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靈旗在尚赫山消失:《成吉思汗》選摘(1)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資料照,風傳媒)

一九三七年,成吉思汗的靈旗自蒙古中部的喇嘛廟消失。喇嘛廟位在黑色尚赫山(Shankh Mountains)山腳下的月河邊,虔誠的喇嘛已在此守護、崇奉他的靈旗達數百年之久。一九三○年代期間,史達林的黨羽在一連串打壓蒙古文化與宗教的運動中,處決了約三萬名蒙古人。部隊摧毀一座又一座的喇嘛廟,射殺僧侶,攻擊尼姑,搗毀宗教法器,洗劫圖書館,燒毀聖典,拆除寺廟。據說,有人從尚赫山喇嘛廟偷偷搶救出成吉思汗的靈旗,迅速移送到首都烏蘭巴托保存,最後在該地消失無蹤。

數百年來,在亞洲內陸綿延起伏的乾草原上,兼具戰士身分的牧民,隨身皆帶著靈旗──蘇勒德(sulde):從最好的牡馬身上割下一綹綹馬鬃,繫在緊挨長矛刃口的矛桿上,作為纓繐,這就是蘇勒德。戰士每到一地紮營,就將靈旗插在營帳入口外以表明身分,並擔任他永不懈怠的守衛。靈旗向來留在戶外,立在蒙古人所崇拜的「長生天」之下。馬鬃迎著乾草原上幾不止息的微風舞動時,捕捉了風、上天、太陽的力量,而靈旗將這得自大自然的力量傳給戰士。吹拂馬鬃的風激發了戰士的夢想,鼓勵他追求自己的未來。馬鬃迎風飄揚,召喚其主人不斷向前,誘使他離開現地,另覓更好的牧草地,以探索新的機會和冒險,開創自己一生的命運。人與靈旗的結合密不可分,據說,戰士死時,他的靈魂會永遠留在這馬鬃之中。戰士活著時,馬鬃旗引領著他的命運;他死時,便成為他靈魂的寄附。肉體很快就還諸天地,但靈魂永遠活在這馬鬃裡,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成吉思汗有兩柄靈旗,一柄的馬鬃取自白馬,用於和平時期;另一柄取自黑馬,作為戰爭時的導引。白鬃靈旗早早就消失無蹤,黑鬃靈旗則成為他靈魂寄附之處,保存下來。他死後數百年裡,蒙古人繼續崇奉他靈魂所在的靈旗。十六世紀時,他的後裔喇嘛札納巴札爾(Zanabazar),懷著保護他的靈旗並使之能迎風招展的使命,建造了喇嘛廟。千餘名黃帽派(編按:即「黃教」)喇嘛不畏風暴和大風雪,經歷數次外敵入侵和內亂,守護這柄大旗;但碰上二十世紀的極權政治,終究無力抵抗,喇嘛遭屠,靈旗下落不明。

命運之神並未左右成吉思汗,他自己打造命運。從他未發跡前的景況來看,很難想像他所擁有的馬匹足夠造出一柄靈旗,更別提舉著靈旗征戰世界。成吉思汗小時候生活在暴力橫行的部落裡,充斥殺人、綁架、奴役。身為流亡家族的子孫、在乾草原上自生自滅,他的童年沒受過正式教育,而且大概只接觸過數百人。在這嚴酷的環境下,他深刻體會到人心的險惡:體會到人的欲望之大、野心之強、殘酷之極。他幼時就殺了同父異母的哥哥(編按:諸多文獻記載,實際上成吉思汗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他所殺的別克帖兒為兩人中的哥哥),並遭敵對氏族俘虜而淪為奴隸,最後逃脫。 (相關報導: 中國幫忙護著蒙古英雄?侮辱成吉思汗畫像男子被判一年徒刑 更多文章

元太祖成吉思汗(取自維基百科)
元太祖成吉思汗(取自維基百科)

在這種極為可怕的環境下,這男孩表現出求生、自保的本能,但還幾乎看不出日後偉大成就的跡象。小時候他怕狗,動不動就哭。弟弟比他壯,且箭術、角力都比他行;同父異母的兄弟對他作威作福,找他麻煩。但就在這種挨餓、羞辱、綁架、奴役的落魄處境中,他開始了攀向權力顛峰的漫長奮鬥。進入青春期之前,他已與兩個人建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他與一個年紀比他稍長的男孩義結金蘭,矢志永結同心,忠貞不二。成吉思汗小時候,這男孩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但長大後,卻成為他最大的死敵。他也找到了讓他鍾愛一生的女孩,並與她生下日後成為皇帝的兒子。成吉思汗小時候所磨練出來的友愛、敵視雙重個性,終其一生未消,成為他性格裡最鮮明的特質。愛與身為父親這兩個惱人的問題,自同蓋的一條毯子之下或家中爐火明滅的火光之中生起,投射在更大的世界史舞台上。他個人的目標、欲望、恐懼,吞沒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