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生命浪費在生氣、自責!精神科醫師教你5個情緒管理法,面對情緒不再手足無措

如果你經常讓混亂的情緒控制你的行動,不妨試試這5種方法,找回情緒控制的主導權!(示意圖非本人/取自Youtube)

方寸大亂怎麼辦?如何與情緒和解

科學研究的結果顯示,所有的念頭都會存放在心智的記憶庫裡,並按照相關的感受、情緒來精細歸檔。念頭是依據情緒或感受的基調進行歸檔,而不是事實。因此,比起觀察你的想法,觀察你的感受更能迅速提高自我覺知。由於某個想法而引發的一種感受或情緒,接著可能會製造出千千萬萬個念頭。因此,與其對著念頭下功夫,不如去了解念頭背後的潛在情緒是什麼,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效益更大,也更節省時間。

如果是不熟悉情緒議題的人,我會建議他們先單純觀察自己的感受,不要光想著要馬上解決問題。觀察久了,漸漸就能撥雲見日,看出情緒、感受與念頭之間的關係。等你更熟悉之後,就可以小小地試驗一下。比如某個念頭頻頻出現,你可以單獨拎出來檢視,辨識這些想法連結的是什麼情緒或感受。接著便可以針對這個情緒下功夫,首先接受它的存在,不抗拒、不譴責,允許它展露真實的樣子,接著徹底清空感受背後的能量。過一段時間再去檢視這些想法,便會看到它們的特質改變了。如果情緒已經徹底臣服、放下,相關的念頭通常也會煙消雲散,替換成一個可以快速總結這件事的新想法。

舉個例子來說明。有個人在臨出國之前,一直找不到護照。眼見出國的日子近了,他內心越來越慌亂,腦袋裡有各種念頭瘋狂打轉,想記起自己把護照放到哪裡去了。他翻箱倒櫃,試了各種心理技巧,但都徒勞無功。他責怪自己:「我蠢透了,怎麼會把護照弄丟呢?現在重新辦護照也來不及了。」要命的日子終於來了,他進退維谷:沒有護照,就不能出國;而不能出國的後果堪虞,因為那不是單純的旅遊,而是出差洽公。最後,他想起了臣服的技巧。他坐下來,問自己:「我一直忽略的基本感受是什麼?」他訝異地發現,冒出來的答案竟然是悲傷;而悲傷的源頭是他不願與愛人分開。同時,他也發現到連結悲傷的另一個感受:害怕。他既害怕失去這段感情,也害怕出國期間感情變淡了。當他放下及臣服這兩種感受後,突然就平靜了下來。他做出結論,假如這段感情會因為他出國兩週就拉警報,那根本不值得他維繫;所以,出國不會危及到任何事。他的心安定下來,隨即就記起了自己把護照放在哪裡了。事實上,護照就放在一個理所當然的地方,但因為潛意識的阻礙,讓他遲遲記不起來。當然,找不到護照而產生的千頭萬緒,以及擔心無法出國造成的可能危害,最後都化解掉了。他的情緒狀態,也從原先的沮喪轉換為感恩與快樂。

把臣服應用在日常生活的情境,的確妙用無窮;而在人生陷入危機時,臣服更是可以拿來遏阻並大幅減輕痛苦的關鍵手段。人生危機往往會帶來壓倒性的一股情緒,還會往下調動一直被壓抑的那些主要情緒。在這種情境下,問題不再是去辨識情緒,而是如何處理被情緒淹沒的狀況。 (相關報導: 別再拿情緒勒索討拍了!心理學博士戳破人性最大弱點,揭情緒勒索真正意涵 更多文章

如何處理情緒危機?

對多數人來說,情緒危機是很傷腦筋的問題,所以有必要詳細說明。除了讓情緒自然流瀉完之外,還有幾個技巧可以幫你度過情緒災難,而且速度會快上許多,成效也更好。前面提過,心智刻意用來處理情緒的常用機制,分別是壓抑、表達與逃避。只有在沒有明確的意圖下使用這些辦法時,它們才會造成危害。為了防止被情緒壓垮,可以善用這些機制,但前提是你是有意識地祭出了這些手段。如此操作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排山倒海的情緒,以便把情緒拆解開來,再一片片放下、臣服(以下會說明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因為你是有意識地去推開當下的情緒,所以不會出現問題。當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時, 你可以跟親密的朋友或精神導師談談,才降低情緒的強度。僅僅是說出當下的感受,情緒背後的能量就會消散一些。如果是這種情況,即便你用上逃避的機制也沒問題,例如出門社交,以便跟沮喪拉開距離,或者跟狗狗玩耍、看電視、看電影、彈奏樂器、做愛,或是做任何你習慣在這種狀況下會做的事。等到洶湧情緒的氣勢與強度都下降之後,接下來最好的做法是拆解它,把這一整團情緒拆解成許多情緒碎片,再一片片去臣服、放下,而不是試圖一口氣就解決問題以及由問題引發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