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保有衛星通訊能力是台灣從烏俄戰爭汲取的經驗之一,因為若爆發台海戰爭,海底電纜勢必成為中國攻擊目標,癱瘓台灣網路。美國網媒《Quartz》1日指出,中國擔心低軌衛星群「星鏈」弱化其對網路的控制權,台灣則顧慮該系統老闆馬斯克與中國的關係密切,使他成為兩岸有很深疑慮的對象。
星鏈(Starlink)是美國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運作的低軌衛星群,這些在低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旨在為地球上服務不完善的地區提供以衛星為基礎的網路連結,且費用較便宜,而SpaceX創辦人是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執行長、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技術長馬斯克(Elon Musk)。
烏克蘭遭受俄羅斯全面揮軍入侵後,行動通信基地台和發電廠被轟炸破壞,32歲的烏克蘭副總理兼數位轉型部部長費多洛夫(Mykhailo Fedorov)推文向馬斯克喊話,希望提供烏克蘭使用星鏈系統,而馬斯克隨即回覆,該系統已在烏克蘭上線。烏克蘭因此保有通訊能力,持續有效抵抗俄羅斯。

《Quartz》表示,SpaceX的衛星2021年7月1日、10月21日接觸中國尚未完工的衛星站後,中國提高對星鏈的擔憂,而最大的憂慮是馬斯克可能使中國境內能連上無需媒介的星鏈系統。《Quartz》稱,中國官方對網路的嚴密控制引起此憂慮,但SpaceX執行階層已表明,不考慮中國為星鏈的市場。
兩岸對星鏈系統各有疑慮
英國《金融時報》2022年10月刊出馬斯克專訪內容,提到「馬斯克說北京當局尋求保證,即他不會在中國出售星鏈(Starlink)系統」,以及中國反對他啟動星鏈系統,幫助烏克蘭軍隊在被俄羅斯切斷網路的地方仍有網路可用。《Quartz》直言,在不想要網路連結的國家推動此系統,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行,技術上也有困難。
《Quartz》稱,如果有任何低軌衛星系統要在中國境內提供服務,可能是官方計畫之一。台灣則擔心馬斯克與中國關係密切,對使用星鏈系統猶豫不決。《Quartz》寫道:「使用星鏈系統或許是支撐其國家和數據安全的方法之一,特別是當台灣懷疑中國切斷海底電纜時。」

2023年2月2、8日,馬祖2條聯外海底電纜接連被中國漁船和貨輪弄斷,導致約14000名馬祖居民過了50天沒有寬頻網路的日子,當時連傳1條簡訊要花費10多分鐘。美國康乃爾大學軍史學家席爾貝(David Silbey)向《彭博社》直言:「若無法與軍隊進行衛星通訊,就無法常規作戰。」
《Quartz》指出,目前星鏈系統在軌道上有超過4500顆衛星,之後會有更多衛星定期發射,這些衛星約占地球周邊所有主動衛星(active satellite)的53%,而主動衛星是能自主進行通訊的通訊衛星。馬斯克計畫在未來數年,讓軌道上有約42000顆衛星運行。 (相關報導: 防止海底電纜斷網》台灣欲建「星鏈」系統 馬斯克和這些因素成挑戰 | 更多文章 )
馬斯克這點是當下擔憂
《Quartz》說,除了中國,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和歐洲太空總署(ESA)都在建立與星鏈相同的低軌衛星群。另外,馬斯克完全掌控星鏈系統,加上他被認為做決定反覆無常且不可預測,而這些是外界當下的擔憂,且先前曾傳出馬斯克要求美國國防部付錢,之後又說撤銷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