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瑜伽或運動,不免會讓人進一步想知道,它能提供什麼好處?可以改善什麼?適合我嗎?因此,接下來就來談談,究竟「筋膜整合瑜伽」特別適合哪些人練習,大家又可以從中獲得哪些益處。
長期腰痠背痛者
腰痠背痛可說是現代人最為常見的身體症狀,可能正在翻閱本書的你,就有這樣的困擾。雖然造成腰痠背痛的原因有千百種,但肯定都與筋膜脫不了關係,原因在於筋膜遍布身體所有的部位,又有許多感覺受器存在其中,更是與身體的姿勢和張力緊密相關,而時常腰痠背痛的人,普遍存在著姿勢性和張力的問題。
現代有相當高比例的人們,生活型態是偏向於長期維持相同姿勢(如久坐),或是高重複性的動作(如工廠作業員或廚師),這樣的身體使用模式都會將筋膜逐漸塑造成某個樣子,使筋膜在某些部位過度拉長,某些部位過度緊縮,也會過度使用某些筋膜組織造成耗損,其他部位則缺乏足夠的「運動」。因此,身體會處於一種張力失衡的狀態,而伴隨腰痠背痛的症狀出現。
而「筋膜整合瑜伽」其中一個功效和目的,就是調節全身筋膜的張力。雖然說筋膜不見得是造成腰痠背痛主因,但藉由身體各區段的細緻活動,延展過度緊縮的筋膜,及縮短過度被拉長的部位,並透過最後的整合練習,使整體的張力能逐漸恢復平衡,減少肌筋膜和關節的不當壓力,降低不正常的力學刺激輸入,都會有助於腰痠背痛症狀的改善。此外,在練習的過程中,同時能促進內源性大麻素及腦內啡的分泌,而這些激素也能夠有效舒緩痠痛等不適感受。
想要矯正姿勢者
人體的姿勢一向與身體舒適感、呼吸狀態、動作效率、情緒,及給他人的印象息息相關。嚴格上來說,人體並沒有真正的不良姿勢存在,但不適合當下情境和動作的姿勢,確實會對一個人產生諸多影響。另外像是僵化固著的姿勢(如無法抬頭挺胸),也會造成呼吸、身體和其他層面的問題。
除了天生骨骼及結構所造成姿勢型態外,多數人的姿勢問題通常都是後天所造成的,例如經年累月的彎腰駝背,可能會導致一個人後來即使想挺直身體,都難以完全延伸脊椎,直挺挺地站立著。由於筋膜是協助人體成形的組織,並會受到一個人的身體活動狀況所影響,如果我們長期維持同一種姿勢,筋膜就會越來越趨向固著於那樣的形狀,彈性也會逐漸下降,以致於到後來,我們會像穿著一副剛硬、缺乏活動度的盔甲一樣,難以動彈。
不過,筋膜是具有可塑性及可逆性的,只要情況不是極端嚴重,我們都可以透過筋膜的調整和鍛鍊,讓筋膜再次改變形態,重新打造出一件富有彈性的新外衣。「筋膜整合瑜伽」正有助於打破僵化的身體,讓固著的筋膜開始產生鬆動,讓身體能逐步增加可動範圍。以彎腰駝背的例子來說,一旦我們將前側的僵化的筋膜組織打開,讓後側的筋膜縮短並建立起足夠的支撐力,那抬頭挺胸就會變成輕而易舉,甚至是毫不費力的姿勢。
(相關報導:
每天只要運動15分鐘,就可以增加三年壽命!醫師推薦6種最有效運動,比跑步更健康
|
更多文章
)
想提升動作流暢度者
有在從事運動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有過動作卡卡、不順暢的經驗,這樣的情況有時與肌肉力量不平均有關係,也可能與身體的柔軟度有關連,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筋膜的滑動性不佳所造成的。
前面我們曾提過,筋膜與各組織間需要有足夠的滑動性,才能讓一個人產生理想的動作,並減少動作不流暢、疼痛或受傷的情形發生。筋膜組織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及走向與肌肉、骨骼緊密結合,並具有力量傳遞的重要功能,而肌肉、骨骼及力量傳導,正是人體動作中必要的關鍵要素,筋膜則是串連起這些要素的橋樑。
如果筋膜過於黏稠,甚至是出現沾黏的現象,便會增加組織滑動時的阻礙,並導致力量傳遞的不順暢,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動作受限和流暢度不佳的狀況。平時許多人做的伸展運動,雖然有助於柔軟度的提升,但不見得能有效提升組織的滑動性,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筋膜的走向是多方向性的,單一方向的伸展無法全面地活動到每一個走向的筋膜。
想要更全面地運動及伸展筋膜,提升組織滑動性,就需要進行多面向的運動和伸展,或是運用主動負載式伸展來創造不同方向性的力量,來將沾黏或卡住的部位重新打開。「筋膜整合瑜伽」的練習方式,便包含了以上的這些元素,能有效促進筋膜與各組織間的滑動性,並讓力量傳遞地更為順暢,當滑動順暢且力量能連續傳遞時,人體的動作模式自然會變得更加流暢,可能導致問題的動作型態也會自然減少。
身心緊繃者
身體和內心狀態緊密相關,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於身處於生活步調快速和高壓環境的現代人來說,身心緊繃幾乎是一種無人得以倖免的文明病,不過只要你願意改變,一切都是有機會改善的。
身體的緊繃並非只是與一個人的姿勢和運動情況有關,也會受到內心反應相當大的影響。一個人在充滿壓力的情境上,很容易產生緊張、害怕或擔憂的情緒,而每一種情緒都會連帶產生身體的反應,譬如以上提到的幾種情緒,都會產生身體正面緊縮的反應,帶來緊繃的感受。
此外,筋膜的狀態也會使情緒產生改變。義大利學者布魯諾.博爾多尼(Bruno Bordoni)曾在他的研究發表中指出:「在日常活動和運動中,肌筋膜連續體的紊亂和失調能改變人的情緒狀態。」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兩件事,其一是肌筋膜的狀態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其二則是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肌筋膜來改變情緒。
不管是短期或長期的情緒反應及身體緊縮,都會讓人產生身心的緊繃感,這時候如果能改變身體和內在其中一者的狀態(兩者能同時改變更好),就能使緊繃感隨之改變。
對於許多人來說,改變身體型態會比改變內心的想法和情緒來得容易,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筋膜整合瑜伽」的練習,重新調節筋膜的狀態,改變身體的姿態,讓身體回到張力平衡的狀態,身心緊繃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對於時常感到憂鬱、焦慮和煩躁的人們,「筋膜整合瑜伽」也是一項強而有力的工具,能讓情緒產生流動及改善,幫助一個人恢復身心的健康。
想改善呼吸品質者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壓力、情緒困擾、缺乏活動的身體等,每一種身心失衡的狀況,都會導致呼吸模式的改變,也會讓筋膜隨之產生變化。
前面我們有提過,深層筋膜與呼吸功能間具有直接關連,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低下,我們都能透過筋膜的活動與調整,來改善呼吸的品質。在「筋膜整合瑜伽」的練習裡,可透過表層筋膜的重新調整,來改變肌肉和筋膜的張力,抑制過度活化的呼吸相關肌群,也能夠打開被侷限住的身體空間,讓呼吸可以更加完整和順暢。
而配合呼吸練習的深層筋膜活化與調節,則能主動創造更為理想的呼吸模式,並訓練筋膜與呼吸的協調運作。此外,由於瑜伽相當重視身體、情緒及意識的覺察和調節,並將人體的各系統、感受和經驗統合為一,這代表我們在活動身體的同時,也在對影響呼吸的各層面因素進行調節,來促進身心的平衡,也因此結合肌筋膜概念的「筋膜整合瑜伽」,對於呼吸品質改善具有更深入一層的助益。
當人的呼吸品質獲得改善,除了可以協助肌筋膜維持較理想的張力,也能使自律神經系統逐漸回復正常運作,對於睡眠品質的提升,情緒與壓力的調節,也能夠提供相當大的幫助。
慢性/持續性疼痛者
當一個人有持續 3 個月以上的疼痛狀況,臨床上通常就會將它稱之為「慢性疼痛」或「持續性疼痛」(本書以「持續性疼痛」一詞代表之)。起初,疼痛可能是由受傷、手術、疾病等身體組織的實際或潛在損傷所引起,但如果神經系統產生了不正常的過度敏感化現象,就會演變為持續性疼痛,此時人體內、外在環境中的任何一項因素,例如身體張力變化、溫度、情緒、壓力、念頭等,都可能會成為引起疼痛反應的誘發因子。
持續性疼痛者通常會呈現身體內縮的保護性姿勢,肌筋膜會出現張力失衡的現象,同時伴隨著憂鬱、焦慮、煩躁或憤怒等情緒,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由於筋膜內蘊含了大量的感覺受器,因此許多關於持續性疼痛的治療取向,都會將肌筋膜的調整納入治療方案中,同時對身體、心理及神經系統進行調整。
筋膜的活化及整合有助於身體張力和姿勢調整,也能改善體內的發炎症狀。「筋膜整合瑜伽」和緩且有覺知的練習方式,也可以創造安全的動作經驗,協助神經系統去敏感化的歷程。另外,拿捏得宜的練習,更能夠促進腦內啡、內源性大麻素、血清素等激素的分泌,這些激素不僅是人體內最強而有力的天然止痛劑,效用更遠遠超過市面上販售的任何一種止痛藥,並且具有改善情緒的效果。
此外,觀照身、心、意念的練習,也能重塑一個人的經驗,轉化情緒與心念,並讓抑制疼痛的大腦區塊更為活躍,而這些都能協助持續性疼痛者減低疼痛帶來的困擾,讓疼痛獲得有效的管理,行動更加自如,情緒更為安穩,使生活品質得以提升。
作者介紹|蔡士傑(Janus Tsai)醫師
擁有近二十年的瑜伽、瑜伽療癒及體適能實務經驗。曾接受過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結構整合、筋膜瑜伽多面向動作(ZOGA)及筋膜健身(Fascial Fitness)等相關培訓。
致力於推廣「新典範瑜伽」,在經典與傳統瑜伽練習之中,帶入現代科學,像是神經科學、疼痛科學、心理學、筋膜學及身心整合取向等,期望能帶來更符合現代人的瑜伽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