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14年後,終於入土為安: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骨灰低調下葬民間公墓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逝世14年後,與夫人的骨灰合葬於北京昌平區民間公墓天壽園。(BBC中文網)

10月18日下午一時,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在逝世14年後,與夫人的骨灰合葬於北京昌平區民間公墓天壽園。趙家子女在經歷多年波折後,終於在父親百歲冥誕之時,遵循了中國「入土為安」的傳統。在此之前,趙的骨灰一直放置在他北京的故居。

BBC中文得到消息,趙家子女在與官方協商後,為順利舉行安葬儀式,做出承諾:僅安排直系後裔參加,以家禮送葬。北京數名原本聽到消息,準備低調參與安葬儀式的趙紫陽仰慕者被限制行動,未能成行。

對於沒有向關心此事的人發葬禮通知,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向BBC中文轉達,「非常感激大家的關懷,我們今天是以家禮安葬父母,舉行的小儀式是在家庭安寧的氛圍中舉行。同時也是為了履行我們的諾言。敬請大家諒解。」

趙紫陽。(BBC中文網)
趙紫陽在「八九」學運期間因反對武力鎮壓學生而被罷黜職務,只保留黨籍。之後被軟禁在家,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BBC中文網)

趙紫陽1919年生於河南滑縣,1980年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1987年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中共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他在八十年代主導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改革,在八九學運期間因反對武力鎮壓學生而被罷黜職務,只保留黨籍。之後被軟禁在家,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

獨立學者、前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成員吳偉對BBC中文說,「趙入土為安以後,將來再有人紀念他,也就是變了一種形式,換了一個地方而已。但我想,大家對他的懷念之情不會變,對他做過的事情會記在心裏。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

在海外的張偉國對BBC中文說,趙紫陽的安葬結局「客觀上超越了中共的政治文明,超越了中共的黨文化,超越了把所有共產黨員變成政治工具的局限。實際上也是為共產黨內還清醒的有識之士,做了一個示範」。張偉國在80年代任《世界經濟導報》駐北京記者,該報對八九學運有重要影響。

趙紫陽故居
趙紫陽逝世八週年時,人們到其故居祭奠。

趙紫陽身後事一波三折

在相當一部分人心中,趙紫陽有功於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但對中共來說,趙紫陽犯有重大政治錯誤,因此他的身後事也成為重要政治問題。

趙紫陽已沒有官方職務,但仍是中共黨員,去世後並沒有按中共傳統,埋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他的遺體在火化後沒有立即安葬。據吳偉分析,當時的政治氣氛不允許,安放在哪裏都會成為「革命聖地」,觸及當局的敏感神經。

吳偉說,對於骨灰存放地,當年如果存放在八寶山,聽說當局只允許按照「局級」幹部的級別放置在骨灰牆,家屬比較為難。當局也未必願意放在八寶山,因為每逢忌日和清明,趙在哪裏,哪裏都會成為新聞熱點,處理困難。

趙家人希望將趙紫陽的骨灰安葬在民間公墓。但據報,當局多年來以各種理由拒絶請求。於是骨灰一直暫放在北京富強胡同6號故居。

2013年12月,趙紫陽的遺孀梁伯琪去世,擇地安葬再次提上日程。兩年後,當局批准自行安葬,但安葬時間仍繼續拖延。

儘管逝世多年,趙紫陽的影響力依然存在。每逢他的忌日和傳統清明節,即便大批公安駐守戒備,仍有不少趙生前的同事、好友、民運人士等去他的故居拜祭。 (相關報導: 錢鋼專文:這是一部中共改革慘敗的悲劇─趙紫陽傳紀問世! 更多文章

「祭奠趙紫陽不是簡單的祭奠一位老人,也是祭奠一種情懷,祭奠趙當年所做的事情,特別是涉及到八九年的六四問題」,吳偉說。10月17日趙紫陽百年冥誕時,他再次去趙家祭奠,也受到趙紫陽任總理期間的秘書、前中共中央常委政治秘書鮑彤的委托帶去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