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診斷出憂鬱症,竟然喜極而泣…精神科醫師揭「孤獨沒人理解比生病還可怕」真相

不將人看作是一個存在個體並給予尊重的氛圍,正如同霧霾般悄悄籠罩我們整個社會。(謝孟穎攝)

一名二十多歲的女性遭同居男友殺害,棄屍於某處鄉間住宅的花圃上,過了許久才被發現。她和家人甚少往來,上班的工廠內部規定連續三天未出勤視同解雇,因此發現遺體時, 她正處於失業的狀態。在她被棄屍的前幾天內,沒有任何人對她的消失感到好奇。

小時候只要一天沒有到校,老師就會立刻聯絡家長,然而如今這個時代,即使同事失聯好幾天沒出現,也只是從人事名單中將名字刪除而已。雖然每間公司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果斷地將一個人名字刪除的行為,怎麼可以出現在一間公司的經營系統中呢?被曾經熱戀的男人殺害,從此離開世界的女人,自始至終沒有被這個社會當人看。

將他人視為幽靈或空氣,似乎已經定型為我們社會體系的一部分。原本只有弱勢族群和窮人被認為是這個不公平社會下的犧牲品,如今情況不同了。不將人看作是一個存在個體並給予尊重的氛圍,正如同霧霾般悄悄籠罩我們整個社會。灰塵所到之處無邊無際,即使人們拉起一條封鎖線,灰塵也不會被關在裡面。其影響力一視同仁。如今即使是富人或掌權者,也無法逃脫如霧霾般籠罩的氣氛。

存在本身不受重視而產生的飢渴與匱乏

以身體來比喻存在本身的話,外表、權力、財力、能力、學歷等條件,是包裹著身體的幾層衣服。仔細觀察那些受到過多關注與注視的人,外界對他的關注和稱讚大多不放在「存在」本身,而是披在他身上的衣服。我們的工作、學位、職業不是真正的「自我」,我們的財富、權力、外表或能力,自然也不是「自我」本身。

所以擁有這一切外衣的人,當他們得不到外界對他們存在本身的關注時,也會出現嚴重的匱乏,甚至更為飢渴。因為旁人認為他們擁有的外在條件太多,將他們因為「存在」本身不受重視而產生的不安或恐懼,看作是「吃飽太閒」的無理取鬧。這使得他們日後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並為此付出代價。

有的人身處重要影響力的位置上,擁有死前都揮霍不完的財產。一通電話,就有一群好友隨時前來支援;無論參加什麼聚會,總能成為聚會的主角。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即使是這樣的人,依然會感到孤單寂寞。當身旁親近的人都無法理解他的孤單時,將使他感到更強烈的孤單。他可能是某位政治人物,也可能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暴發戶、身處事業巔峰的明星。這種人世界上多的是,帶入任何身分都說得通。有錢人心中這種庶民般(?)的不安和孤單,確實不容易被大眾接受。但,不是那樣的,「關注自我」與「關注我」這是兩碼子事。在關於自我存在的問題上,人類的欲望其實相當公平。

有錢人見到他人,總會反覆確認一件事:這個人是不是衝著我的錢來?在他們心裡,永遠記著這幾句金玉良言:「當我無法像現在這樣揮霍時,人們將不再聽從我的意思行動。」、「那些因為我的影響力而靠近我的人,在我離開現在的位置後,肯定不會把我的話當一回事。」、「因為我擁有的力量而對我好的人,千萬不可以相信。」 (相關報導: 年紀愈大,單身反而會愈快樂!學者:「這年紀」最難捱,過了更容易享受單身的美好! 更多文章

白手起家帶領企業衝破數千億銷售額的A 君,從創業後至今,沒有一天睡眠超過三小時以上。身為貧窮攤販子弟的他,年幼時看過自己父親做生意不老實,從此在心裡種下「不可以那樣做生意」的想法。當時父親沒有處理好的爛攤子,得由母親和身為長子的自己來收拾的情景,至今仍依稀記得。