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買房自住兼投資,究竟可不可行?其實,兩者的篩選邏輯和條件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先想清楚自身需求,效果可能⼤打折扣!
「喬王,如果有朋友想要買⼩套房⾃住兼投資,有沒有什麼建議?」
⼀早起床,看到朋友傳了這個訊息問我,讓我不禁眉頭深鎖了⼀下…
以前喬王也曾認為:「如果買房可以『⾃住』兼『投資』,那該有多好?」但等到實際投資了幾間房地產之後,才發現這種想法的危險性!怎麼說呢?
這是因為「純⾃住」與「純投資」的房⼦篩選邏輯及條件是不太⼀樣的。
我常看到那些想要「⾃住」兼「投資」的投資新⼿,通常都是因為還搞不清楚⾃⼰的需求,所以只能模稜兩可,結果下場往往是:
原本想要買房「投資」,但最後因為收不到租⾦,乾脆改成「⾃住」。就像原本想要買股票「賺價差」,但最後因為股票賣不掉,乾脆改成「價值投資」。
喬王必須承認,這兩種確實有可能同時兼顧,但因為「策略」的不同,所以仍具有優先順序。
建議最好先想清楚⾃⼰到底是「⾃住」優先,還是「投資」優先,否則就像開⾞⼀樣,想要同時「踩剎⾞」⼜「踩油⾨」,效果可能⼤打折扣!(延伸閱讀:第⼀棟房應該⾃住還是投資?搞清楚「這個東⻄」,讓你輕鬆兩者兼得! )
以下我們來比較⼀下,除了⾃備款多寡、貸款條件等共同因素之外,買房「⾃住」與「投資」的主要差異性是什麼吧!
買房⾃住需要特別考量:
1. ⽣活環境
⾃住通常會將⽣活機能列為第⼀優先。(不是說投資就不必重視⽣活機能,只是投資通常會把「報酬率」及「增值機會」擺在第⼀位)
所以,⾃住需要考量⾃⼰和家⼈的⼯作通勤時間、⼩孩的就讀學區,以及附近是否有嫌惡設施(如宮廟、加油站等),有些⼈甚⾄還會把風⽔⼀起納入考量。
2. 租房的機會成本
如果不買房⾃住,⼜沒有家⼈親友可借住,就要在外租房繳房租。
「房租」與「房貸利息」都是付出去後就無法回收的成本,只不過⼀個是繳給房東,⼀個是繳給銀⾏。
所以,可以先計算租房的機會成本有多⾼,如果房租比房貸利息還要貴很多,⽽且⾃備款⾜夠,每⽉房貸負貸能⼒不會太⼤,那就建議買房⾃住。
想要了解如何計算租房機會成本的朋友,不妨參考進階閱讀文章:你還在幫房東繳房貸?4個方法幫你客觀評估:究竟是買房好?還是租房好?
買房投資需要特別考量:
1. 租⾦報酬率
投資要計算報酬率(=租⾦/總成本),所以必須先了解租⾦是否能提⾼?總價是否夠低?裝潢費⽤是否控在預算範圍? 這也是為什麼「投資客」的裝潢預算通常會比「⾃住客」低許多的原因,因為講究的是CP值,⽽未必是品質。(但不代表⼀定要⽤⿊⼼裝潢才能提⾼CP值)
2. 進出場時機
不管是投資客還是⾃住客,都希望買了房⼦後,未來賣掉時可以賣到好價格。
但投資客(尤其是為了賺取資本利得的投資客)相對於⾃住客來說,因為持有的房⼦時間較短,所以更需要看準所謂的「進、出場」時機,在房市相對低迷時進場買到便宜的房⼦,並在房市相對熱絡時⾼價賣出。
3. 資⾦成本與條件 (相關報導: 北台灣房價回穩 專家:賣方別見獵心喜 | 更多文章 )
投資講究報酬率,房產投資因為可以透過貸款槓桿,創造更高的報酬率,所以對於投資客來說,投資資金的多寡,將會大幅影響投資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