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童淪台灣「長照邊緣人」:產檢也篩不出的病,如何讓他們一家人生劇變?

從出生起,出生起,媽媽就要學習氣切抽痰、抽鼻涕抽口水、鼻胃管餵食方法、消毒造口、各種儀器清潔等,一次照顧都是3小時起跳、無限循環轟炸...(小鯨魚媽媽提供)

「小鯨魚從出生全身都不會動、到現在可以扶著站幾分鐘,印證辛苦是有回報的,孩子的笑容會告訴每一個人,她活著很有自信、很有價值……這樣的孩子,為什麼不給她機會呢?就算一學期只能上學10天,我們都很珍惜耶!」

沒有任何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疾病,但確實,在台灣有太多被隱形的「重症兒童」──今年7歲的小鯨魚(化名)很愛笑、喜歡自拍,任誰看到那笑顏或許都會感受到家人滿滿的愛,愛的背後卻幾乎是小鯨魚媽媽多年苦撐、幾近崩潰的辛酸付出。

小鯨魚媽媽在38歲時懷上孩子,身為高齡產婦,該做的產前檢查當然是都做了,卻也從未料到自己跟孩子都有罕見疾病基因──從小鯨魚出生起,媽媽就要學習氣切抽痰、抽鼻涕抽口水、鼻胃管餵食方法、消毒造口、各種儀器清潔等,一次照顧都是3小時起跳、無限循環轟炸。

生病的小鯨魚,多數居服員不願接、多數學校不敢收,不僅成了「長照邊緣人」,連要受教育都有難度,媽媽也因為照顧孩子而無法找工作、家庭卻要負擔最高一次14萬元的住院費用,曾經因為多重壓力數度有輕生念頭。這樣的重症兒童家庭並非個案,他們也想問政府,要讓他們獨自苦撐到什麼時候?

「一個姐姐到校伴讀30年,是多麼辛苦、多麼犧牲自己的事情?」

2023年6月份,一則「勵志」報導登上各大媒體──患有極重度腦性麻痺患者陳銘哲,歷經苦讀30年終於取得博士學位,背後是大姐陳秀玉的長達30年的「伴讀」付出,從國小開始每天都揹著弟弟上下樓、在校各種照護,一步步陪弟弟取得博士學位。弟弟畢業典禮這天,台中市長盧秀燕還特地錄製祝賀詞。

姐姐的無私奉獻或許賺人熱淚,然而在家有重症兒童、也曾被這個家庭鼓勵過的家長Ryan看來,感受更多的是心疼與憤怒,她在臉書社團發文提到──

「一個姐姐到校伴讀30年,是多麼辛苦、多麼犧牲自己的事情。她沒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像一般青春女孩一樣去約會、旅行、看電影,和朋友聚會,也沒有時間成就自己的家庭……在頒獎給她的同時,政府有沒有反思,為什麼連續30年政府都沒有任何作為,而是要姐姐到校陪讀?整整30年,各位爸爸媽媽有想過要拋下自己的工作陪讀30年嗎?即便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家中生計要交給誰?家中的手足又是誰來照顧?還要再犧牲另外一個姐姐嗎?」

Ryan的孩子出生起就有氣切管、胃造口,儘管她自認不是最辛苦的家長,她很清楚「孤立無援」是什麼感受,媒體與政府往往只能看見「勵志」的重症家庭故事,卻很少過問他們在「勵志」以前的辛酸,以及還未能走到這一步、在日常生活裡苦苦掙扎求生的其他重症家庭。

重症兒童的成因很多,並不是做好產前檢查就能百分之百預防的──小青蛙媽媽(化名)是腦性麻痺兒童的家長,見過有孩子因為心臟驟停而腦受損、出生後因腦膜炎與高燒而損害大腦,至於罕見疾病,小鯨魚媽媽是生了患有罕見疾病「肌肉強直症」的孩子以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基因缺陷。 (相關報導: 赴美留學卻返鄉投身24小時「身心障礙孤兒院」!見證無數底層悲歌 他們一家搶救台灣最絕望家庭 更多文章

(小鯨魚媽媽提供)
重症兒童的成因很多,並不是做好產前檢查就能百分之百預防的(小鯨魚媽媽提供)

孩子出生前,小鯨魚媽媽就深知自己長年開骨科手術、走路不便、還是在38歲懷孕的高齡產婦,該做的產前檢查與基因檢測都做了,怎樣也沒想到孩子會早產、一出生就呼吸窘迫做氣切手術、往後來來回回加護病房與手術室:「產檢也無法確知全部的狀況,該做的正規檢查我都有做、羊膜穿刺什麼的,但如果你全部基因在產前檢查完,100多萬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