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監獄真能讓人「變好」嗎?32歲年輕人揭獄中秘辛:我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人」…

外人看監獄是「爽吃免錢牢飯」,受刑人卻揭開第一線現實:10年來都在牢房裡拚命摺紙蓮花代工...(資料照,圖為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顏麟宇攝)

「他說,如果這10年有人真的教我一件事,我真的可以學會,但我只能摺紙蓮花……他希望賠償被害人家屬,但每個月摺紙蓮花入帳只有200多元、連買監獄裡的生活用品都不夠,他也覺得自己是浪費社會資源、沒有用的人,但如果真的能好好學習一個技能、好好工作,他不會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人……」

台灣的監獄生活,真能讓人好好「回歸社會」嗎?儘管台灣《監獄行刑法》第1條明文指出,本法是基於「促使受刑人改悔向上,培養其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而設立,但現實總有各種障礙,例如一名在20歲犯下大錯、如今已32歲的年輕人小吳(化名),就曾向入監探訪的人表示,深覺自己這10多年來都是個「沒有用的人」,10年來只會摺紙蓮花,連想賠償受害人家屬都有難度。

雖然《監獄行刑法》立意良善、期待受刑人總有一天能回歸社會、好好做人,基層監所管理員、台灣獄政工會常務監事林文蔚指出,以目前監所現況來說,要受刑人「回歸社會」有難度──在監獄裡必須工作、也有技能特訓班,但電腦班在學什麼?還在比賽1分鐘可以打多少字,而這時代,已有自動把錄音檔轉成逐字稿的app。

無論一個人對死刑立場如何,7月底廢死星期四「外役監爽爽關?真的是這樣嗎」講座,台灣廢除死刑聯盟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提醒,所有被關入監獄的人終有一日要回歸社會,該如何幫助這些人不再犯、社會更安全,監獄系統極為關鍵。

外人看監獄「爽吃免錢牢飯」 受刑人揭第一線現實:10年來都在牢房裡拚命摺紙蓮花代工

無期徒刑或是坐牢這事,與外界想像的「爽吃免錢牢飯」不同,監獄的一切生活用品都必須自費購買,包括牙刷牙膏、沐浴乳、毛巾等,更重要的是,受刑人是必須工作的──基層監所管理員林文蔚表示,站在基層管理員角度,他寧可受刑人都工作、比較不會胡思亂想、管理上比較方便,只是,這些工作是否能讓受刑人都「變好」呢?

除了外役監,一般監所工作有幾種樣態──第一是承攬作業,讓受刑人代工摺紙袋、摺紙蓮花等最不需要技術門檻的簡單工作,第二是自營作業,撐起監獄門面、外銷各種特色產品的工作(例如巧克力、醬油等),再來是自主監外作業、需尋求民間企業配合,最後是一些生活適應的工作,包括煮飯、園藝、修繕、農作等。

監獄的真實狀況看似很理想,所有受刑人都不是吃「免錢牢飯」、是一邊工作一邊培訓「一技之長」,然而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走訪全台監獄時,也曾碰過一個20多歲就坐牢、如今32歲依然茫茫然、深覺自己是「沒有用的人」的年輕受刑人,小吳(化名)。

小吳在年紀輕輕鑄下大錯,沒有足夠學歷、沒有一個可以穩定就業的專業技能、跟原生家庭關係疏離,即便無期徒刑依法在25年後可以開始聲請假釋,假釋出監後他已是45歲的中年人,難以想像脫離社會25年、已屆中年的小吳,該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雖然前途茫茫,小吳還是希望在服刑期間能習得一技之長、重返社會、也希望能夠賠償受害人家屬,然而在監獄裡他最常做的,是摺紙蓮花。 (相關報導: 詐騙之島-冤情篇》台灣「詐騙冤案」有罪產生器:求職打工10天賺1萬,竟讓她賠掉3年人生 更多文章

20180908-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仁愛樓,監獄,羈押房。(顏麟宇攝)
與外界想像的「爽吃免錢牢飯」不同,監獄的一切生活用品都必須自費購買,包括牙刷牙膏、沐浴乳、毛巾等,也必須工作。(資料照,顏麟宇攝)

小吳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監獄的「累進處遇」制度,所有受刑人一開始都是四級、僅能與親友或律師通信,但小吳與原生家庭關係不好、無法從親人得到太多支持,為了與監所通信規範的「朋友」聯繫上,他努力了7年多才終於升為三級──無論在監獄裡碰到多少委屈的事情,他都必須在監獄裡夾著尾巴做人,不要犯錯、不要跟人起衝突、完全順應監獄規範,忍了7年多以後,他才終於可以跟願意關懷受刑人的民間團體、包括與廢死聯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