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晶德州新廠啟用 徐秀蘭:3條件加碼40億美元擴建強化半導體供應鏈

環球晶美國德州新廠正式啟用,該廠為一貫製程的12吋半導體矽晶圓製造廠。(環球晶提供)

環球晶圓(6488)於美國時間5月15日在德州Sherman舉辦12吋晶圓新廠開幕典禮,正式啟用旗艦級的GlobalWafers America(GWA)廠房。董事長徐秀蘭表示,若市場需求明確、總體競爭力合理,以及客戶簽署長約達成三項條件,公司將擬進一步投入40億美元啟動第三與第四期擴建,使美國總投資額達75億美元,強化在地供應鏈布局,提升美國半導體產業自主能量。

這座全美20多年來首座完整製程的12吋矽晶圓廠,總基地規劃共六期,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工,並於今年3月底起小量出貨,第二期外殼已建置完成。徐秀蘭說明:「我們現在全力讓第一期量產貢獻營收,待一、二期都能穩健運作,才會啟動第三、四期擴建。」

三大條件驅動擴產,採階段式風險控管

徐秀蘭指出,決定是否啟動40億美元追加投資的核心在於三大條件:一為市場需求確立且客戶具體下單,二為在美製造具備總體競爭力(涵蓋人工、能源、稅負、匯率與關稅環境),三為能與客戶簽訂長期供應協議(LTA)。她強調:「這不是一次性決定,而是具備彈性與風險控制的階段式投資。」

2025市況尚不明朗,AI需求穩健成為關鍵亮點

對於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市況,徐秀蘭坦言:「市場需求尚存不確定性,客戶對下半年仍保守觀望,多數仍待關稅政策明朗後再行決策。」不過,她也指出,部分客戶已提前釋出小量訂單,並積極表達「預留在地產能」的意願,顯示「本地製造、在地生產」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土地與政策支持充足,台廠積極關注德州

目前GWA已獲美國政府「晶片法案」(CHIPS Act)補助4.06億美元,設廠用地則由德州提供共142英畝土地。徐秀蘭坦言:「德州營運彈性高,基礎設施完備,是台灣科技業海外擴張的重要選項。」她透露,包括非半導體同業在內,多家台灣科技公司均現身典禮現場,顯示對德州市場的高度興趣。

AI、自動化與遠端控制導入,人才與成本雙解方

針對人才與製造成本議題,環球晶表示已建立人才訓練機制,未來將透過遠端可視化、AI自動化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提升工程效率並兼顧製程機密維護。公司指出,美國廠雖因設備全新、初期折舊攤提負擔高,但若排除折舊成本,實際營運成本與亞洲廠相當,具長期競爭力。

關稅與匯率成關鍵變數,總體競爭力為首要考量

此外,徐秀蘭指出,美國未來關稅政策將成為影響市場布局的關鍵變數之一。若出現針對本土製造的有利關稅結構,將進一步提升美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地位。然而,她也提醒,匯率波動亦不可忽視,「若如日圓重貶等情境出現,也可能改變相對競爭優勢,需審慎評估全球各區的綜合效益。」

政府補助助益營運,但非唯一決策依據

她補充,政府補助雖具吸引力,但並非單一決策依據,「若補助後仍無法具備競爭力,公司也不會貿然投資;反之,即使無補助,只要整體條件合適,仍會推進佈局。」她將補助視為「商業性競爭力提升的一環」,應整體審視能源、人力、稅負、供應鏈韌性等結構成本。

打造全球韌性供應鏈,環球晶強化ESG與區域化戰略

對於建構全球供應鏈,環球晶強調美國廠為集團在美最大生產據點,有助於支援全球分散化佈局與客戶在地化需求。公司目前於三大洲、九國設有18座據點,持續推動半導體供應鏈區域化、去風險化與ESG目標的結合。

擴產以營運成效為前提,階段推進穩紮穩打

她最後強調:「我們願意在美國投資,前提是我們要看到正向營運循環與實質需求支撐,每一期的擴建都要站得住腳、有營收、有客戶、能自負盈虧。」此次宣布追加投資意願,並非拍板定案,而是為未來長期策略預留選項。 (相關報導: 本周最強內幕》「第一局習近平勝」,美中關稅慶祝行情多久到頭?楊金龍與14A總裁,從台幣暴升看大掌櫃怎麼Hold全場 更多文章

此廠房亦是唯一參與CHIPS計畫、具全製程能力的先進12吋矽晶圓廠,將補足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缺口,強化其在地自給率與抗風險能力。環球晶目前在全球橫跨三大洲、九個國家設有18座營運據點,為全球第三大矽晶圓供應商,持續扮演全球半導體製造關鍵材料供應核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