蘋果的重要作品,以及生不逢時的OQO手持電腦——我還真記得這個比iPhone早三年問世的產品,當年搭配了同樣是名譟一時的Transmetta克魯索處理器以及20GB大小的「微型硬碟」——不是固態硬碟或快閃碟喔,是真的硬碟,有轉盤和針的那種!
僅管曾經主導過矽谷硬體史上許多非常著名的電子產品,Jory卻有著矽谷名人少見的謙虛低調,我的合夥人得不斷地戳他,他才願意點頭接受硬體迷們的致敬。他也介紹了現職的Playground Global,這是由安卓作業系統發明人安迪・魯賓離開谷歌後在2015年成立的風險投資兼設計公司,他們雇用許多設計師和工程師,除了投資新創以外也使用自家人力協助新創解決設計和工程問題,現在管理超過八億美元的基金,已經成為矽谷重要的風險投資人,我們也曾經和他們共同投資過Bodyport這間醫療電子新創。
座談會嘉賓由左至右:Larry Chu(Goodwin Procter)、Shannon McClenaghan(Anova)、Shahin Farshchi(Lux Capital)、Cédric Hutchings(Withings)以及Vivek Mehra(August Capital)(作者提供)
接下來是我們的老朋友Shasta Ventures合夥人Robert Coneybeer的專題演講《從失敗中學習》,裡面他對比了兩家他們所投資過的新創大相徑庭的下場。由離開我老東家創銳訊的人創辦的Eye-Fi當年領先全球推出內藏無線網路的SD卡,讓數位相機可以直接傳照片到電腦裡,轟動一時,2012年業績成長到$15M,但隨後停止成長並開始下滑,公司最終只能在2016年把資產低價出售給理光。由iPod之父東尼・法戴爾創辦的Nest Labs則走上不同路徑,2010年成立,2013年到達$70M營業額,2014年以$3.2B高價賣給谷歌。
Robert表示很多人以為Eye-Fi是被iPhone內建相機給打敗,但他們仔細分析後認為並非如此。Eye-Fi是很棒的硬體產品,解決當時數位相機資料傳到電腦的一大通點,但傳到電腦後使用者處理照片的痛點仍然沒解決,所以iPhone相機和簡單好用的圖片處理APP一出來,就讓Eye-Fi無用武之處。換句話說Eye-Fi雖然解決一個痛點,但並沒有降低照片處理的整體困難度,所以無法更上一層樓。
Nest Labs就不同了,東尼堅持要把軟體和硬體都做到完善才願意推出產品,為此甚至延遲推出產品,結果是他們的智慧型溫控器產品一推出就很完整,使用者用得暢快無比,結合機器學習的人體最適溫度調整也大受好評,所以才能進一步募得更多資金,完成更高的業績,從而實現高價退出。
Robert的結論是,產品的軟硬體沒有完善前不應該貿然推出,做為投資人也要有同樣的耐心,讓產品一上市就能敲出全壘打。
座談會嘉賓由左到右:松崎良太(Kibidango)、Christine Herron(前Intel Capital)、Karthee Madasamy(MFV Partners)、Samantha Huang(BMW i Ventures)(作者提供)
下午的中場休息結束後,開啟整天活動最後一部分的是我主持的企業投資部門(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座談會。就像Maryanna選擇在我們的年會宣布離開Khosla Ventures、和Jurvetson共同成立Future Ventures,座談會嘉賓Christine Herron也選擇在我們年會宣布正式離開任職多年的Intel Capital——這年頭流行在別人家場子出櫃?——座談會前跟她閒聊時,她大笑說現在她可以開始講前東家壞話了。同場的Karthee Madasamy在創辦MFV Partners之前也在Qualcomm Ventures任職多年,Intel Capital和Qualcomm Ventures是硬體企業投資部門的兩隻「房間裡的大象」,過去在全世界各國跟獨立風險資本公司競合,毀譽參半。Karthee眼看Christine摩拳霍霍,也不禁躍躍欲試要來吐槽前東家。
至於我的好友松崎良太雖然現在身份是日本群募網站Kibidango創辦人,但之前在樂天的企業併購部門擔任執行取締役多年,幫三木谷會長到處買新創:「我大概總共花了快$2B吧!」言談間雖然保持日本人內斂,但仍可察覺到一絲嘲諷。倒霉的就剩下仍在BMW i Ventures任職的Samantha Huang。
「你們CVC開口第一句都是你們有多少錢。」我回應道,包含她、其他嘉賓和觀眾在內全場大笑。
座談會的激烈爭辯環繞在CVC對新創到底是好還是不好,Christine和Karthee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前東家褒貶參半,大致維持君子風度,不出惡言,但當我問他們人今後是否會再任職任何CVC或者企業投資部門,兩個人都忙不迭地說:「Thanks but no thanks.」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硬體新創高峰會精華紀實(上)
|
更多文章
)
Samantha站在現職的立場用清脆的西岸英語努力為CVC辯護,但幾段精彩的諷刺對話中她笑得比誰都大聲,顯然對於自家的$500M「基金」她也有微妙的看法。松崎桑則針對當年樂天到處買新創追求營收成長的策略作出了回顧,並向現場多為歐美的觀眾解釋了日本國內以CVC為主的獨特新創投資文化。
座談會嘉賓由左到右:Fred Bould(Bould Design)、Chrissy Meyer(Root Ventures)、Gregor Berkowitz(GBA)(作者提供)
Movidius共同創辦人Remi El-Ouazzane回顧公司的瀕死回生大逆轉故事(作者提供)
被英特爾收購的邊緣機械學習晶片新創Movidius共同創辦人Remi El-Ouazzane分享了Movidius瀕死回生的精彩故事,內容牽涉到英特爾的敏感資訊,這邊我就不詳述,但讓我最佩服的是他一直強調的新創的「遺產」(legacy)觀念,許多創辦人公司被收購後,錢入口袋,蹲完過渡期後就迫不及待地離職,提前退休或者開心公司。但Remi和共同創辦人一直相信Movidius的願景,加入英特爾後毋寧是讓這個願景加速實現的一個良機,因此持續在英特爾內部推動Movidius新產品和佈局。
連續創業家Marylene Delbourg-Delphis分享新創人資的秘訣(作者提供)
Hardware Club三位合夥人(由左至右):Aymerik Renard、Alexis Houssou和作者(作者提供)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