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一路向下的香港房地產

香港深水埗區低矮舊公寓一景。(美聯社)

香港房產短期難見曙光,失去轉口貿易及關稅優勢,國際企業與資金正加速撤離。人財兩失的趨勢確立,香港房地產跌勢難止。

香港房地產的前景如何?根據戴德梁行於4月8日發表的報告,看起來沒有多少起色。以2025年第一季的商業大樓租金看,比前一季又向下跌了2.5%,至每月每平方英尺43.9港元,相對於2019年第一季的歷史高點,整體辦公樓租金累積下跌約42.2%。戴德梁行預估,在租金已經連續下降6季之後,2025年甲級辦公樓租金仍會繼續面臨下降壓力,2025全年的租金水準將比前一年再往下調整7%至9%。

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辦公樓的空置率。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香港物業報告2025」指出,2024年香港整體私人辦公樓空置率較前一年上升至16.3%,儘管整體私人辦公樓去年落成量較前一年減少約7.4%,也不影響空置率向上攀升的趨勢。甲級辦公樓方面,2024年空置率增加至17.4%,而零售物業在內的私人商業大樓,2024年平均空置率為11.8%。比較2019年第一季的歷史高點,港島1.8%、九龍2.6%,6年下來惡化的趨勢明顯。花旗銀行發表預測報告,2025年香港甲級辦公樓的空置率將從2024年的13.3%上升到16%。

在住宅方面,仲量聯行報告中指出,未來4年香港的房屋供給量過剩,房地產價格的跌勢也將持續。仲量聯行根據過往20年的經驗分析,當房地產開發商的住宅供應的3年平均量大於同期3年平均一手房成交量,平均房價會呈現下跌的狀態,這是1997年到2007年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主軸,期間房地產價格指數下跌12.3%;當住宅供應的3年平均量,小於同期3年平均一手房成交量,期間房地產價格就會上漲,2008年到2017年的房地產成交價格上漲200%,就是香港房地產行情變動的規律。

仲量聯行進一步指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於2018年至2020年跟香港政府投標住宅用地的比例是52.3%,到了2021年至2023年變成14.3%,換言之,在中國房地產2021年見到歷史頂部之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在香港的存在感就急速下降。同時期香港五大地產商,長實地產、恆基地產、新鴻基地產、新世界地產、信合置業參與香港政府年度地皮拍賣的得標比率又從2018至2020年的41.9%回升到2021至2023年的61.4%。目前來看,第一季香港房屋買賣成交12200戶,比去年同期上升24%,但是平均價格下跌1.7%。原本年初估計2025年香港房地產成交價格可以比去年上升5%,現在加上美中貿易戰的變數,到2025年底價格指數能夠維持不跌,已經是非常強勢的表現。 (相關報導: 台股倒完換房市?專家盤點3次熊市後表現 李同榮估央行料有「第八波驚奇」 更多文章

儘管川普政府第一個任期已經打響美中貿易戰,但是到川普1.0結束的2021年,香港美國商會的會員調查仍然顯示,絕大部分的會員並沒有想縮減香港的投資,到了2023年才因為動態清零的封控政策,使得25%的在港美商決定縮減自己在香港與中國的投資。終於到了2025年,67%的在港美商認為未來一年的美中關係一定會轉壞,並且有超過3成的在港美商暫停投資香港與中國;在港的歐洲商會調查也是類似的結果,2022年開始表示動態清零政策會使國際人才出走,到了2024年也開始有55%保守看待未來在港歐洲企業的獲利狀況。調查亦顯示歐美企業撤離香港是正在進行的動作,香港的辦公大樓會出現一些空置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